蔡礼旭:给别人建议应该要冷静客观

发布时间:2025-03-21 00:32:11

蔡礼旭:给别人建议应该要冷静客观
     举一个例子,比方我们在庐江传统文化中心,庐江那时候同仁有两百多个人。当时候的因缘得到全国甚至於还有海外,尤其像我们马来西亚这么多同胞的支持,那是当时候的客观条件,而且还有这么多同仁。庐江的因缘告一个段落,我的同仁他回到家乡去,人家一听说他以前在庐江工作过,就觉得他的头顶会发亮,他的能力一定很强。其实在庐江两百多个人,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一样,有些人是在厨房,有些人是在房务,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不能一听说他是庐江来的,什么问题都请教他。同样的,我们的同仁要给予别人建议的时候,“我们庐江是这样做的,我们庐江是那样做的。”庐江那些条件跟客观环境,跟他故乡的一不一样?不一样。所以他给人家出那个建议,很可能跟那时候的因缘是不大能够实行的。然后人家愈做愈觉得难过,行不通,那不是指导错了吗?但我们的同仁就变成把这个经验套在他现在遇到的因缘上,那就产生执著点,就不一定能因人、因时、因地给人家最好的建议。所以,我们的同仁给不对建议,根源都是我没有把他们带好,当时候也没读《群书治要》,这些道理自己领会又有限。所以确实真的是要谢罪於天下!自己智慧经验很不足,又不能把这一些很重要的观念引导自己的团体,很可能他们出去,也是好心要给人家建议,反而不能建议很适当的方法。所以人要在每一个经验当中不产生执著点,这个也是要很高的一种修养功夫。人,其实只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他就没什么。人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有什么,他就不能放空,他的慢心就会上来,慢心一上来主见就会强,然后给人家建议就会比较主观,很难客观。所以这个心地功夫很重要。  你看,孔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已经把才华描述到最高点,周公是夫子最佩服的人,制礼作乐,安定天下,德才高到极处。但是纵有这样的才能,只要骄傲,“吝”就是吝啬。不愿意把好的经验,好的智慧告诉别人,他要跟别人比,他很怕别人抢了他的风头,他有嫉妒心,他就不愿意去分享给别人。“骄”,骄傲,傲慢。又吝啬给别人分享,他再高的才华都不能用。所以我们人生纵有一些经验,其实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都要很冷静,不能把事看轻了。“勿轻略”,没什么,那小事一件,包在我身上;很简单,你要办一个活动没什么问题,我以前几千人都办过了。几千人有几千人的思考方式,三十个人有三十个人的思考方式,包含配合的同仁、来听课的人是什么样的缘分,你都不能以以前的经验思考,而要以客观的情况去分析。所以假如我们已经觉得有什么了,都在自己固有的思考,突然了解到情况不是这样,措手不及,要再去调整都来不及。其实给别人建议,应该都是要很冷静客观,而且要战战兢兢,不能轻率。

     举一个例子,比方我们在庐江传统文化中心,庐江那时候同仁有两百多个人。当时候的因缘得到全国甚至於还有海外,尤其像我们马来西亚这么多同胞的支持,那是当时候的客观条件,而且还有这么多同仁。庐江的因缘告一个段落,我的同仁他回到家乡去,人家一听说他以前在庐江工作过,就觉得他的头顶会发亮,他的能力一定很强。其实在庐江两百多个人,每个人的工作都不一样,有些人是在厨房,有些人是在房务,每个人工作性质不同,不能一听说他是庐江来的,什么问题都请教他。同样的,我们的同仁要给予别人建议的时候,“我们庐江是这样做的,我们庐江是那样做的。”庐江那些条件跟客观环境,跟他故乡的一不一样?不一样。所以他给人家出那个建议,很可能跟那时候的因缘是不大能够实行的。然后人家愈做愈觉得难过,行不通,那不是指导错了吗?但我们的同仁就变成把这个经验套在他现在遇到的因缘上,那就产生执著点,就不一定能因人、因时、因地给人家最好的建议。所以,我们的同仁给不对建议,根源都是我没有把他们带好,当时候也没读《群书治要》,这些道理自己领会又有限。所以确实真的是要谢罪於天下!自己智慧经验很不足,又不能把这一些很重要的观念引导自己的团体,很可能他们出去,也是好心要给人家建议,反而不能建议很适当的方法。所以人要在每一个经验当中不产生执著点,这个也是要很高的一种修养功夫。人,其实只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他就没什么。人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有什么,他就不能放空,他的慢心就会上来,慢心一上来主见就会强,然后给人家建议就会比较主观,很难客观。所以这个心地功夫很重要。
  你看,孔子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已经把才华描述到最高点,周公是夫子最佩服的人,制礼作乐,安定天下,德才高到极处。但是纵有这样的才能,只要骄傲,“吝”就是吝啬。不愿意把好的经验,好的智慧告诉别人,他要跟别人比,他很怕别人抢了他的风头,他有嫉妒心,他就不愿意去分享给别人。“骄”,骄傲,傲慢。又吝啬给别人分享,他再高的才华都不能用。所以我们人生纵有一些经验,其实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都要很冷静,不能把事看轻了。“勿轻略”,没什么,那小事一件,包在我身上;很简单,你要办一个活动没什么问题,我以前几千人都办过了。几千人有几千人的思考方式,三十个人有三十个人的思考方式,包含配合的同仁、来听课的人是什么样的缘分,你都不能以以前的经验思考,而要以客观的情况去分析。所以假如我们已经觉得有什么了,都在自己固有的思考,突然了解到情况不是这样,措手不及,要再去调整都来不及。其实给别人建议,应该都是要很冷静客观,而且要战战兢兢,不能轻率。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