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00:32:07
蔡礼旭:处处都是想着应尽的道义
再来臣子,我们是下属的,尽心尽力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之前读到“管晏列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我们当下属的是不是时时都是保持在这样的道义的心态,来尽我们的本分?还是今天给领导提个意见,领导没有采纳,每天晚上很生气在那里骂:这个建议这么好,领导都不采取,气死我了。抱怨本身也不是道义,还是来自这个我,怎么可以不接受我的意见?所以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人的烦恼、人的怨恨、人的脾气,这些烦恼的根在哪里?自我太重了。所以斩草要怎么样?要除根。大家除不除?因为我从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想除,还想让它多生一点。这个根要除不难,只要在整个五伦关系当中,处处都是想着我应尽的道义,处处都是想仁义。
再来臣子,我们是下属的,尽心尽力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之前读到“管晏列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我们当下属的是不是时时都是保持在这样的道义的心态,来尽我们的本分?还是今天给领导提个意见,领导没有采纳,每天晚上很生气在那里骂:这个建议这么好,领导都不采取,气死我了。抱怨本身也不是道义,还是来自这个我,怎么可以不接受我的意见?所以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人的烦恼、人的怨恨、人的脾气,这些烦恼的根在哪里?自我太重了。所以斩草要怎么样?要除根。大家除不除?因为我从大家的表情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想除,还想让它多生一点。这个根要除不难,只要在整个五伦关系当中,处处都是想着我应尽的道义,处处都是想仁义。
仁就是为他好,怎么样做对他更好,这个方法不行,怎么再试另外的方法。很有耐性,善巧方便,这个就是仁义。这个时候无形当中,自己的自我就愈来愈淡、愈来愈淡,之后就不会再自私自利,不会再只为自己想,就放下了这个我,念念为人着想。这样的人生好不好?可能有人听到这里说:我都替人想,谁替我想?其实这一念心还是为自己想,动念即乖,刚刚我们才讨论念念为人着想,马上一谈论事情,又回来了,我都为人想,那谁替我想?所以有时候放下一个习惯,会有担心,会不习惯。可是真放的人就知道,念念为人想,是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孟子懂,孟子有契入。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仁义处世,他的人际是和谐的,他的人生会是幸福的。很多的冲突、摩擦、对立,其实都还是来自自我太重。自私自利、贪、发脾气,跟这个有关系。包含兄弟朋友之间,是讲道义还是讲利害,这个都是我们值得去观照自己的。现在兄弟朋友为什么冲突这么多?还是利摆前面造成的。所以这个社会问题也不复杂,真的能把自私自利转成道义,这个世界就和平了。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