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00:32:07
蔡礼旭:善学的人将所学用在一切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每一个经句的背后那个义理,它所要启发我们的人生态度,一定要领纳到。因为这样的态度可以用在一切处,这个就是善学。“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一即是多”,我们从这里感觉到设身处地重要,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但是这一个心态会用在哪?一即是多,请问大家设身处地什么时候用?anytime anywhere (随时随地)有没有?你什么时候不要设身处地?你什么时候不设身处地,自私自利就当道。可能就误会人,可能就给人压力,可能就不能体谅人,习气就当道。所以善学的人从体悟到这个心态之后,时时提醒自己,这个心态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他学一句,那受用不得了!“一即是多”,那个多是什么?他用在一切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善不善学差很多,假如学一句才会一个态度、会一个行为,那可能他会学得呆板,他贯通不了。他说在家里需要给父母鞠躬,然后他到公司去就不给主管鞠躬,因为《弟子规》没有说给主管鞠躬。你看,他学是要给父母鞠躬问好,但是他就不给领导鞠躬问好。那是学死了,学到相上去了,没有学到心地上。所以学一样才会一样那个悟性不容易开,要知道所有的教诲都是修这一颗真心。每一句教诲所给我们的提醒,一修正这个心态,就可以用恭敬心、用慈悲心,用在一切处,我们的心境很快就提升上来。
每一个经句的背后那个义理,它所要启发我们的人生态度,一定要领纳到。因为这样的态度可以用在一切处,这个就是善学。“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一即是多”,我们从这里感觉到设身处地重要,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心态。但是这一个心态会用在哪?一即是多,请问大家设身处地什么时候用?anytime anywhere
(随时随地)有没有?你什么时候不要设身处地?你什么时候不设身处地,自私自利就当道。可能就误会人,可能就给人压力,可能就不能体谅人,习气就当道。所以善学的人从体悟到这个心态之后,时时提醒自己,这个心态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他学一句,那受用不得了!“一即是多”,那个多是什么?他用在一切处事待人接物当中。
善不善学差很多,假如学一句才会一个态度、会一个行为,那可能他会学得呆板,他贯通不了。他说在家里需要给父母鞠躬,然后他到公司去就不给主管鞠躬,因为《弟子规》没有说给主管鞠躬。你看,他学是要给父母鞠躬问好,但是他就不给领导鞠躬问好。那是学死了,学到相上去了,没有学到心地上。所以学一样才会一样那个悟性不容易开,要知道所有的教诲都是修这一颗真心。每一句教诲所给我们的提醒,一修正这个心态,就可以用恭敬心、用慈悲心,用在一切处,我们的心境很快就提升上来。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