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1 00:31:53
蔡礼旭:修行首先要看得到自己的心态哪里不对
自己的心态对不对,容不容易观照得到?比方说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今天已经过了一半,早上我们所说的一言一行,有哪一句说错?有哪一个行为做错?假如没有发现,连改都没办法改。所以修行,首先要看得到自己的心态哪里不对。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习惯了。比方有时候人家提醒我,“你刚刚讲话好像太大声,好像比较强势一点。”我们一听朋友这么说,“有吗?我在家都是这样讲话的,我妈妈也是这样。”你看,第一个,不能接受;第二,找藉口。所以大家想一想,“闻誉恐,闻过欣”,容不容易?不容易。每一句《弟子规》要做到,都要经过挣札的。比方一开始说,对对对,“闻誉恐,闻过欣”是因,才能得到什么果?“直谅士,渐相亲”,我们很希望更多良师益友。认同这个教诲,叫看得破,但忍不过。真正人家突然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然后在那里挣札,应该跟他说谢谢,可是又吐不出来。反而比较容易吐出来的是很想跟他解释一下,然后又觉得解释不对又止住,可是说谢谢你,你是我的贵人,又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有拉扯。但是修行一定是痛苦的。可能有学长讲,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我这句话不就跟孔子讲的不一样吗?那不得了,“离经一字便是魔说”,我假如讲的这句话跟《论语》不一样,我就是恶魔在说话,就给人家误导了。所以我必须接下来要解释一下,不然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大家要了解,时习是因,悦乎是果,没有时习是悦不起来。很多人学圣教、学传统文化,皱纹更深,笑容更少,有这个现象,他没有不亦悦乎。这个时候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绝对不是中华文化有问题,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然就麻烦了。不然学到最后,孔子讲的不对;这句话就糟糕了,这个叫毁谤圣人,就麻烦了。所以要有一个心态,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可能是经典,因为经典它已经五千年了。所以真正去思考,还是态度不对。
自己的心态对不对,容不容易观照得到?比方说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今天已经过了一半,早上我们所说的一言一行,有哪一句说错?有哪一个行为做错?假如没有发现,连改都没办法改。所以修行,首先要看得到自己的心态哪里不对。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习惯了。比方有时候人家提醒我,“你刚刚讲话好像太大声,好像比较强势一点。”我们一听朋友这么说,“有吗?我在家都是这样讲话的,我妈妈也是这样。”你看,第一个,不能接受;第二,找藉口。所以大家想一想,“闻誉恐,闻过欣”,容不容易?不容易。每一句《弟子规》要做到,都要经过挣札的。比方一开始说,对对对,“闻誉恐,闻过欣”是因,才能得到什么果?“直谅士,渐相亲”,我们很希望更多良师益友。认同这个教诲,叫看得破,但忍不过。真正人家突然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然后在那里挣札,应该跟他说谢谢,可是又吐不出来。反而比较容易吐出来的是很想跟他解释一下,然后又觉得解释不对又止住,可是说谢谢你,你是我的贵人,又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有拉扯。但是修行一定是痛苦的。可能有学长讲,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我这句话不就跟孔子讲的不一样吗?那不得了,“离经一字便是魔说”,我假如讲的这句话跟《论语》不一样,我就是恶魔在说话,就给人家误导了。所以我必须接下来要解释一下,不然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大家要了解,时习是因,悦乎是果,没有时习是悦不起来。很多人学圣教、学传统文化,皱纹更深,笑容更少,有这个现象,他没有不亦悦乎。这个时候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绝对不是中华文化有问题,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然就麻烦了。不然学到最后,孔子讲的不对;这句话就糟糕了,这个叫毁谤圣人,就麻烦了。所以要有一个心态,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可能是经典,因为经典它已经五千年了。所以真正去思考,还是态度不对。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