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发布时间:2025-03-21 00:31:48

蔡礼旭: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者”,我们把他延伸出来,变成什么?君、亲、师都要知道。这个“学者”可以是孩子,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你的下属,我们都应该要把他教好。所以扮演君、亲、师的哪一个角色,都要给他当好榜样,当君;都要像亲人一样爱护他,才有信任的基础;也都要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才能把这三个角色做好。“人之学也。”一般的人学习有这几个问题。“或失则多。”就喜欢学很多,贪多,杂学,不专精。学到最后都是记问之学,很难改善他的心性。“或失则寡。”他就学一点就好了,一点点他就觉得很满足了,学得很局限,范围很狭小。“或失则易。”就学得过程当中,见异思迁,今天学学这个,明天学学那个,很容易就改变了。这个“易”还有指,《弟子规》说的“轻略”,把它想得太容易了,“就这么样而已,哪有什么。”轻慢了这些学问,他就学得不实在。就好像很多孩子背了书了,他说:哎呀,《弟子规》我都学会了。他就是轻略了学问重在落实。“或失则止。”这个“止”就是画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四个容易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错误心态,每个人不一定相同。而我们知道了。“知其心。”他心偏在哪里。“然后能救其失。”才能改善他的错误,把他导正,把心态摆在正确的方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救其失”就是补救。长他正确的态度,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过失。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核心工程:长善救失。那我们今天身为父母,今天就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有哪一些问题,都要很清楚。当老师的,现在的学生都有哪些问题,把它列出来,才能救其失,可以针对问题好好的去教导他。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都列出来,当父母的一列出来,“好像我也都有”,那这个可能就是身教的问题。所以当领导、当父母、当老师,有教不好这些晚辈的情况,还真的要回到反求诸己,反省自己。自己的心转了,家庭、人生这些因缘就会跟着转变。因为我们反省了,就真诚,真诚了,就可以感动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者”,我们把他延伸出来,变成什么?君、亲、师都要知道。这个“学者”可以是孩子,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你的下属,我们都应该要把他教好。所以扮演君、亲、师的哪一个角色,都要给他当好榜样,当君;都要像亲人一样爱护他,才有信任的基础;也都要像老师一样循循善诱;才能把这三个角色做好。
“人之学也。”一般的人学习有这几个问题。
“或失则多。”就喜欢学很多,贪多,杂学,不专精。学到最后都是记问之学,很难改善他的心性。
“或失则寡。”他就学一点就好了,一点点他就觉得很满足了,学得很局限,范围很狭小。
“或失则易。”就学得过程当中,见异思迁,今天学学这个,明天学学那个,很容易就改变了。这个“易”还有指,《弟子规》说的“轻略”,把它想得太容易了,“就这么样而已,哪有什么。”轻慢了这些学问,他就学得不实在。就好像很多孩子背了书了,他说:哎呀,《弟子规》我都学会了。他就是轻略了学问重在落实。
“或失则止。”这个“止”就是画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四个容易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错误心态,每个人不一定相同。而我们知道了。
“知其心。”他心偏在哪里。“然后能救其失。”才能改善他的错误,把他导正,把心态摆在正确的方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救其失”就是补救。长他正确的态度,长他的善心,补救他的过失。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核心工程:长善救失。
那我们今天身为父母,今天就可以回去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有哪一些问题,都要很清楚。当老师的,现在的学生都有哪些问题,把它列出来,才能救其失,可以针对问题好好的去教导他。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当都列出来,当父母的一列出来,“好像我也都有”,那这个可能就是身教的问题。
所以当领导、当父母、当老师,有教不好这些晚辈的情况,还真的要回到反求诸己,反省自己。自己的心转了,家庭、人生这些因缘就会跟着转变。因为我们反省了,就真诚,真诚了,就可以感动人。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