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5-03-20 22:58:23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想要成等正觉,首先必须先完成自己的人格,但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呢?如佛陀告诫云:‘阿难,受佛禁戒,诚信奉行,顺孝畏慎,敬归三宝,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即佛陀教导弟子:‘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  ◎佛学是出自于人生而止于人生。  ◎人们若能以佛陀的遗教来自我反省,以佛教的戒律来约束自己,以‘布施、爱语、同事、利行’等四摄法来广利一切众生,以佛陀的慈悲心来包容一切众生,那么世界将和平。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佛陀回答净饭王说:‘当一个人悟道之后,他就属于圣者家族的成员,他高贵的身份不是依靠外在华丽的服饰而是智慧与慈悲。’  ◎卡拉卡尼(巴利文,译为‘不幸’)的故事:给孤独长者对家人说:‘一个人不是由他的名字来决定的,迷信的人以名字来判断一个人,智者却是以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判断一个人。’事后,长者又说:‘所以我说啊,不是因为名字或财富使他成为一个人,乃是他的心。’  ◎佛陀多次提醒给孤独长者说:‘大量的布施财物并不是最重要的,还有比布施更重要的是慈爱与正见。’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想要成等正觉,首先必须先完成自己的人格,但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呢?如佛陀告诫云:‘阿难,受佛禁戒,诚信奉行,顺孝畏慎,敬归三宝,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即佛陀教导弟子:‘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
  ◎佛学是出自于人生而止于人生。
  ◎人们若能以佛陀的遗教来自我反省,以佛教的戒律来约束自己,以‘布施、爱语、同事、利行’等四摄法来广利一切众生,以佛陀的慈悲心来包容一切众生,那么世界将和平。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佛陀回答净饭王说:‘当一个人悟道之后,他就属于圣者家族的成员,他高贵的身份不是依靠外在华丽的服饰而是智慧与慈悲。’
  ◎卡拉卡尼(巴利文,译为‘不幸’)的故事:给孤独长者对家人说:‘一个人不是由他的名字来决定的,迷信的人以名字来判断一个人,智者却是以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来判断一个人。’事后,长者又说:‘所以我说啊,不是因为名字或财富使他成为一个人,乃是他的心。’
  ◎佛陀多次提醒给孤独长者说:‘大量的布施财物并不是最重要的,还有比布施更重要的是慈爱与正见。’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