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能消共业

发布时间:2025-03-20 19:02:13

爱心能消共业
  慈悲与智慧(三)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太虚大师  ◎佛教中说两种爱:一是饿鬼爱,也就是欲爱;一是菩萨爱,也就是法爱。以爱一切众生的心,来救度一切众生,护持一切众生,这份力量叫做‘法爱’。爱是人生最幸福的,是菩萨道的基础。  ◎菩萨是放长情、扩大爱,所以说菩萨叫做‘觉有情’。  ◎我们要实行人间的佛法,就必须身体力行的去净化人间。  ◎法华经云:‘佛口所生子’。--清净法性身--善心爱念。  ◎除私爱成大爱。‘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  ◎菩萨永不寂寞。  ◎布施爱心,把慈悲供养别人。  ◎佛陀说:‘若有智慧,则无贪著。’  ◎爱心能消共业。  ◎八种福田--佛、法、僧、父母、师长、弟子,诸根不具,百种苦困。看病的爱。佛陀说:‘看病的功德为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  ◎在静思中,深刻的体悟佛陀的智慧,凝聚成慈悲的法爱,活用于生活之中,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证严法师  ◎‘菩萨心如清凉月,常游太虚毕竟空。’  ◎为了救渡众生而发心成佛,以度生大行为成佛的资粮,把自己的悲心愿行和众生的痛苦打成一片,发心学菩萨行,求成佛果。这种大信愿的坚固成就,便是菩提心的成就。--印顺导师  ◎以修慧为眼目,以修福为手足。  (1)勤于照顾周遭众生的苦难是大福德长者。  (2)善于处理你我及他的问题是真智慧菩萨。--圣严法师  ◎以实际的行动来表现佛陀的精神。  ◎面目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内无嗔无价宝。  ◎修行的两大原则--(1)简单动作重覆来作;(2)凡事正面去思考。  ◎菩萨五种相:(1)怜愍相;(2)爱语相;(3)勇健相;(4)开手相;(5)释义相。  ◎‘只要空间存在,只要众生的痛苦存在,我就会继续来渡化’,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的所在--服务,并开发为人服务的智慧。  ◎发心于人间和平与正觉世间的行动,承担有情众生与自然世间的宇宙责任。
  慈悲与智慧(三)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为真现实。’--太虚大师
  ◎佛教中说两种爱:一是饿鬼爱,也就是欲爱;一是菩萨爱,也就是法爱。以爱一切众生的心,来救度一切众生,护持一切众生,这份力量叫做‘法爱’。爱是人生最幸福的,是菩萨道的基础。
  ◎菩萨是放长情、扩大爱,所以说菩萨叫做‘觉有情’。
  ◎我们要实行人间的佛法,就必须身体力行的去净化人间。
  ◎法华经云:‘佛口所生子’。--清净法性身--善心爱念。
  ◎除私爱成大爱。‘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波。’
  ◎菩萨永不寂寞。
  ◎布施爱心,把慈悲供养别人。
  ◎佛陀说:‘若有智慧,则无贪著。’
  ◎爱心能消共业。
  ◎八种福田--佛、法、僧、父母、师长、弟子,诸根不具,百种苦困。看病的爱。佛陀说:‘看病的功德为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
  ◎在静思中,深刻的体悟佛陀的智慧,凝聚成慈悲的法爱,活用于生活之中,创造和谐,圆满的人生!--证严法师
  ◎‘菩萨心如清凉月,常游太虚毕竟空。’
  ◎为了救渡众生而发心成佛,以度生大行为成佛的资粮,把自己的悲心愿行和众生的痛苦打成一片,发心学菩萨行,求成佛果。这种大信愿的坚固成就,便是菩提心的成就。--印顺导师
  ◎以修慧为眼目,以修福为手足。
  (1)勤于照顾周遭众生的苦难是大福德长者。
  (2)善于处理你我及他的问题是真智慧菩萨。--圣严法师
  ◎以实际的行动来表现佛陀的精神。
  ◎面目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内无嗔无价宝。
  ◎修行的两大原则--(1)简单动作重覆来作;(2)凡事正面去思考。
  ◎菩萨五种相:(1)怜愍相;(2)爱语相;(3)勇健相;(4)开手相;(5)释义相。
  ◎‘只要空间存在,只要众生的痛苦存在,我就会继续来渡化’,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的所在--服务,并开发为人服务的智慧。
  ◎发心于人间和平与正觉世间的行动,承担有情众生与自然世间的宇宙责任。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