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0 18:56:04
慈悲心是一切资粮的基础,是一切功德之所在
慈悲并不困难。 因为,奉献是由同情的心情而出生。 愿意奉献的心情,也是一种慈悲的表现。 慈悲,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与实践的修行。 只要我们拥有最基本的良知,就能够将它发展为无私的慈悲。 以慈悲为动机,才有可能证得「般若波罗蜜多」;离开了慈悲心,就不可能得证实相。 若我们希望圆满悲心,也不能离开空性的观照, 我们必须随时分析「诸法皆空」,不要让执着加深。 如此,我们将能渐渐达到悲智圆满的境地. 以慈悲的心作为寿命, 这才是我们活着的唯一意义。 站在慈悲的立场,我们连恶人也不应该憎恨; 相反的,我们对于恶人,甚至应该更加怜悯。 以争止争,只会永无止境;以怨报怨,只会怨仇无尽。 抽离对立,我们才能开放心灵,并且看见问题的症结所在。 能活到几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这个世间上时,能利益多少众生,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们要「以仁为寿」,以仁慈之心,超越对寿命长短的执着。 慈悲心是我们最有力的护法,慈悲心是一切资粮的基础,慈悲心是一切功德之所在。 在佛陀的教育中,慈悲心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也是每一位佛弟子所必修的课程之一。 慈悲,就是超脱自我的无私大爱心。 智慧,就是认清万法的本质,都是空性、无自性、永无恒常性。
慈悲并不困难。
因为,奉献是由同情的心情而出生。
愿意奉献的心情,也是一种慈悲的表现。
慈悲,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与实践的修行。
只要我们拥有最基本的良知,就能够将它发展为无私的慈悲。
以慈悲为动机,才有可能证得「般若波罗蜜多」;离开了慈悲心,就不可能得证实相。
若我们希望圆满悲心,也不能离开空性的观照,
我们必须随时分析「诸法皆空」,不要让执着加深。
如此,我们将能渐渐达到悲智圆满的境地. 以慈悲的心作为寿命,
这才是我们活着的唯一意义。
站在慈悲的立场,我们连恶人也不应该憎恨;
相反的,我们对于恶人,甚至应该更加怜悯。
以争止争,只会永无止境;以怨报怨,只会怨仇无尽。
抽离对立,我们才能开放心灵,并且看见问题的症结所在。
能活到几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这个世间上时,能利益多少众生,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我们要「以仁为寿」,以仁慈之心,超越对寿命长短的执着。
慈悲心是我们最有力的护法,慈悲心是一切资粮的基础,慈悲心是一切功德之所在。
在佛陀的教育中,慈悲心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也是每一位佛弟子所必修的课程之一。
慈悲,就是超脱自我的无私大爱心。
智慧,就是认清万法的本质,都是空性、无自性、永无恒常性。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