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诸佛,都是从这个咒里边产生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03-20 12:23:04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宣化上人:诸佛,都是从这个咒里边产生出来的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孛苜ね游⒚钫戮洹!/span>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孛苜ね游⒚钫戮洹保喊⒛这是佛顶光所集聚的大白伞盖,秘密而重颂的最微妙章句。“悉怛多般怛保恰按蟀咨「恰这个大白伞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保护一切的众生,是秘密的伽陀。  “伽陀”,就是重颂,这是秘密的;因为这个咒里边,有的有几处是重复的,所以也好像那个重颂的偈一样的。“章句”,已经讲过了,章,就是一大段,好像一会一会的;句,就是一句一句的。  “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这个咒,它“出生十方一切诸佛”:所有的诸佛,都是从这个咒里边产生出来的,所以这个咒可以说是一位佛的母亲。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因”,就是藉着。十方所有的如来藉着这个〈楞严咒〉,“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就得成没有再比它更高尚的“正遍知”。怎么叫“正知”呢?知道心生万法。怎么叫“遍知”呢?又知道是“万法唯心”。  这个〈楞严咒〉,因为是佛肉髻顶相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在这个宝莲华上边,又有一尊佛的化身所说的。  所以这个〈楞严咒〉是“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楞严咒〉是咒的一个心,也就是“心咒”;佛的心咒,也是佛的咒心。  那么十方如来执持这个咒心,就是用这个咒心来降伏一切的诸魔,制诸外道。所以一切的天魔外道,最怕的就是这个〈楞严咒〉。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乘”,也就是前边那个藉着的意思。十方的如来仗着这个咒心的力量,于宝莲华而坐大道场;他这个应身能到微尘数这么多国家,都是凭着这个楞严咒心的力量。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十方的如来也就是用这个咒心,于微尘国去转法轮教化众生。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十方的如来受持这个咒心,能在十方给其他的众生摩顶授记。  “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你自己要是果位没有成就的话,也就在十方得到诸佛给你摩顶授记。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十方的佛都是用这个咒心,能在十方拔济众生的群苦。  “群苦”略分有八种,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是八苦。  又有八难,这个八难是很不好的。八难是什么呢?就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北俱卢洲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佛前佛后难、长寿天难。  “所谓地狱、饿鬼、畜生”:所谓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这是三种,“北俱卢洲难”这是四种了。  我们这儿现在是南瞻部洲,还有个北俱卢洲。北俱卢洲的人寿命是很长的,活一千岁,非常快乐的;可也是最苦的地方,就是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那儿看不见佛,听不见法,遇不着僧──没有僧人在那个地方,所以那也在八难之一。  “盲聋喑哑”:又有“盲聋喑哑难”,这是五种了。还有“世智辩聪难”,就是世间所有的这些个知识,好像科学、化学,声、光、电、化这一类的,这所有世人发明的,都叫世智辩聪。那么他没有道理,能讲出个道理来;没有理由,能讲出个理由来。因为他这就有了所知障,不容易信佛,所以也是难,这叫“世智辩聪难”,这是六种了。  第七,“佛前佛后难”,在佛前生的和在佛后生的,都遇不见佛,这也是难。  第八,“长寿天难”;在长寿天那个地方,寿命是很长的,不过也是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没有三宝,所以这都叫“八难”。  “冤憎会苦”:还有一种苦,你对于这个人很讨厌的,殊不知你在这儿有这么一个人,你到另外的地方,又遇着这样一个人,这叫“冤憎会苦”。  又有“爱别离苦”:你对于这个人有一种爱心,但是环境使然,不能在一起,常常要分离,所以这叫“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你没有得的时候,你想求得到,这叫“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五阴炽盛苦,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炽然而盛,有如火光一样,这也是一种苦。  以上四种苦,加上前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就是“八苦”。  “大小诸横同时解脱”:大的横、小的横,这有很多种,可是同时都能解脱。  怎么叫“横”呢?  横,就是不顺着死而横死的。譬如被车撞死,或者楼倒塌了,被楼砸死,或者种种意外;总而言之,意外死伤的,这就叫“横”。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这个贼难也可以解脱,兵难也可以解脱;犯法受王难了,这也可以解脱;在监狱里头,也可以解脱。  所有风难、火难、水难、饥渴、贫穷等所有一切的难,你若能诵持〈楞严咒〉,这都会消失了,都会没有了。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十方如来也是随这个咒心,能在十方奉事一切的善知识。  “四威仪中供养如意”:于行、住、坐、卧这四威仪中,供养三宝这种的仪式都非常的如意。  “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在他的法会里边,推崇你做大法王子,就是第一个佛子。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十方如来他也行这个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摄受亲因”,就是佛也有六亲眷属,那么和佛接近的这一些个眷属亲戚,佛要先摄受。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成佛,就到鹿野苑先度五比丘呢?就因为这五比丘就是佛今生的亲戚和宿世的亲戚,所以佛先度五比丘,这叫“摄受亲因”。  “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令一切即便是佛的亲戚而堕落小乘,学习小乘法的,闻着佛所说的秘密藏这个大乘法,不会生出一种惊慌恐惧。  “十方如来”:十方的如来怎么成佛的呢?也就因为“诵此咒心”:怎么叫“诵”呢?就是不照着书本子能念得出来,这就叫“诵”;你照着这个书本子来念,这叫“读”。  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他就成佛了,也藉着这个咒心成的佛,乃至坐菩提树下,入大涅。  “十方如来传此咒心”:十方的佛传授这个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在佛灭度后“付佛法事”,咐嘱、吩咐后人,法事怎么样去做。要怎么样“究竟住持”这个佛法呢?  “严净戒律,悉得清净”:怎么样严净戒律呢?因为藉着这个咒的力量,都得到清净圆满。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洌拥┲聊海羯嗔志渲屑洌嗖恢氐闵辰伲詹荒芫 !/span>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洹保杭偕栉宜嫡飧觥蠢阊现洹“般怛洹币簿褪钦飧觥凹峁讨洹保簿褪钦飧龃蟀咨「堑闹洹/span>  “从旦至暮,音声相连”:从早晨至晚间,这个音声也相连而不断的。  “字句中间,亦不重叠”:在这个字句方面,也不说重复了。  “经恒沙劫,终不能尽”:经过的时间有恒河沙劫那么多,也说不完〈楞严咒〉这种心咒的功德和妙用。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孛苜ね游⒚钫戮洹!/span>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孛苜ね游⒚钫戮洹保喊⒛这是佛顶光所集聚的大白伞盖,秘密而重颂的最微妙章句。“悉怛多般怛保恰按蟀咨「恰这个大白伞盖,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保护一切的众生,是秘密的伽陀。
  “伽陀”,就是重颂,这是秘密的;因为这个咒里边,有的有几处是重复的,所以也好像那个重颂的偈一样的。“章句”,已经讲过了,章,就是一大段,好像一会一会的;句,就是一句一句的。
  “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这个咒,它“出生十方一切诸佛”:所有的诸佛,都是从这个咒里边产生出来的,所以这个咒可以说是一位佛的母亲。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因”,就是藉着。十方所有的如来藉着这个〈楞严咒〉,“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就得成没有再比它更高尚的“正遍知”。怎么叫“正知”呢?知道心生万法。怎么叫“遍知”呢?又知道是“万法唯心”。
  这个〈楞严咒〉,因为是佛肉髻顶相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在这个宝莲华上边,又有一尊佛的化身所说的。
  所以这个〈楞严咒〉是“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楞严咒〉是咒的一个心,也就是“心咒”;佛的心咒,也是佛的咒心。
  那么十方如来执持这个咒心,就是用这个咒心来降伏一切的诸魔,制诸外道。所以一切的天魔外道,最怕的就是这个〈楞严咒〉。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乘”,也就是前边那个藉着的意思。十方的如来仗着这个咒心的力量,于宝莲华而坐大道场;他这个应身能到微尘数这么多国家,都是凭着这个楞严咒心的力量。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十方的如来也就是用这个咒心,于微尘国去转法轮教化众生。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十方的如来受持这个咒心,能在十方给其他的众生摩顶授记。
  “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你自己要是果位没有成就的话,也就在十方得到诸佛给你摩顶授记。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冤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十方的佛都是用这个咒心,能在十方拔济众生的群苦。
  “群苦”略分有八种,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是八苦。
  又有八难,这个八难是很不好的。八难是什么呢?就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北俱卢洲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佛前佛后难、长寿天难。
  “所谓地狱、饿鬼、畜生”:所谓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这是三种,“北俱卢洲难”这是四种了。
  我们这儿现在是南瞻部洲,还有个北俱卢洲。北俱卢洲的人寿命是很长的,活一千岁,非常快乐的;可也是最苦的地方,就是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那儿看不见佛,听不见法,遇不着僧──没有僧人在那个地方,所以那也在八难之一。
  “盲聋喑哑”:又有“盲聋喑哑难”,这是五种了。还有“世智辩聪难”,就是世间所有的这些个知识,好像科学、化学,声、光、电、化这一类的,这所有世人发明的,都叫世智辩聪。那么他没有道理,能讲出个道理来;没有理由,能讲出个理由来。因为他这就有了所知障,不容易信佛,所以也是难,这叫“世智辩聪难”,这是六种了。
  第七,“佛前佛后难”,在佛前生的和在佛后生的,都遇不见佛,这也是难。
  第八,“长寿天难”;在长寿天那个地方,寿命是很长的,不过也是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没有三宝,所以这都叫“八难”。
  “冤憎会苦”:还有一种苦,你对于这个人很讨厌的,殊不知你在这儿有这么一个人,你到另外的地方,又遇着这样一个人,这叫“冤憎会苦”。
  又有“爱别离苦”:你对于这个人有一种爱心,但是环境使然,不能在一起,常常要分离,所以这叫“爱别离苦”。
  “求不得苦”:你没有得的时候,你想求得到,这叫“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五阴炽盛苦,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炽然而盛,有如火光一样,这也是一种苦。
  以上四种苦,加上前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就是“八苦”。
  “大小诸横同时解脱”:大的横、小的横,这有很多种,可是同时都能解脱。
  怎么叫“横”呢?
  横,就是不顺着死而横死的。譬如被车撞死,或者楼倒塌了,被楼砸死,或者种种意外;总而言之,意外死伤的,这就叫“横”。
  “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这个贼难也可以解脱,兵难也可以解脱;犯法受王难了,这也可以解脱;在监狱里头,也可以解脱。
  所有风难、火难、水难、饥渴、贫穷等所有一切的难,你若能诵持〈楞严咒〉,这都会消失了,都会没有了。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十方如来也是随这个咒心,能在十方奉事一切的善知识。
  “四威仪中供养如意”:于行、住、坐、卧这四威仪中,供养三宝这种的仪式都非常的如意。
  “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在他的法会里边,推崇你做大法王子,就是第一个佛子。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十方如来他也行这个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摄受亲因”,就是佛也有六亲眷属,那么和佛接近的这一些个眷属亲戚,佛要先摄受。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成佛,就到鹿野苑先度五比丘呢?就因为这五比丘就是佛今生的亲戚和宿世的亲戚,所以佛先度五比丘,这叫“摄受亲因”。
  “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令一切即便是佛的亲戚而堕落小乘,学习小乘法的,闻着佛所说的秘密藏这个大乘法,不会生出一种惊慌恐惧。
  “十方如来”:十方的如来怎么成佛的呢?也就因为“诵此咒心”:怎么叫“诵”呢?就是不照着书本子能念得出来,这就叫“诵”;你照着这个书本子来念,这叫“读”。
  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他就成佛了,也藉着这个咒心成的佛,乃至坐菩提树下,入大涅。
  “十方如来传此咒心”:十方的佛传授这个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在佛灭度后“付佛法事”,咐嘱、吩咐后人,法事怎么样去做。要怎么样“究竟住持”这个佛法呢?
  “严净戒律,悉得清净”:怎么样严净戒律呢?因为藉着这个咒的力量,都得到清净圆满。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洌拥┲聊海羯嗔志渲屑洌嗖恢氐闵辰伲詹荒芫 !/span>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洹保杭偕栉宜嫡飧觥蠢阊现洹“般怛洹币簿褪钦飧觥凹峁讨洹保簿褪钦飧龃蟀咨「堑闹洹/span>
  “从旦至暮,音声相连”:从早晨至晚间,这个音声也相连而不断的。
  “字句中间,亦不重叠”:在这个字句方面,也不说重复了。
  “经恒沙劫,终不能尽”:经过的时间有恒河沙劫那么多,也说不完〈楞严咒〉这种心咒的功德和妙用。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