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随法师:念佛人临终正念佛给你

发布时间:2025-03-19 21:53:18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智随法师:念佛人临终正念佛给你
  【经文】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要解】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  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此解确甚令人骨寒。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14764;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这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切肤刻骨,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略注】  此处是为第二重劝,示“持名即得往生”之大利,是故殷勤再劝“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益大师此段释文,即彻显“散心念佛,必得往生”之义。  观大师言,知经中所言“是利”有二义:  一者,执持名号者,临命终时,弥陀圣众,现前慰导,得心不颠倒之利。  二者,念佛乘愿,必得往生;一得往生,即得圆净四土之利。  此二利即显念佛之人,临终无有障碍,必得往生而成佛。此即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本师见此,故特说之。莲池大师言:  无利益语,佛所不谈。持名即得往生,于诸众生,有大利益,故佛说也。良由已得往生,是名“自利”;生彼国已,闻法得道,还能广度无量众生,是名“利他”。具斯二利,故云大利。  念佛能得“心不颠倒,往生净土”之利,乃仗“他力”故。大师先彰自力修行之难,后显净土往生之易。  若依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尚有丝毫习气未除,则必随业流转。纵有大智慧、大神通、大辩才,亦将瞥尔随他去。后之“五决定”文,即彰末法众生欲仗自力了生死者,恐梦也梦不着。能于此反省,自能深归净土,仰凭佛力。如大师言:  幻身梦世,x那迁逝,  趋向死门,如囚赴刿。  辩智神通,何能稍制?  唯有持名,斯为上计。  若仗佛力,则心不颠倒,自在往生。一代时教,唯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使众生临终无颠倒之事。此乃全仗他力,而非自己修为。以佛现前摄受故,而得心不颠倒;非心不颠倒,佛方现前。此义多有曲解,略引经论以广明此义。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  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大经》言:  今此经典,甚深微妙,广利众生。若有众生,于此正法,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偈言:  假使大火满三千,  及彼庄严诸牢狱,  如是诸难悉能超,  皆是如来威德力。  《悲华经》言:  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又说愿言: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冥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鼓音王经》言: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其人前,令其得见。  《圆中钞》言:  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印光大师言:  唯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  又言:  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言:  唯恨众生疑不疑,净土对面不相忤;  莫论弥陀摄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昙鸾大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分,焉可思议?  故知,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平时身心少障时,尚未能一心不乱,何况临终?灵芝法师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念,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佛见众生临终颠倒之苦,故发超世弘愿,特为保任此事,使颠倒凡夫,能自在往生。此即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利益。
  【经文】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要解】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
  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此解确甚令人骨寒。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14764;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这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切肤刻骨,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略注】
  此处是为第二重劝,示“持名即得往生”之大利,是故殷勤再劝“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益大师此段释文,即彻显“散心念佛,必得往生”之义。
  观大师言,知经中所言“是利”有二义:
  一者,执持名号者,临命终时,弥陀圣众,现前慰导,得心不颠倒之利。
  二者,念佛乘愿,必得往生;一得往生,即得圆净四土之利。
  此二利即显念佛之人,临终无有障碍,必得往生而成佛。此即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本师见此,故特说之。莲池大师言:
  无利益语,佛所不谈。持名即得往生,于诸众生,有大利益,故佛说也。良由已得往生,是名“自利”;生彼国已,闻法得道,还能广度无量众生,是名“利他”。具斯二利,故云大利。
  念佛能得“心不颠倒,往生净土”之利,乃仗“他力”故。大师先彰自力修行之难,后显净土往生之易。
  若依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尚有丝毫习气未除,则必随业流转。纵有大智慧、大神通、大辩才,亦将瞥尔随他去。后之“五决定”文,即彰末法众生欲仗自力了生死者,恐梦也梦不着。能于此反省,自能深归净土,仰凭佛力。如大师言:
  幻身梦世,x那迁逝,
  趋向死门,如囚赴刿。
  辩智神通,何能稍制?
  唯有持名,斯为上计。
  若仗佛力,则心不颠倒,自在往生。一代时教,唯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使众生临终无颠倒之事。此乃全仗他力,而非自己修为。以佛现前摄受故,而得心不颠倒;非心不颠倒,佛方现前。此义多有曲解,略引经论以广明此义。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言:
  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大经》言:
  今此经典,甚深微妙,广利众生。若有众生,于此正法,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偈言:
  假使大火满三千,
  及彼庄严诸牢狱,
  如是诸难悉能超,
  皆是如来威德力。
  《悲华经》言:
  临命终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前,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又说愿言:
  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发愿欲生我世界者,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大众,前后围绕。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故得宝冥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
  《称扬诸佛功德经》言:
  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
  《鼓音王经》言:
  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其人前,令其得见。
  《圆中钞》言:
  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乘大愿船,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印光大师言:
  唯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专仗弥陀愿力。无论善根之熟否,恶业之轻重,乃至五逆十恶,但得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往生净土。
  又言:
  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言:
  唯恨众生疑不疑,净土对面不相忤;
  莫论弥陀摄不摄,意在专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华盖自来迎。
  昙鸾大师言: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分,焉可思议?
  故知,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若非弥陀慈悲加佑,凡夫众生,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如生龟脱壳,岂能心不颠倒?岂能一心不乱?平时身心少障时,尚未能一心不乱,何况临终?灵芝法师言:“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念,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佛见众生临终颠倒之苦,故发超世弘愿,特为保任此事,使颠倒凡夫,能自在往生。此即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利益。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