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9 14:24:11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122部
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唐三藏沙门义净奉制译
唐龙兴三藏教序
唐中宗皇帝制
盖闻:苍苍者天列星辰而著象。茫茫者地奠川岳以成形。仰观天文既如彼也。俯循地理又若斯焉。夫以妙旨幽微。名言之路攸绝。真如湛寂性相之义都捐然。则发启心聋。资法雷之激响。奖导迷众俟觉首以司方。故知假名不坏。於常名乐说。乃诠於无说至若象外之象。犹称三界之尊天中之天。爰著六通之圣法王见利孕育於七十二君。梵帝乘时牢笼於万八千岁。周星?彩言符降诞之徵。汉日流祥载叶通神之萝。故能威扬沙劫化被尘区。玉毫舒耀而除昏。金口弘宣而遣滞。破烦恼之贼讵。藉干戈坏生死之军。惟凭慧力癖圆明之界。广纳於无边。开常乐之门。普该於有识。纵使浮天欲浪境风息而俄澄。涨日情尘法雨?而便廓。归依者销殃而致福。回向者去危而获安。可谓巍巍乎。其有成功荡荡乎。而无能名者矣。但四生蠢蠢未悟。无常六趣悠悠俱缠有结。讵知空华不实。水月非坚。驰逐於五阴之中。播迁於三界之域。纳诸品汇终俟法门。自白马西来。玄言东被世尊。则随类敷演众生。乃逐性开迷。马鸣擅美於琼编。龙树胜芳於宝偈。於是遥通震旦。远布阎浮。半满之教区分大小之乘。并骛澄安后德。接武於胜场。琳远高人骈?法宇。遂使微言著范。历千古而扬英声。至(丿+目+责)流规。周十方而腾茂实。顷属后周应运。大扇魔风遂使天下招提。咸从毁废。寰中法侣并混编?。嗟乎。阒寂禅居。空留宴坐之处。荒凉慧苑。无复经行之踪。爰洎开皇。重将修建。旋逢大业。又遇分崩。鬼哭神吟。山鸣海沸。既遭?T炭。宁有伽蓝。正法消沦。邪见增长。於是人迷觉路。??於苦集之区。俗蔽真宗。羁绊於盖缠之内。
我大唐之有天下也。上凌巢燧。俯视羲轩。三圣重光。万邦一统。威加有截。泽被无垠。掩坤络以还淳。亘乾维而献款。再悬佛日。重补梵天。龙宫将八柱齐安。鹫岭共五峰争峻。大弘释教。谅属皇朝者焉。大福先寺翻经三藏法师义净者。范阳人也。俗姓张氏。五代相韩之后。三台仕晋之前。朱紫分辉。貂蝉合彩。高祖为东齐郡守。仁风逐扇。甘雨随车。化阐六条。政行十部。爰祖及父。俱厌俗荣。放旷一丘。逍遥三径。含和体素。养性恬神。摘芝秀於东山。挹清流於南涧。可谓寻幽丹峤栖偃白云臬鹤。於是吞声场驹以之执影。法师幼挺明晤。夙彰聪敏。才俞辩李之岁。心乐出家。甫过游洛之年。志寻西国。业该经史。学洞古今。聪三藏之玄枢。明一乘之奥义。既而闲居习静。息虑安禅。托彼山林。远兹尘累。三十有七。方遂雅怀。以咸亨二年。行至广府。发踪结契数乃十人。鼓棹升航。唯存一已。巡南溟以遐逝。指西域以长驱。历严岫之千重。凌波涛之万里。渐届天竺。次至王城。佛说法华灵峰尚在。如来成道圣躅仍留。吠舍城中。献盖之足?不泯。给孤园内布金之地犹存。三道宝陛居然目睹。八大灵塔邈矣亲观。所经三十馀国。凡历二十馀载。菩提树下屦攀折以淹留。阿耨池边几濯缨而澡。?法师慈悲作室。忍辱为衣。长斋则一食自资。长坐则六时无倦。又古来翻译之者。莫不先出梵文。后资汉译。摭词方凭於学者。诠义别禀於僧徒。今兹法师不如是矣。既闲五天竺语。又详二谛幽宗。译义缀文咸由於已出。指词定理匪假於旁求。超汉代之摩腾。跨秦年之罗什。所将梵本经共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以证圣。元年夏五月方届都焉。则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乘乾握纪。绍隆为务。弘济为心。爰命百寮兼整四众。虹幡辉日。凤吹遏云。香散六铢。华飘五色。锵锵济济。炜炜煌煌。迎于上东之门。置于授记之寺。共于阗三藏及大福先寺寺主沙门。复礼西崇福寺主法藏等。翻华严经后。至大福先寺。与天竺三藏宝思末多。及授记寺主慧表沙门胜?慈训等。译根本部律。其大德等。莫不四禅凝虚。六度冥怀。悬法镜於心台。朗戒珠於性海。词林挺秀。将觉树而联芳。慧炬扬辉。澄桂轮而合影。浑金璞玉。谅属其人。诚梵宇之栋梁。实法门之龙象。已翻诸杂经律二百馀卷。缮写云毕。寻并进内其馀戒律诸论。方俟后诠五篇之教。具明八法之因。备晓鹅珠。尚护虫命无伤。浮囊必取於不亏。油钵终期於靡覆。崇圣教之纲纪。启含生之耳目。伏愿上资先圣。长隆七庙之基。下逮微躬。恒佐九天之命。迁怀生於?塾颉V卤∷嘴洞驹础K觑?焙汀T栋插撬唷9艘酝蚧?褡芩暮J隆R箅计疽乙怪?攀健T廾痔熘?隆?涡榭奂拧A奶庑蛟啤?/p>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与大?刍众九万八千人,皆是阿罗汉,能善调伏如大象王,诸漏已除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毕,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得大自在,住清净戒善巧方便,智慧庄严,证八解脱,已到彼岸。其名曰:具寿阿若?x陈如、具寿阿说侍多、具寿婆湿波、具寿摩诃那摩、具寿婆帝利迦、大迦摄波、优楼频螺迦摄、伽耶迦摄、那提迦摄、舍利子、大目乾连,唯阿难陀住于学地。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于晡时,从定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菩萨摩诃萨百千万亿人俱,有大威德如大龙王,名称普闻,众所知识,施戒清净常乐奉持,忍行精勤经无量劫,超诸静虑系念现前,开阐慧门,善修方便,自在游戏微妙神通,逮得总持,辩才无尽,断诸烦恼,累染皆亡,不久当成一切种智,降魔军众而击法鼓,制诸外道令起净心,转妙法轮度人天众,十方佛土悉已庄严,六趣有情无不蒙益,成就大智,具足大忍,住大慈悲心,有大坚固力,历事诸佛不般涅??,发弘誓心尽未来际,广于佛所深种净因,于三世法悟无生忍,逾于二乘所行境界,以大善巧化导世间,于大师教悉能敷演,秘密之法甚深空性,皆已了知无复疑惑。其名曰:无障碍转法轮菩萨、常发心转法轮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菩萨、观自在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大辩庄严王菩萨、妙高山王菩萨、大海深王菩萨、宝幢菩萨、大宝幢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宝手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欢喜力菩萨、大法力菩萨、大庄严光菩萨、大金光庄严菩萨、净戒菩萨、常定菩萨、极清净慧菩萨、坚固精进菩萨、心如虚空菩萨、不断大愿菩萨、施药菩萨、疗诸烦恼病菩萨、医王菩萨、欢喜高王菩萨、得上授记菩萨、大云净光菩萨、大云持法菩萨、大云名称喜乐菩萨、大云现无边称菩萨、大云师子吼菩萨、大云牛王吼菩萨、大云吉祥菩萨、大云宝德菩萨、大云日藏菩萨、大云月藏菩萨、大云星光菩萨、大云火光菩萨、大云电光菩萨、大云雷音菩萨、大云慧雨充遍菩萨、大云清净雨王菩萨、大云华树王菩萨、大云青莲华香菩萨、大云宝?钐聪闱辶股砥腥?⒋笤瞥??菩萨、大云破医菩萨。如是等无量大菩萨众,各于晡时,从定而起,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梨车毗童子五亿八千。其名曰:师子光童子、师子慧童子、法授童子、因陀罗授童子、大光童子、大猛童子、佛护童子、法护童子、僧护童子、金刚护童子、虚空护童子、虚空吼童子、宝藏童子、吉祥妙藏童子。如是等人而为上首,悉皆安住无上菩提,于大乘中深信欢喜,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四万二千天子。其名曰:喜见天子、喜悦天子、日光天子、月髻天子、明慧天子、虚空净慧天子、除烦恼天子、吉祥天子。如是等天子而为上首,皆发弘愿护持大乘,绍隆正法能使不绝,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二万八千龙王,莲华龙王、[?-酉+言]罗叶龙王、大力龙王、大吼龙王、小波龙王、持?水龙王、金面龙王、如意龙王,如是等龙王而为上首,于大乘法常乐受持,发深信心称扬拥护,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三万六千诸药叉众,毗沙门天王而为上首。其名曰:庵婆药叉、持庵婆药叉、莲华光藏药叉、莲华面药叉、颦眉药叉、现大怖药叉、动地药叉、吞食药叉。是等药叉悉皆爱乐如来正法,深心护持不生疲懈,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复有四万九千揭路茶王,香象势力王而为上首,及余健闼婆、阿苏罗、紧那罗、莫呼洛伽等,山林河海一切神仙,并诸大国所有王众,中宫后妃净信男女,人天大众悉皆云集,咸愿拥护无上大乘,读诵受持,书写流布,各于晡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如是等声闻、菩萨,人天大众龙神八部,既云集已,各各至心合掌恭敬,瞻仰尊容,目未曾舍,愿乐欲闻殊胜妙法。
尔时,薄伽梵于日晡时,从定而起,观察大众,而说颂曰:
“金光明妙法, 最胜诸经王,
甚深难得闻, 诸佛之境界!
我当为大众, 宣说如是经,
并四方四佛, 威神共加护,
东方阿?尊, 南方宝相佛,
西方无量寿, 北方天鼓音。
我复演妙法, 吉祥忏中胜,
能灭一切罪, 净除诸恶业,
及消众苦患, 常与无量乐,
一切智根本, 诸功德庄严。
众生身不具, 寿命将损减,
诸恶相现前, 天神皆舍离,
亲友怀?恨, 眷属悉分离;
彼此共乖违, 珍财皆散失,
恶星为变怪, 或被邪蛊侵;
若复多忧愁, 众苦之所逼,
睡眠见恶梦, 因此生烦恼;
是人当澡浴, 应著鲜洁衣,
于此妙经王, 甚深佛所赞,
专注心无乱, 读诵听受持!
由此经威力, 能离诸灾横,
及余众苦难, 无不皆除灭。
护世四王众, 及大臣眷属,
无量诸药叉, 一心皆拥卫。
大辩才天女, 尼连河水神,
诃利底母神, 坚牢地神众,
梵王帝释主, 龙王紧那罗,
及金翅鸟王, 阿苏罗天众;
如是天神等, 并将其眷属,
皆来护是人, 昼夜常不离。
我当说是经, 甚深佛行处,
诸佛秘密教, 千万劫难逢。
若有闻是经, 能为他演说;
若心生随喜, 或设于供养;
如是诸人等, 当于无量劫,
常为诸天人, 龙神所恭敬。
此福聚无量, 数过于恒沙,
读诵是经者, 当获斯功德!
亦为十方尊, 深行诸菩萨,
拥护持经者, 令离诸苦难。
供养是经者, 如前澡浴身,
饮食及香华, 恒起慈悲意。
若欲听是经, 令心净无垢,
常生欢喜念, 能长诸功德。
若以尊重心, 听闻是经者,
善生于人趣, 远离诸苦难。
彼人善根熟, 诸佛之所赞,
方得闻是经, 及以忏悔法。”
如来寿量品第二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妙幢,已于过去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佛所,承事供养,植诸善根。
是时,妙幢菩萨独于静处,作是思惟:“以何因缘,释迦牟尼如来寿命短促,唯八十年?”复作是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得寿命长。云何为二?一者、不害生命,二者、施他饮食。然释迦牟尼如来,曾于无量百千万亿无数大劫,不害生命,行十善道,常以饮食惠施一切饥饿众生,乃至己身血肉骨髓,亦持施与令得饱满,况余饮食!”
时彼菩萨,于世尊所作是念时,以佛威力,其室忽然广博严净,帝青琉璃种种众宝,杂彩间饰如佛净土。有妙香气,过诸天香,芬馥充满。于其四面各有上妙师子之座,四宝所成,以天宝衣而敷其上。复于此座有妙莲华,种种珍宝以为严饰,量等如来自然显现。于莲华上有四如来——东方不动、南方宝相、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音——是四如来各于其座跏趺而坐,放大光明,周遍照耀王舍大城,及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雨诸天华,奏诸天乐。尔时,于此赡部洲中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以佛威力,受胜妙乐无有乏少,若身不具皆蒙具足,盲者能视,聋者得闻,哑者能言,愚者得智,若心乱者得本心,若无衣者得衣服,被恶贱者人所敬,有垢秽者身清洁。于此世间,所有利益未曾有事,悉皆显现。
尔时,妙幢菩萨见四如来及希有事,欢喜踊跃,合掌一心,瞻仰诸佛殊胜之相,亦复思惟释迦牟尼如来无量功德,唯于寿命生疑惑心:“云何如来功德无量,寿命短促唯八十年?”
尔时,四佛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汝今不应思忖如来寿命长短。何以故?善男子,我等不见诸天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等人及非人,有能算知佛之寿量知其齐限,唯除无上正遍知者。”
时四如来,欲说释迦牟尼佛所有寿量,以佛威力,欲色界天诸龙、鬼、神、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茶、紧那罗、莫呼洛伽,及无量百千亿那庾多菩萨摩诃萨,悉来集会,入妙幢菩萨净妙室中。
尔时,四佛于大众中,欲显释迦牟尼如来所有寿量,而说颂曰:
“一切诸海水, 可知其?v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析诸妙高山, 如芥可知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一切大地土, 可知其尘数;
无有能数知, 释迦之寿量。
假使量虚空, 可得尽边际;
无有能度知, 释迦之寿量。
若人住亿劫, 尽力常算数;
亦复不能知, 世尊之寿量。
不害众生命, 及施于饮食,
由斯二种因, 得寿命长远。
是故大觉尊, 寿命难知数,
如劫无边际, 寿量亦如是。
妙幢汝当知, 不应起疑惑,
最胜寿无量, 莫能知数者。”
尔时,妙幢菩萨闻四如来,说释迦牟尼佛寿量无限,白言:“世尊,云何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量?”
时,四世尊告妙幢菩萨言:“善男子,彼释迦牟尼佛,于五浊世出现之时,人寿百年,禀性下劣,善根微薄,复无信解。此诸众生,多有我见、人见、众生、寿者、养育、邪见、我我所见、断常见等。为欲利益此诸异生及众外道,如是等类令生正解,速得成就无上菩提,是故释迦牟尼如来,示现如是短促寿命。善男子,然彼如来欲令众生见涅??已,生难遭想、忧苦等想,于佛世尊所说经教,速当受持,读诵通利,为人解说,不生谤毁,是故如来现斯短寿。何以故?彼诸众生若见如来不般涅??,不生恭敬难遭之想。如来所说甚深经典,亦不受持、读诵通利、为人宣说。所以者何?以常见佛,不尊重故。
“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其父母多有财产,珍宝丰盈,便于财物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于父财物生常想故。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不入涅??,不生希有难遭之想。所以者何?由常见故。善男子,譬如有人,父母贫穷,资财乏少;然彼贫人或诣王家或大臣舍,见其仓库种种珍宝悉皆盈满,生希有心难遭之想。时彼贫人为欲求财,广设方便,策勤无怠。所以者何?为舍贫穷,受安乐故。善男子,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若见如来入于涅??,生难遭想乃至忧苦等想,复作是念:‘于无量劫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如乌昙跋华时乃一现。’彼诸众生发希有心起难遭想,若遇如来心生敬信,闻说正法生实语想,所有经典悉皆受持,不生毁谤。善男子,以是因缘,彼佛世尊不久住世,速入涅??。善男子,是诸如来,以如是等善巧方便成就众生。”
尔时,四佛说是语已,忽然不现。
尔时,妙幢菩萨摩诃萨,与无量百千菩萨,及无量亿那庾多百千众生,俱共往诣鹫峰山中,释迦牟尼如来正遍知所,顶礼佛足,在一面立。时,妙幢菩萨以如上事,具白世尊。
时四如来,亦诣鹫峰,至释迦牟尼佛所,各随本方就座而坐,告侍者菩萨言:“善男子,汝今可诣释迦牟尼佛所,为我致问:‘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今可演说《金光明经》甚深法要,为欲饶益一切众生,除去饥馑,令得安乐。’我当随喜!”
时彼侍者,各诣释迦牟尼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俱白佛言:“彼天人师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复作是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如来,今可演说《金光明经》甚深法要,为欲利益一切众生,除去饥馑,令得安乐。”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告彼侍者诸菩萨言:“善哉!善哉!彼四如来,乃能为诸众生饶益安乐,劝请于我宣扬正法。”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我常在鹫山, 宣说此经宝,
成就众生故, 示现般涅??。
凡夫起邪见, 不信我所说,
为成就彼故, 示现般涅??。”
时大会中有婆罗门,姓?x陈如,名曰法师授记,与无量百千婆罗门众,供养佛已,闻世尊说入般涅??,涕泪交流,前礼佛足,白言:“世尊,若实如来于诸众生有大慈悲,怜愍利益令得安乐,犹如父母余无等者,能与世间作归依处如净满月,以大智慧能为照明如日初出,普观众生爱无偏党如罗怙罗,唯愿世尊施我一愿!”
尔时,世尊默然而止。佛威力故,于此众中有梨车毗童子,名一切众生喜见,语婆罗门?x陈如言:“大婆罗门,汝今从佛欲乞何愿?我能与汝。”
婆罗门言:“童子,我欲供养无上世尊,今从如来求请舍利如芥子许。何以故?我曾闻说,若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如芥子许,恭敬供养,是人当生三十三天而为帝释。”
是时,童子语婆罗门曰:“若欲愿生三十三天受胜报者,应当至心听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于诸经中最为殊胜,难解难入,声闻、独觉所不能知。此经能生无量无边福德果报,乃至成办无上菩提。我今为汝略说其事!”
婆罗门言:“善哉!童子,此《金光明》甚深最上,难解难入,声闻、独觉尚不能知,何况我等边鄙之人,智慧微浅而能解了?是故,我今求佛舍利如芥子许,持还本处置宝函中,恭敬供养,命终之后得为帝释,常受安乐。云何汝今不能为我从明行足求斯一愿?”
作是语已,尔时童子即为婆罗门,而说颂曰:
“恒河驶流水, 可生白莲华,
黄鸟作白形, 黑鸟变为赤。
假使赡部树, 可生多罗果,
?A树罗枝中, 能出庵罗叶。
斯等希有物, 或容可转变;
世尊之舍利, 毕竟不可得!
假使用龟毛, 织成上妙服,
寒时可被著, 方求佛舍利!
假使蚊蚋足, 可使成楼观,
坚固不摇动, 方求佛舍利!
假使水蛭虫, 口中生白齿,
长大利如锋, 方求佛舍利!
假使持兔角, 用成于梯蹬,
可升上天宫, 方求佛舍利!
鼠缘此梯上, 除去阿苏罗,
能障空中月, 方求佛舍利!
若蝇饮酒醉, 周行村邑中,
广造于舍宅, 方求佛舍利!
若使驴唇色, 赤如频婆果,
善作于歌舞, 方求佛舍利!
乌与鸺?鸟, 同共一处游,
彼此相顺从, 方求佛舍利!
假使波罗叶, 可成于伞盖,
能遮于大雨, 方求佛舍利!
假令大船舶, 盛满诸财宝,
能令陆地行, 方求佛舍利!
假使鹪鹩鸟, 以嘴衔香山,
随处任游行, 方求佛舍利!”
尔时,法师授记婆罗门,闻此颂已,亦以伽他,答一切众生喜见童子曰:
“善哉大童子, 此众中吉祥,
善巧方便心, 得佛无上记!
如来大威德, 能救护世间,
仁可至心听, 我今次第说。
诸佛境难思, 世间无与等,
法身性常住, 修行无差别。
诸佛体皆同, 所说法亦尔;
诸佛无作者, 亦复本无生。
世尊金刚体, 权现于化身,
是故佛舍利, 无如芥子许。
佛非血肉身, 云何有舍利?
方便留身骨, 为益诸众生!
法身是正觉, 法界即如来,
此是佛真身, 亦说如是法。”
尔时,会中三万二千天子,闻说如来寿命长远,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异口同音,而说颂曰:
“佛不般涅??, 正法亦不灭,
为利众生故, 示现有灭尽。
世尊不思议, 妙体无异相,
为利众生故, 现种种庄严。”
尔时,妙幢菩萨亲于佛前,及四如来,并二大士、诸天子所,闻说释迦牟尼如来寿量事已,复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若实如是,诸佛如来不般涅??、无舍利者,云何经中说有涅??及佛舍利,令诸人天恭敬供养?过去诸佛现有身骨流布于世,人天供养得福无边;今复言无,致生疑惑。唯愿世尊,哀愍我等,广为分别。”
尔时,佛告妙幢菩萨及诸大众:“汝等当知,云般涅??、有舍利者,是密意说。如是之义,当一心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应知,有其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云何为十?一者、诸佛如来究竟断尽诸烦恼障、所知障故,名为涅??;二者、诸佛如来善能解了有情无性及法无性故,名为涅??;三者、能转身依及法依故,名为涅??;四者、于诸有情任运休息化因缘故,名为涅??;五者、证得真实无差别相平等法身故,名为涅??;六者、了知生死及以涅??无二性故,名为涅??;七者、于一切法了其根本证清净故,名为涅??;八者、于一切法无生无灭善修行故,名为涅??;九者、真如、法界、实际平等得正智故,名为涅??;十者、于诸法性及涅??性得无差别故,名为涅??。是谓十法说有涅??。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应知,复有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云何为十?一者、一切烦恼以乐欲为本,从乐欲生,诸佛世尊断乐欲故,名为涅??;二者、以诸如来断诸乐欲不取一法,以不取故无去无来,无所取故,名为涅??;三者、以无去来及无所取,是则法身不生不灭,无生灭故,名为涅??;四者、此无生灭非言所宣,言语断故,名为涅??;五者、无有我人,唯法生灭得转依故,名为涅??;六者、烦恼随惑皆是客尘,法性是主,无来无去,佛了知故,名为涅??;七者、真如是实,余皆虚妄,实性体者即是真如,真如性者即是如来,名为涅??;八者、实际之性,无有戏论,唯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九者、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十者、不实之法是从缘生,真实之法不从缘起,如来法身,体是真实,名为涅??。善男子,是谓十法说有涅??。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应如,复有十法,能解如来应正等觉真实理趣,说有究竟大般涅??。云何为十?一者、如来善知施及施果无我我所;此施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二者、如来善知戒及戒果无我我所;此戒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三者、如来善知忍及忍果无我我所;此忍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四者、如来善知勤及勤果无我我所;此勤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五者、如来善知定及定果无我我所;此定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六者、如来善知慧及慧果无我我所;此慧及果,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七者、诸佛如来,善能了知一切有情非有情,一切诸法皆无性;不正分别永除灭故,名为涅??。八者、若自爱者便起追求,由追求故受众苦恼;诸佛如来,除自爱故永绝追求,无追求故名为涅??。九者、有为之法皆有数量,无为法者数量皆除;佛离有为,证无为法,无数量故,名为涅??。十者、如来了知有情及法,体性皆空,离空非有;空性即是真法身故,名为涅??。善男子,是谓十法说有涅??。
“复次,善男子,岂唯如来不般涅???是为希有。复有十种希有之法,是如来行。云何为十?一者、生死过失、涅??寂静,由于生死及以涅??证平等故,不处流转,不住涅??,于诸有情不生厌背,是如来行。二者、佛于众生不作是念:‘此诸愚夫行颠倒见,为诸烦恼之所缠迫,我今开悟令其解脱。’然由往昔慈善根力,于彼有情,随其根性意乐胜解,不起分别,任运济度示教利喜,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如来行。三者、佛无是念:‘我今演说十二分教利益有情。’然由往昔慈善根力,为彼有情广说,乃至尽未来际无有穷尽,是如来行。四者、佛无是念:‘我今往彼城邑聚落,王及大臣、婆罗门、刹帝利、薜舍戍、达罗等舍,从其乞食。’然由往昔身语意行惯习力故,任运诣彼,为利益事而行乞食,是如来行。五者、如来之身无有饥渴,亦无便利羸惫之相,虽行乞取而无所食,亦无分别;然为任运利益有情,示有食相,是如来行。六者、佛无是念:‘此诸众生有上中下,随彼机性而为说法。’然佛世尊无有分别,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七者、佛无是念:‘此类有情不恭敬我,常于我所出呵骂言,不能与彼共为言论。彼类有情恭敬于我,常于我所共相赞叹,我当与彼共为言说。’然而如来起慈悲心,平等无二,是如来行。八者、诸佛如来,无有爱憎、?x慢、贪惜及诸烦恼;然而如来常乐寂静,赞叹少欲,离诸?闹,是如来行。九者、如来无有一法不知不善通达,于一切处镜智现前无有分别;然而如来,见彼有情所作事业,随彼意转方便诱引令得出离,是如来行。十者、如来若见一分有情得富盛时不生欢喜,见其衰损不起忧戚;然而如来见彼有情修习正行,无碍大慈自然救摄,若见有情修习邪行,无碍大悲自然救摄,是如来行。
“善男子,如是当知,如来应正等觉说有如是无边正行。汝等当知,是谓涅??真实之相。或时见有般涅??者,是权方便。及留舍利,令诸有情恭敬供养,皆是如来慈善根力。若供养者,于未来世远离八难,逢值诸佛,遇善知识,不失善心,福报无边,速当出离,不为生死之所缠缚。如是妙行,汝等勤修,勿为放逸。”
尔时,妙幢菩萨闻佛亲说不般涅??及甚深行,合掌恭敬,白言:“我今始知如来大师不般涅??,及留舍利普益众生,身心踊悦,叹未曾有。”
说是《如来寿量品》时,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四如来,忽然不现。妙幢菩萨,礼佛足已,从座而起,还其本处。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
分别三身品第三
尔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上微妙金宝之华,宝幢幡盖,而为供养,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诸如来甚深秘密,如法修行?”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云何菩萨了知化身?善男子,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如是修习至修行满,修行力故得大自在,自在力故,随众生意、随众生行、随众生界,悉皆了别,不待时、不过时,处相应、时相应、行相应、说法相应,现种种身,是名化身。善男子,云何菩萨了知应身?谓诸如来,为诸菩萨得通达故,说于真谛。为令解了生死、涅??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是身得现,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法身?为除诸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摄一切佛法。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佛利益自他,至于究竟。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能于自他利益之事而得自在,成就种种无边用故;是故分别一切佛法,有无量无边种种差别。善男子,譬如依止妄想思惟说种种烦恼,说种种业用,说种种果报;如是依法如如,依如如智,说种种佛法,说种种独觉法,说种种声闻法。依法如如,依如如智,一切佛法自在成就,是为第一不可思议。譬如画空作庄严具,是难思议;如是依法如如,依如如智,成就佛法亦难思议。
“善男子,云何法如如、如如智,二无分别,而得自在事业成就?善男子,譬如如来入于涅??,愿自在故,种种事业皆得成就;法如如、如如智,自在事成,亦复如是。复次,菩萨摩诃萨入无心定,依前愿力,从禅定起作众事业;如是二法,无有分别,自在事成。善男子,譬如日月无有分别,亦如水镜无有分别,光明亦无分别,三种和合得有影生;如是法如如、如如智,亦无分别,以愿自在故,众生有感现应化身,如日月影和合出现。复次,善男子,譬如无量无边水镜依于光故,空影得现种种异相,空者即是无相。善男子,如是受化诸弟子等是法身影,以愿力故,于二种身现种种相,于法身地无有异相。
“善男子,依此二身,一切诸佛说有余涅??;依此法身,说无余涅??。何以故?一切余法究竟尽故。依此三身,一切诸佛说无住处涅??,为二身故不住涅??;离于法身,无有别佛。何故二身不住涅???二身假名不实,念念生灭不定住故,数数出现以不定故,法身不尔,是故二身不住涅??。法身不二,是故不住涅??,故依三身说无住涅??。
“善男子,一切凡夫为三相故,有缚有障,远离三身,不至三身。何者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成就相。如是诸相不能解故,不能灭故,不能净故,是故不得至于三身。如是三相,能解、能灭、能净故,是故诸佛具足三身。善男子,诸凡夫人未能除遣此三心故,远离三身,不能得至。何者为三?一者、起事心,二者、依根本心,三者、根本心。依诸伏道,起事心尽;依法断道,依根本心尽;依最胜道,根本心尽。起事心灭故,得现化身;依根本心灭故,得显应身;根本心灭故,得至法身,是故一切如来具足三身。
“善男子,一切诸佛于第一身,与诸佛同事;于第二身,与诸佛同意;于第三身,与诸佛同体。善男子,是初佛身,随众生意,有多种故现种种相,是故说多;第二佛身,弟子一意故现一相,是故说一;第三佛身,过一切种相,非执相境界,是故说名不一不二。善男子,是第一身,依于应身得显现故;是第二身,依于法身得显现故;是法身者,是真实有,无依处故。
“善男子,如是三身,以有义故而说于常,以有义故说于无常。化身者,恒转法轮处处随缘,方便相续不断绝故,是故说常;非是本故具足大用,不显现故说为无常。应身者,从无始来相续不断,一切诸佛不共之法能摄持故,众生无尽,用亦无尽,是故说常;非是本故,以具足用不显现故,说为无常。法身者,非是行法,无有异相,是根本故犹如虚空,是故说常。善男子,离无分别智,更无胜智;离法如如,无胜境界。是法如如,是慧如如,是二种如如,如如不一不异。是故法身,慧清净故,灭清净故,是二清净,是故法身具足清净。
“复次,善男子,分别三身有四种异:有化身非应身,有应身非化身,有化身亦应身,有非化身亦非应身。何者化身非应身?谓诸如来般涅??后,以愿自在故,随缘利益,是名化身。何者应身非化身?是地前身。何者化身亦应身?谓住有余涅??之身。何者非化身非应身?谓是法身。善男子,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所显现故。何者名为二无所有?于此法身相及相处,二皆是无,非有非无,非一非异,非数非非数,非明非暗。如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处,不见非有非无,不见非一非异,不见非数非非数,不见非明非暗。是故当知,境界清净,智慧清净,不可分别,无有中间,为灭道本故,于此法身,能显如来种种事业。
“善男子,是身因缘境界处所果,依于本难思议故。若了此义,是身即是大乘,是如来性,是如来藏。依于此身,得发初心、修行地心,而得显现不退地心,亦皆得现一生补处心,金刚之心、如来之心而悉显现,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依此法身,不可思议摩诃三昧而得显现。依此法身,得现一切大智。是故二身,依于三昧,依于智慧,而得显现。如此法身,依于自体说常说我,依大三昧故说于乐,依于大智故说清净,是故如来常住自在安乐清净。依大三昧,一切禅定首楞严等,一切念处大法念等,大慈大悲一切陀罗尼、一切神通、一切自在、一切法平等摄受,如是佛法悉皆出现。依此大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一百八十不共之法、一切希有不可思议法,悉皆显现。譬如依如意宝珠,无量无边种种珍宝悉皆得现;如是依大三昧宝,依大智慧宝,能出种种无量无边诸佛妙法。
“善男子,如是法身三昧智慧,过一切相,不著于相,不可分别,非常非断,是名中道。虽有分别,体无分别;虽有三数,而无三体。不增不减,犹如梦幻,亦无所执,亦无能执。法体如如,是解脱处,过死王境,越生死暗,一切众生不能修行所不能至,一切诸佛菩萨之所住处。善男子,譬如有人愿欲得金,处处求觅,遂得金矿;既得矿已,即便碎之,择取精者炉中销炼,得清净金,随意回转,作诸?钏种种严具,虽有诸用,金性不改。
“复次,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求胜解脱,修行世善,得见如来及弟子众,得亲近已,白佛言:‘世尊,何者为善?何者不善?何者正修得清净行?’诸佛如来及弟子众,见彼问时,如是思惟:‘是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清净,欲听正法。’即便为说,令其开悟。彼既闻已,正念忆持,发心修行得精进力,除懒惰障灭一切罪,于诸学处离不尊重,息掉悔心,入于初地;依初地心,除利有情障,得入二地;于此地中,除不逼恼障,入于三地;于此地中,除心软净障,入于四地;于此地中,除善方便障,入于五地;于此地中,除见真俗障,入于六地;于此地中,除见行相障,入于七地;于此地中,除不见灭相障,入于八地;于此地中,除不见生相障,入于九地;于此地中,除六通障,入于十地;于此地中,除所知障,除根本心,入如来地。
“如来地者,由三净故名极清净。云何为三?一者、烦恼净,二者、苦净,三者、相净。譬如真金,?销治炼,既烧打已无复尘垢,为显金性本清净故,金体清净,非谓无金。譬如浊水,澄?s清净,无复滓秽,为显水性本清净故,非谓无水。如是法身,与烦恼离,苦集除已无复余习,为显佛性本清净故,非谓无体。譬如虚空,烟云尘雾之所障蔽,若除屏已是空界净,非谓无空。如是法身,一切众苦悉皆尽故,说为清净,非谓无体。譬如有人于睡梦中,见大河水漂泛其身,运手动足,截流而渡得至彼岸;由彼身心不懈退故,从梦觉已,不见有水彼此岸别,非谓无心。生死妄想既灭尽已,是觉清净,非谓无觉。如是法界,一切妄想不复生故,说为清净,非是诸佛无其实体。
“复次,善男子,是法身者,惑障清净,能现应身;业障清净,能现化身;智障清净,能现法身。譬如依空出电,依电出光;如是依法身故能现应身,依应身故能现化身。由性净故能现法身,智慧清净能现应身,三昧清净能现化身。此三清净是法如如、不异如如、一味如如、解脱如如、究竟如如,是故诸佛体无有异。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说于如来是我大师,若作如是决定信者,此人即应深心解了如来之身无有别异。
“善男子,以是义故,于诸境界不正思惟悉皆除断,即知彼法无有二相,亦无分别。圣所修行,如如于彼无有二相,正修行故;如是,如是,一切诸障悉皆除灭,如如一切障灭;如是,如是,法如如、如如智得最清净,如如法界正智清净;如是,如是,一切自在具足摄受皆得成就,一切诸障悉皆除灭;一切诸障得清净故,是名真如正智真实之相。如是见者是名圣见,是则名为真实见佛。何以故?如实得见法真如故。是故诸佛悉能普见一切如来。何以故?声闻、独觉已出三界,求真实境不能知见。如是圣人所不知见,一切凡夫皆生疑惑,颠倒分别不能得度,如兔浮海必不能过。所以者何?力微劣故,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不能通达法如如故。然诸如来无分别心,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具足清净深智慧故,是自境界不共他故。是故诸佛如来,于无量无边阿僧?劫,不惜身命,难行苦行,方得此身最上无比,不可思议过言说境,是妙寂静离诸怖畏。
“善男子,如是知见法真如者,无生老死,寿命无限,无有睡眠,亦无饥渴,心常在定无有散动。若于如来起诤论心,是则不能见于如来。诸佛所说皆能利益,有听闻者无不解脱,诸恶禽兽、恶人、恶鬼不相逢值,由闻法故果报无尽。然诸如来无无记事,一切境界无欲知心,生死、涅??无有异想,如来所记无不决定。诸佛如来四威仪中,无非智摄,一切诸法无有不为,慈悲所摄,无有不为利益安乐诸众生者。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光明经》听闻信解,不随地狱、饿鬼、傍生、阿苏罗道,常处人天不生下贱,恒得亲近诸佛如来听受正法,常生诸佛清净国土。所以者何?由得闻此甚深法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如来已知已记,当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微妙之法一经耳者,当知是人不谤如来、不毁正法、不轻圣众。一切众生未种善根令得种故,已种善根令增长成熟故。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劝修行六波罗蜜多。”
尔时,虚空藏菩萨、梵释四王、诸天众等,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所在处,讲说如是《金光明王》微妙经典,于其国土有四种利益。何者为四?一者、国王军众强盛无诸怨敌,离于疾病,寿命延长,吉祥安乐,正法兴显;二者、中宫妃后、王子诸臣和悦无诤,离于谄佞,王所爱重;三者、沙门、婆罗门及诸国人修行正法,无病安乐,无枉死者,于诸福田悉皆修立;四者、于三时中四大调适,常为诸天增加守护,慈悲平等无伤害心,令诸众生归敬三宝,皆愿修习菩提之行。是为四种利益之事。世尊,我等亦常为弘经故,随逐如是持经之人,所在住处为作利益。”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汝等应当勤心流布此妙经王,则令正法久住于世。”
梦见忏悔品第四
尔时,妙幢菩萨亲于佛前,闻妙法已,欢喜踊跃,一心思惟,还至本处。于夜梦中,见大金鼓,光明晃耀犹如日轮。于此光中,得见十方无量诸佛,于宝树下坐琉璃座,无量百千大众围绕而为说法。见一婆罗门,桴击金鼓,出大音声,声中演说微妙伽他明忏悔法。妙幢闻已,皆悉忆持,系念而住。至天晓已,与无量百千大众围绕,将诸供具出王舍城,诣鹫峰山,至世尊所,礼佛足已,布设香华,右绕三匝,退坐一面,合掌恭敬,瞻仰尊颜,白佛言:“世尊,我于梦中,见婆罗门以手执桴,击妙金鼓,出大音声,声中演说微妙伽他明忏悔法,我皆忆持。唯愿世尊,降大慈悲,听我所说。”
即于佛前,而说颂曰:
“我于昨夜中, 梦见大金鼓,
其形极姝妙, 周遍有金光,
犹如盛日轮, 光明皆普耀,
充满十方界。 咸见于诸佛,
在于宝树下, 各处琉璃座,
无量百千众, 恭敬而围绕。
有一婆罗门, 以桴击金鼓,
于其鼓声内, 说此妙伽他。
金光明鼓出妙声, 遍至三千大千界,
能灭三?T极重罪, 及以人中诸苦厄。
由此金鼓声威力, 永灭一切烦恼障,
断除怖畏令安隐, 譬如自在牟尼尊。
佛于生死大海中, 积行修成一切智,
能令众生觉品具, 究竟咸归功德海。
由此金鼓出妙声, 普令闻者获梵响,
证得无上菩提果, 常转清净妙法轮,
住寿不可思议劫, 随机说法利群生,
能断烦恼众苦流, 贪?痴等皆除灭。
若有众生处恶趣, 大火猛焰周遍身,
若得闻是妙鼓音, 即能离苦归依佛,
皆得成就宿命智, 能忆过去百千生,
悉皆正念牟尼尊, 得闻如来甚深教。
由闻金鼓胜妙音, 常得亲近于诸佛,
悉能舍离诸恶业, 纯修清净诸善品。
一切天人有情类, 殷重至诚祈愿者,
得闻金鼓妙音声, 能令所求皆满足。
众生堕在无间狱, 猛火炎炽苦焚身,
无有救护处轮回, 闻者能令苦除灭。
人天饿鬼傍生中, 所有现受诸苦难,
得闻金鼓发妙响, 皆蒙离苦得解脱。
现在十方界, 常住两足尊,
愿以大悲心, 哀愍忆念我。
众生无归依, 亦无有救护,
为如是等类, 能作大归依。
我先所作罪, 极重诸恶业,
今对十力前, 至心皆忏悔。
我不信诸佛, 亦不敬尊亲,
不务修众善, 常造诸恶业。
或自恃尊高, 种姓及财位,
盛年行放逸, 常造诸恶业。
心恒起邪念, 口陈于恶言,
不见于过罪, 常造诸恶业。
恒作愚夫行, 无明?覆心,
随顺不善友, 常造诸恶业。
或因诸戏乐, 或复怀忧恼,
为贪?所缠, 故我造诸恶。
亲近不善人, 及由悭嫉意,
贫穷行谄诳, 故我造诸恶。
虽不乐众过, 由有怖畏故,
及不得自在, 故我造诸恶。
或为躁动心, 或因?恚恨,
及以饥渴恼, 故我造诸恶。
由饮食衣服, 及贪爱女人,
烦恼火所烧, 故我造诸恶。
于佛法僧众, 不生恭敬心,
作如是众罪, 我今悉忏悔。
于独觉菩萨, 亦无恭敬心,
作如是众罪, 我今悉忏悔。
无知谤正法, 不孝于父母,
作如是众罪, 我今悉忏悔。
由愚痴?x慢, 及以贪?力,
作如是众罪, 我今悉忏悔。
我于十方界, 供养无数佛,
当愿拔众生, 令离诸苦难。
愿一切有情, 皆令住十地,
福智圆满已, 成佛导群迷。
我为诸众生, 苦行百千劫,
以大智慧力, 皆令出苦海。
我为诸含识, 演说甚深经,
最胜金光明, 能除诸恶业。
若人百千劫, 造诸极重罪,
暂时能发露, 众恶尽消除。
依此金光明, 作如是忏悔,
由斯能速尽, 一切诸苦业。
胜定百千种, 不思议总持,
根力觉道支, 修习常无倦。
我当至十地, 具足珍宝处,
圆满佛功德, 济渡生死流。
我于诸佛海, 甚深功德藏,
妙智难思议, 皆令得具足。
唯愿十方佛, 观察护念我,
皆以大悲心, 哀受我忏悔。
我于多劫中, 所造诸恶业,
由斯生苦恼, 哀愍愿消除。
我造诸恶业, 常生忧怖心,
于四威仪中, 曾无欢乐想。
诸佛具大悲, 能除众生怖,
愿受我忏悔, 令得离忧苦。
我有烦恼障, 及以诸报业,
愿以大悲水, 洗濯令清净。
我先作诸罪, 及现造恶业,
至心皆发露, 咸愿得蠲除。
未来诸恶业, 防护令不起,
设令有违者, 终不敢覆藏。
身三语四种, 意业复有三,
系缚诸有情, 无始恒相续;
由斯三种行, 造作十恶业,
如是众多罪, 我今皆忏悔。
我造诸恶业, 苦报当自受,
今于诸佛前, 至诚皆忏悔。
于此赡部洲, 及他方世界,
所有诸善业, 今我皆随喜。
愿离十恶业, 修行十善道,
安住十地中, 常见十方佛。
我以身语意, 所修福智业,
愿以此善根, 速成无上慧。
我今亲对十力前, 发露众多苦难事,
凡愚迷惑三有难, 恒造极重恶业难,
我所积集欲邪难, 常起贪爱流转难,
于此世间耽著难, 一切愚夫烦恼难,
狂心散动颠倒难, 及以亲近恶友难,
于生死中贪染难, ?痴?钝造罪难,
生八无暇恶处难, 未曾积集功德难,
我今皆于最胜前, 忏悔无边罪恶业。
我今归依诸善逝, 我礼德海无上尊,
如大金山照十方, 唯愿慈悲哀摄受。
身色金光净无垢, 目如清净绀琉璃,
吉祥威德名称尊, 大悲慧日除众?。
佛日光明常普遍, 善净无垢离诸尘,
牟尼月照极清凉, 能除众生烦恼热。
三十二相遍庄严, 八十随好皆圆满,
福德难思无与等, 如日流光照世间。
色如琉璃净无垢, 犹如满月处虚空,
妙颇梨网映金躯, 种种光明以严饰。
于生死苦瀑流内, 老病忧愁水所漂,
如是苦海难堪忍, 佛日舒光令永竭。
我今稽首一切智, 三千世界希有尊,
光明晃耀紫金身, 种种妙好皆严饰。
如大海水量难知, 大地微尘不可数,
如妙高山叵称量, 亦如虚空无有际。
诸佛功德亦如是, 一切有情不能知,
于无量劫谛思惟, 无有能知德海岸。
尽此大地诸山岳, 析如微尘能算知,
毛端?v海尚可量, 佛之功德无能数。
一切有情皆共赞, 世尊名称诸功德,
清净相好妙庄严, 不可称量知分齐。
我之所有众善业, 愿得速成无上尊,
广说正法利群生, 悉令解脱于众苦。
降伏大力魔军众, 当转无上正法轮,
久住劫数难思议, 充足众生甘露味。
犹如过去诸最胜, 六波罗蜜皆圆满,
灭诸贪欲及?痴, 降伏烦恼除众苦。
愿我常得宿命智, 能忆过去百千生,
亦常忆念牟尼尊, 得闻诸佛甚深法。
愿我以斯诸善业, 奉事无边最胜尊,
远离一切不善因, 恒得修行真妙法。
一切世界诸众生, 悉皆离苦得安乐,
所有诸根不具足, 令彼身相皆圆满。
若有众生遭病苦, 身形羸瘦无所依,
咸令病苦得消除, 诸根色力皆充满。
若犯王法当刑戮, 众苦逼迫生忧恼,
彼受如斯极苦时, 无有归依能救护;
若受鞭杖枷锁系, 种种苦具切其身,
无量百千忧恼时, 逼迫身心无暂乐;
皆令得免于系缚, 及以鞭杖苦楚事,
将临刑者得命全, 众苦皆令永除尽。
若有众生饥渴逼, 令得种种殊胜味,
盲者得视聋者闻, 跛者能行哑能语,
贫穷众生获宝藏, 仓库盈溢无所乏,
皆令得受上妙乐, 无一众生受苦恼。
一切人天皆乐见, 容仪温雅甚端严,
悉皆现受无量乐, 受用丰饶福德具。
随彼众生念伎乐, 众妙音声皆现前,
念水即现清凉池, 金色莲华泛其上。
随彼众生心所念, 饮食衣服及床敷,
金银珍宝妙琉璃, 璎珞庄严皆具足。
勿令众生闻恶响, 亦复不见有相违,
所受容貌悉端严, 各各慈心相爱乐。
世间资生诸乐具, 随心念时皆满足,
所得珍财无吝惜, 分布施与诸众生。
烧香末香及涂香, 众妙杂华非一色,
每日三时从树堕, 随心受用生欢喜。
普愿众生咸供养, 十方一切最胜尊,
三乘清净妙法门, 菩萨独觉声闻众。
常愿勿处于卑贱, 不堕无暇八难中,
生在有暇人中尊, 恒得亲承十方佛。
愿得常生富贵家, 财宝仓库皆盈满,
颜貌名称无与等, 寿命延长经劫数。
悉愿女人变为男, 勇健聪明多智慧,
一切常行菩萨道, 勤修六度到彼岸。
常见十方无量佛, 宝王树下而安处,
处妙琉璃师子座, 恒得亲承转法轮。
若于过去及现在, 轮回三有造诸业,
能招可厌不善趣, 愿得消灭永无余。
一切众生于有海, 生死?网坚牢缚,
愿以智剑为断除, 离苦速证菩提处。
众生于此赡部内, 或于他方世界中,
所作种种胜福田, 我今皆悉生随喜。
以此随喜福德事, 及身语意造众善,
愿此胜业常增长, 速证无上大菩提。
所有礼赞佛功德, 深心清净无瑕秽,
回向发愿福无边, 当超恶趣六十劫。
若有男子及女人, 婆罗门等诸胜族,
合掌一心赞叹佛, 生生常忆宿世事。
诸根清净身圆满, 殊胜功德皆成就,
愿于未来所生处, 常得人天共瞻仰。
非于一佛十佛所, 修诸善根今得闻,
百千佛所种善根, 方得闻斯忏悔法。”
尔时,世尊闻此说已,赞妙幢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梦金鼓出声,赞叹如来真实功德,并忏悔法;若有闻者,获福甚多,广利有情灭除罪障。汝今应知,此之胜业,皆是过去赞叹发愿宿习因缘,及由诸佛威力加护。此之因缘,当为汝说。”
时诸大众,闻是法已,咸皆欢喜,信受奉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尔时,世尊住正分别,入于甚深微妙静虑,从身毛孔放大光明。无量百千种种诸色诸佛刹土,悉现光中,十方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五浊恶世,为光所照。是诸众生作十恶业、五无间罪,诽谤三宝,不孝尊亲,轻慢师长、婆罗门众,应堕地狱、饿鬼、傍生,彼各蒙光至所住处。是诸有情见斯光已,因光力故皆得安乐,端正姝妙,色相具足,福智庄严,得见诸佛。是时,帝释一切天众,及恒河女神,并诸大众,蒙光希有,皆至佛所,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天帝释承佛威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摄受一切邪倒有情,曾所造作业障罪者,云何忏悔,当得除灭?”
佛告天帝释:“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修行,欲为无量无边众生,令得清净解脱安乐,哀愍世间,福利一切。若有众生,由业障故造诸罪者,应当策励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口自说言:‘归命顶礼,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转妙法轮,持照法轮,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为欲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常行法施诱进群迷,令得大果证常乐故。如是等诸佛世尊,以身语意稽首归诚,至心礼敬。彼诸世尊以真实慧,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
“‘我从无始生死以来,随恶流转,共诸众生造业障罪,为贪?痴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由身语意造无间罪,恶心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身三、语四、意三种行,造十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于诸善人横生毁谤,斗秤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施与一切,于六道中所有父母更相恼害;或盗?堵波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自在而用,世尊法律不乐奉行,师长教示不相随顺,见行声闻、独觉、大乘行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生悔恼,见有胜已便怀嫉妒;法施、财施常生悭惜,无明所覆,邪见惑心,不修善因令恶增长,于诸佛所而起诽谤,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如是众罪,佛以真实慧、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
“‘我今归命,对诸佛前,皆悉发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复作,已作之罪今皆忏悔。所作业障,应堕恶道,地狱、傍生、饿鬼之中,阿苏罗众及八难处,愿我此生所有业障皆得消灭,所有恶报未来不受。亦如过去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亦如未来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皆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亦如现在十方世界诸大菩萨修菩提行,所有业障悉已忏悔,我之业障今亦忏悔,皆悉发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愿得除灭,未来之恶更不敢造。’
“善男子,以是因缘,若有造罪,一刹那中不得覆藏,何况一日一夜乃至多时?若有犯罪,欲求清净,心怀愧耻,信于未来必有恶报,生大恐怖,应如是忏。如人被火烧头烧衣,救令速灭;火若未灭,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复如是,即应忏悔,令速除灭。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欲生豪贵婆罗门种、刹帝利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善男子,若有欲生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生梵众、梵辅、大梵天,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天,无云、福生、广果天,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求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亦应忏悔灭除业障。若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从因缘生。如来所说,异相生,异相灭,因缘异故,如是过去诸法皆已灭尽,所有业障无复遗余。是诸行法未得现生而今得生,未来业障更不复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来所说,无有我、人、众生、寿者,亦无生灭,亦无行法。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依于本,亦不可说。何以故?过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于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无众生而有于本。以是义故,说于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人成就四法,能除业障永得清净。云何为四?一者、不起邪心,正念成就;二者、于甚深理不生诽谤;三者、于初行菩萨起一切智心;四者、于诸众生起慈无量。是谓为四。”
尔时,世尊而说颂言:
“专心护三业, 不诽谤深法,
作一切智想, 慈心净业障。
“善男子,有四业障难可灭除。云何为四?一者、于菩萨律仪犯极重恶;二者、于大乘经,心生诽谤;三者、于自善根不能增长;四者、贪著三有,无出离心。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世间所有男子、女人,于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随喜一切众生功德善根?”
佛言:“善男子,若有众生虽于大乘未能修习,然于昼夜六时,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作随喜时,得福无量,应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施戒心慧,我今皆悉深生随喜。’由作如是随喜福故,必当获得尊重殊胜无上无等最妙之果。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又于现在初行菩萨发菩提心所有功德,过百大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功德之蕴,皆悉至心随喜赞叹。过去、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功德随喜赞叹亦复如是。复于现在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应正遍知证妙菩提,为度无边诸众生故,转无上法轮,行无碍法施,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雨法雨,哀愍劝化一切众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无尽安乐。又复所有菩萨、声闻、独觉功德积集善根,若有众生未具如是诸功德者,悉令具足,我皆随喜。如是过去、未来诸佛、菩萨、声闻、独觉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随喜赞叹。
“善男子,如是随喜当得无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断烦恼成阿罗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常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而为供养,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随喜功德千分之一。何以故?供养功德有数有量,不摄一切诸功德故;随喜功德无量无数,能摄三世一切功德。是故若人欲求增长胜善根者,应修如是随喜功德。若有女人,愿转女身为男子者,亦应修习随喜功德,必得随心现成男子。”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已知随喜功德!劝请功德,唯愿为说,欲令未来一切菩萨当转法轮,现在菩萨正修行故。”
佛告帝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愿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修行声闻、独觉、大乘之道。是人当于昼夜六时,如前威仪,一心专念,作如是言:‘我今归依十方一切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转无上法轮,欲舍报身入涅??者。我皆至诚顶礼,劝请转大法轮,雨大法雨,燃大法灯,照明理趣,施无碍法,莫般涅??,久住于世,度脱安乐一切众生。如前所说,乃至无尽安乐,我今以此劝请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大菩萨劝请功德回向菩提,我亦如是劝请功德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供养如来,若复有人劝请如来转大法轮所得功德,其福胜彼!何以故?彼是财施,此是法施。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若人以满恒河沙数大千世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劝请功德亦胜于彼。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是故,善男子,劝请功德无量无边难可譬喻。如我昔行菩萨道时,劝请诸佛转大法轮,由彼善根,是故今日一切帝释、诸梵王等,劝请于我转大法轮。
“善男子,请转法轮,为欲度脱安乐诸众生故。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我当入于无余涅??,我之正法久住于世。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法身常住不堕常见,虽复断灭亦非断见,能破众生种种异见,能生众生种种真见,能解一切众生之缚——无缚可解,能植众生诸善根本,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无作无动,远离?闹,寂静无为,自在安乐,过于三世能现三世,出于声闻、独觉之境,诸大菩萨之所修行,一切如来体无有异,此等皆由劝请功德善根力故,如是法身我今已得。是故,若有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诸经中,一句一颂,为人解说,功德善根尚无限量,何况劝请如来转大法轮,久住于世,莫般涅??!”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修三乘道所有善根,云何回向一切智智?”
佛告天帝:“善男子,若有众生欲求菩提修三乘道,所有善根愿回向者,当于昼夜六时殷重至心,作如是说:‘我从无始生死以来,于三宝所,修行成就所有善根,乃至施与傍生一搏之食,或以善言和解诤讼,或受三归及诸学处,或复忏悔、劝请、随喜所有善根,我今作意,悉皆摄取,回施一切众生无悔吝心。是解脱分善根所摄,如佛世尊之所知见,不可称量无碍清净,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不住相心,不舍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众生。愿皆获得如意之手,?挚粘霰Γ??谏?福?焕治蘧。?腔畚耷睿?罘ū绮畔そ晕拗停?仓钪谏??ぐⅠ穸嗦奕?耆?刑幔?靡磺兄牵?虼松聘??闯錾?蘖可品ǎ?嘟曰叵蛭奚掀刑帷S秩绻?ブ畲笃腥??扌兄?惫Φ律聘??そ曰叵蛞磺兄种牵?衷凇⑽蠢匆喔慈缡恰H晃宜?泄Φ律聘??嘟曰叵虬Ⅰ穸嗦奕?耆?刑帷J侵钌聘??腹惨磺兄谏?愠烧?酰?缬嘀罘穑??诘莱∑刑崾飨拢?豢伤家槲薨?寰唬?∮谖蘧》ú赝勇弈崾桌阊隙ǎ?颇Рㄑ?蘖勘?冢???踔???赏ù铮?缡且磺幸簧材侵邢そ哉樟耍?诤笠怪校?窀事斗ǎ?じ事兑澹?壹爸谏?附酝?と缡敲罹酰?倘缥蘖渴俜稹⑹す夥稹⒚罟夥稹?㈤z佛、功德善光佛、师子光明佛、百光明佛、网光明佛、宝相佛、宝焰佛、焰明佛、焰盛光明佛、吉祥上王佛、微妙声佛、妙庄严佛、法幢佛、上胜身佛、可爱色身佛、光明遍照佛、梵净王佛、上性佛。如是等如来应正遍知,过去、未来及以现在,示现应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无上法轮为度众生,我亦如是,广说如上。’
“善男子,若有净信男子、女人,于此《金光明最胜王经灭业障品》,受持读诵,忆念不忘,为他广说,得无量无边大功德聚。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时皆得成就人身,得人身已成独觉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尽其形寿恭敬尊重,四事供养一一独觉,各施七宝如须弥山;此诸独觉入涅??后,皆以珍宝起塔供养,其塔高广十二瑜缮那,以诸华香、宝幢、幡盖常为供养。善男子,于意云何?是人所获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释言:“甚多!世尊。”
“善男子,若复有人于此《金光明微妙经典众经之王灭业障品》,受持读诵,忆念不忘,为他广说,所获功德,于前所说供养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住正行中,劝请十方一切诸佛转无上法轮,皆为诸佛欢喜赞叹。善男子,如我所说,一切施中,法施为胜。是故,善男子,于三宝所设诸供养,不可为比!劝受三归,持一切戒无有毁犯,三业不空,不可为比!一切世界一切众生,随力随能,随所愿乐,于三乘中,劝发菩提心,不可为比!于三世中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皆得无碍,速令成就无量功德,不可为比!三世刹土一切众生,令无障碍得三菩提,不可为比!三世刹土一切众生,劝令速出四恶道苦,不可为比!三世刹土一切众生,劝令除灭极重恶业,不可为比!一切苦恼劝令解脱,不可为比!一切怖畏苦恼逼切皆令得脱,不可为比!三世佛前,一切众生所有功德,劝令随喜发菩提愿,不可为比!劝除恶行骂辱之业,一切功德皆愿成就,所在生中,劝请供养尊重赞叹一切三宝,劝请众生净修福行成满菩提,不可为比!是故当知,劝请一切世界三世三宝,劝请满足六波罗蜜,劝请转于无上法轮,劝请住世经无量劫,演说无量甚深妙法,功德甚深无能比者!”
尔时,天帝释及恒河女神、无量梵王、四大天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顶礼,白佛言:“世尊,我等皆得闻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今悉受持读诵通利,为他广说,依此法住。何以故?世尊,我等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顺此义种种胜相,如法行故。”
尔时,梵王及天帝释等,于说法处,皆以种种曼陀罗华而散佛上。三千大千世界地皆大动,一切天鼓及诸音乐,不鼓自鸣,放金色光,遍满世界,出妙音声。
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此等皆是《金光明经》威神之力,慈悲普救,种种利益,种种增长菩萨善根,灭诸业障。”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何以故?善男子,我念往昔过无量百千阿僧?劫,有佛名宝王大光照如来应正遍知,出现于世,住世六百八十亿劫。尔时,宝王大光照如来,为欲度脱人天释梵、沙门、婆罗门一切众生令安乐故,当出现时,初会说法,度百千亿亿万众皆得阿罗汉果,诸漏已尽,三明六通,自在无碍;于第二会,复度九十千亿亿万众皆得阿罗汉果,诸漏已尽,三明六通,自在无碍;于第三会,复度九十八千亿亿万众,皆得阿罗汉果,圆满如上。
“善男子,我于尔时作女人身,名福宝光明,于第三会亲近世尊,受持读诵是《金光明经》为他广说,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时彼世尊为我授记:‘此福宝光明女,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舍女身后,从是以来越四恶道,生人天中受上妙乐,八十四百千生作转轮王,至于今日得成正觉,名称普闻遍满世界。”
时会大众,忽然皆见宝王大光照如来,转无上法轮,说微妙法。
“善男子,去此索诃世界,东方过百千恒河沙数佛土,有世界名宝庄严。其宝王大光照如来,今现在彼,未般涅??,说微妙法,广化群生。汝等见者,即是彼佛。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宝王大光照如来名号者,于菩萨地得不退转至大涅??。若有女人闻是佛名者,临命终时得见彼佛来至其所,既见佛已究竟不复更受女身。善男子,是《金光明》微妙经典,种种利益,种种增长菩萨善根,灭诸业障。善男子,若有?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随在何处,为人讲说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于其国土皆获四种福利善根。云何为四?一者、国王无病,离诸灾厄;二者、寿命长远,无有障碍;三者、无诸怨敌,兵众勇健;四者、安隐丰乐,正法流通。何以故?如是人王,常为释、梵、四王、药叉之众,共守护故。”
尔时,世尊告天众曰:“善男子,是事实不?”
是时,无量释、梵、四王及药叉众,俱时同声答世尊言:“如是,如是,若有国土讲宣读诵此妙经王,是诸国主,我等四王,常来拥护行住共俱。其王若有一切灾障及诸怨敌,我等四王皆使消殄,忧愁疾疫亦令除差,增益寿命,感应祯祥,所愿遂心,恒生欢喜。我等亦能令其国中所有军兵悉皆勇健。”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汝当修行。何以故?是诸国主如法行时,一切人民随王修习如法行者,汝等皆蒙色力胜利,宫殿光明眷属强盛。”
时释梵等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言:“若有讲读此妙经典流通之处,于其国中大臣辅相有四种益。云何为四?一者、更相亲穆,尊重爱念;二者、常为人王心所爱重,亦为沙门、婆罗门、大国、小国之所遵敬;三者、轻财重法,不求世利,嘉名普暨,众所钦仰;四者、寿命延长,安隐快乐。是名四种利益。若有国土宣说是经,沙门、婆罗门得四种胜利。云何为四?一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无所乏少;二者、皆得安心,思惟读诵;三者、依于山林得安乐住;四者、随心所愿皆得满足,是名四种胜利。若有国土宣说是经,一切人民皆得丰乐,无诸疾疫,商估往还多获宝货,具足胜福,是名种种功德利益。”
尔时,梵、释、四天王及诸大众,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甚深之义若现在者,当知如来三十七种助菩提法住世未灭。若是经典灭尽之时,正法亦灭。”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是故汝等于此《金光明经》一句、一颂、一品、一部,皆当一心正读诵、正闻持、正思惟、正修习,为诸众生广宣流布,长夜安乐,福利无边。”
时诸大众闻佛说已,咸蒙胜益,欢喜受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
净地陀罗尼品第六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与无量亿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种种华香、宝幢、幡盖而供养已,白佛言:“世尊,以几因缘,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尊,即于菩提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离于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说,心亦无色无相,无有事业,非可造作。众生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诸法甚深之义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提微妙,事业造作皆不可得。若离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说,心亦不可说,无色相无事业。一切众生亦不可得。何以故?菩提及心同真如故,能证所证皆平等故,非无诸法而可了知。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知者,乃得名为通达诸法,善说菩提及菩提心。菩提心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心亦如是,众生亦如是,于中二相实不可得。何以故?以一切法皆无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亦不可得,众生众生名不可得,声闻声闻名不可得,独觉独觉名不可得,菩萨菩萨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于一切寂静法中而得安住,此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生起。
“善男子,譬如宝须弥山王饶益一切,此菩提心利众生故,是名第一布施波罗蜜因。善男子,譬如大地持众物故,是名第二持戒波罗蜜因。譬如师子有大威力,独步无畏,离惊恐故,是名第三忍辱波罗蜜因。譬如风轮那罗延力,勇壮速疾心不退故,是名第四勤策波罗蜜因。譬如七宝楼观有四阶道,清凉之风来吹四门受安隐乐,静虑法藏求满足故,是名第五静虑波罗蜜因。譬如日轮光耀炽盛,此心速能破灭生死无明?故,是名第六智慧波罗蜜因。譬如商主能令一切心愿满足,此心能度生死险道,获功德宝故,是名第七方便胜智波罗蜜因。譬如净月圆满无翳,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清净具足故,是名第八愿波罗蜜因。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臣随意自在,此心善能庄严净佛国土,无量功德广利群生故,是名第九力波罗蜜因。譬如虚空及转轮圣王,此心能于一切境界无有障碍,于一切处皆得自在至灌顶位故,是名第十智波罗蜜因。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菩提心因。如是十因,汝当修学。
“善男子,依五种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无求欲心,四者、摄受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布施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三业清净;二者、不为一切众生作烦恼因缘;三者、闭诸恶道,开善趣门;四者、过于声闻、独觉之地;五者、一切功德皆悉满足。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持戒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伏贪?烦恼;二者、不惜身命,不求安乐止息之想;三者、思惟往业,遭苦能忍;四者、发慈悲心,成就众生诸善根故;五者、为得甚深无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忍辱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与诸烦恼不乐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受安乐;三者、于诸难行苦行之事不生厌心;四者、以大慈悲摄受利益,方便成熟一切众生;五者、愿求不退转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勤策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诸善法摄令不散故;二者、常愿解脱,不著二边故;三者、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故;四者、为净法界,蠲除心垢故;五者、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静虑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常于一切诸佛、菩萨及明智者,供养亲近,不生厌背;二者、诸佛如来说甚深法,心常乐闻无有厌足;三者、真俗胜智乐善分别;四者、见修烦恼,咸速断除;五者、世间伎术五明之法,皆悉通达。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慧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众生意乐、烦恼心行差别,悉皆通达;二者、无量诸法对治之门,心皆晓了;三者、大慈悲定,出入自在;四者、于诸波罗蜜多,皆愿修行成就满足;五者、一切佛法皆愿了达,摄受无遗。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方便胜智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于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心得安住;二者、观一切法最妙理趣离垢清净,心得安住;三者、过一切想是本真如,无作无行,不异不动,心得安住;四者、为欲利益诸众生事,于俗谛中心得安住;五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同时运行,心得安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愿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以正智力能了一切众生心行善恶;二者、能令一切众生,入于甚深微妙之法;三者、一切众生轮回生死,随其缘业如实了知;四者、于诸众生三种根性,以正智力能分别知;五者、于诸众生如理为说,令种善根成熟度脱,皆是智力故。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力波罗蜜。善男子,复依五法,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波罗蜜。云何为五?一者、能于诸法分别善恶;二者、于黑白法远离摄受;三者、能于生死、涅??不厌不喜;四者、具福智行至究竟处;五者、受胜灌顶,能得诸佛不共法等及一切智智。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智波罗蜜。
“善男子,何者是波罗蜜义?所谓修习胜利,是波罗蜜义;满足无量大甚深智,是波罗蜜义;行非行法,心不执著,是波罗蜜义;生死过失、涅??功德正觉正观,是波罗蜜义;愚人、智人皆悉摄受,是波罗蜜义;能现种种珍妙法宝,是波罗蜜义;无碍解脱智慧满足,是波罗蜜义;法界、众生界正分别知,是波罗蜜义;施等及智,能令至不退转,是波罗蜜义;无生法忍能令满足,是波罗蜜义;一切众生功德善根能令成熟,是波罗蜜义;能于菩提成佛十力、四无所畏、不共法等皆悉成就,是波罗蜜义;生死、涅??了无二相,是波罗蜜义;济度一切,是波罗蜜义;一切外道来相诘难,善能解释,令其降伏,是波罗蜜义;能转十二妙行法轮,是波罗蜜义;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是波罗蜜多义。
“善男子,初地菩萨是相先现,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种种宝藏无不盈满,菩萨悉见。善男子,二地菩萨是相先现,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无量无边种种妙色清净珍宝庄严之具,菩萨悉见。善男子,三地菩萨是相先现,自身勇健,甲仗庄严,一切怨贼皆能摧伏,菩萨悉见。善男子,四地菩萨是相先现,四方风轮,种种妙华悉皆散洒充布地上,菩萨悉见。善男子,五地菩萨是相先现,有妙宝女,众宝璎珞周遍严身,首冠名华以为其饰,菩萨悉见。善男子,六地菩萨是相先现,七宝华池,有四阶道,金沙遍布,清净无秽,八功德水皆悉盈满,?觳?藁?⒕形锿坊?⒎滞永??娲ψ?希?诨?厮?蜗房炖郑?辶刮薇龋?腥?ぜ?I颇凶樱?叩仄腥?窍嘞认郑?谄腥?埃?兄钪谏?Χ榈赜??云腥?Ρ愕貌欢椋?抻兴鹕艘辔蘅植溃?腥?ぜ?I颇凶樱?说仄腥?窍嘞认郑?谏砹奖撸?惺ψ油跻晕?阑ぃ?磺兄谑尴そ圆牢罚?腥?ぜ?I颇凶樱?诺仄腥?窍嘞认郑??质ネ酰?蘖恳谥谖?乒┭??ド习赘俏蘖恐诒χ???希?腥?ぜ?I颇凶樱??仄腥?窍嘞认郑?缋粗?恚?鹕?我??蘖烤还饨韵ぴ猜??形蘖恳阼笸跷?乒Ь垂┭???谖奚衔⒚罘?郑?腥?ぜ??br>
“善男子,云何初地名为欢喜?谓初证得出世之心,昔所未得而今始得,于大事用如其所愿悉皆成就,生极喜乐,是故最初名为欢喜。诸微细垢犯戒过失皆得清净,是故二地名为无垢。无量智慧三昧光明,不可倾动,无能摧伏,闻持陀罗尼以为根本,是故三地名为明地。以智慧火烧诸烦恼,增长光明,修行觉品,是故四地名为焰地。修行方便胜智自在极难得故,见修烦恼难伏能伏,是故五地名为难胜。行法相续了了显现,无相思惟皆悉现前,是故六地名为现前。无漏无间无相思惟,解脱三昧远修行故,是地清净无有障碍,是故七地名为远行。无相思惟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是故八地名为不动。说一切法种种差别,皆得自在无患无累,增长智慧自在无碍,是故九地名为善慧。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皆能遍满覆一切故,是故第十名为法云。
“善男子,执著有相我法无明,怖畏生死恶趣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初地。微细学处误犯无明,发起种种业行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二地。未得今得爱著无明,能障殊胜总持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三地。味著等至喜悦无明,微妙净法爱乐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四地。欲背生死无明,希趣涅??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五地。观行流转无明,粗相现前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六地。微细诸相现行无明,作意欣乐无相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七地。于无相观功用无明,执相自在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八地。于所说义及名句文,此二无碍未善巧无明,于词辩才不随意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九地。于大神通未得自在变现无明,微细秘密未能悟解事业无明,此二无明障于十地。于一切境微细所知障碍无明,极细烦恼粗重无明,此二无明障于佛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初地中行施波罗蜜,于第二地行戒波罗蜜,于第三地行忍波罗蜜,于第四地行勤波罗蜜,于第五地行定波罗蜜,于第六地行慧波罗蜜,于第七地行方便胜智波罗蜜,于第八地行愿波罗蜜,于第九地行力波罗蜜,于第十地行智波罗蜜。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最初发心摄受能生妙宝三摩地,第二发心摄受能生可爱乐三摩地,第三发心摄受能生难动三摩地,第四发心摄受能生不退转三摩地,第五发心摄受能生宝华三摩地,第六发心摄受能生日圆光焰三摩地,第七发心摄受能生一切愿如意成就三摩地,第八发心摄受能生现前证住三摩地,第九发心摄受能生智藏三摩地,第十发心摄受能生勇进三摩地。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发心。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初地,得陀罗尼,名依功德力。”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怛?┧?£?口+律]你曼奴喇剃 独虎独虎独虎 耶跋苏利瑜 阿婆婆萨底 耶跋旃达??〉麾虻住《喟洗锫宀媛?〉?辈?o诃[口+蓝] 矩噜 莎(引)诃(引)。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一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初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得脱一切怖畏,所谓虎狼师子恶兽之类,一切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初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二地,得陀罗尼,名善安乐住。
“怛?┧??旌@里质里质里 ?旌@罗?罗(引)喃缮睹缮睹 ?旌@里虎噜虎噜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二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二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二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三地,得陀罗尼,名难胜力。
“怛?┧?〉??装阏?住◆衫?打-丁+致] 高喇[打-丁+致] 鸡由哩惮[打-丁+致]里 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三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三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三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四地,得陀罗尼,名大利益。
“怛?┧?∈?o室?o 陀弭你陀弭你 陀哩陀哩你 室?o室?o你 毗舍罗波世波始娜 畔陀弭帝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四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四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四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五地,得陀罗尼,名种种功德庄严。
“怛?┧?≮?ㄚ??恪≌诹ㄕ诹?泗衫??引) 你僧羯喇摩(引) 你三婆山你瞻跋你悉耽婆你谟汉你 碎阎步陛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五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五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五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六地,得陀罗尼,名圆满智。
“怛?┧?∨?懔ㄅ?懔ā∧α?沐壤镥壤铩∨?群旱住∴噜噜噜唷≈鬣嘀鬣唷《培嗥哦培嗥拧∈笆吧枵咂帕ㄈ鳌∩?入)悉底萨婆萨?枢?∠さ槎谩÷????幽闵???/p>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六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六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六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七地,得陀罗尼,名法胜行。
“怛?┧?∩宗?上) 勺诃(引)噜 勺诃勺诃勺诃噜 ?陆枳?陆枳 阿蜜栗多唬汉你 勃里山你 ?噜敕枳婆噜伐底 ?提?滂住∑低禹@哩你 阿蜜哩底枳 薄虎主愈 薄虎主愈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七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七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七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八地,得陀罗尼,名无尽藏。
“怛?┧?∈?o室?o室?o你 蜜底蜜底 羯哩羯哩 醯噜醯噜 主噜主噜 畔陀弭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八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八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八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九地,得陀罗尼,名无量门。
“怛?┧?≮??馆绷ㄨ住【憷镀爬?濉《么趟馈“线赴线杆馈∈?o室?o 迦室哩迦 必室?o 莎悉底 萨婆萨?枢????/p>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九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九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及诸苦恼,解脱五障,不忘念九地。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第十地,得陀罗尼,名破金刚山。
“怛?┧?∠ぬ?去) 苏悉提(去) 谟折你木察你 毗木底庵末丽 毗末丽涅末丽 忙揭丽 ??口+?]若 揭? 曷喇怛娜揭? 三曼多跋侄丽 萨婆?他娑惮你 摩捺斯莫诃摩捺斯 ?步底 ?窒步底 阿喇誓毗喇誓 ?主底庵蜜栗底 阿喇誓 毗喇誓 跋[口+蓝]谜 跋??稹∶瓷?入) ?殃卫?汴卫?取÷???晟???/p>
“善男子,此陀罗尼灌顶吉祥句,是过十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十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脱诸怖畏恶兽、恶鬼、人非人等,怨贼灾横一切毒害皆悉除灭,解脱五障,不忘念十地。”
尔时,师子相无碍光焰菩萨,闻佛说此不可思议陀罗尼已,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以颂赞佛:
“敬礼无譬喻, 甚深无相法,
众生失正知, 唯佛能济度。
如来明慧眼, 不见一法相,
复以正法眼, 普照不思议,
不生于一法, 亦不灭一法,
由斯平等见, 得至无上处。
不坏于生死, 亦不住涅??,
不著于二边, 是故证圆寂。
于净不净品, 世尊知一味,
由不分别法, 获得最清净。
世尊无边身, 不说于一字,
令诸弟子众, 法雨皆充满。
佛观众生相, 一切种皆无,
然于苦恼者, 常兴于救护。
苦乐常无常, 有我无我等,
不一亦不异, 不生亦不灭,
如是众多义, 随说有差别,
譬如空谷响, 唯佛能了知。
法界无分别, 是故无异乘,
为度众生故, 分别说有三。”
尔时,大自在梵天王亦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希有难量,初中后善,文义究竟,皆能成就一切佛法。若受持者,是人则为报诸佛恩。”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得听闻是经典者,皆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是能成熟不退地菩萨殊胜善根,是第一法印,是众经王故,应听闻受持读诵。何以故?善男子,若一切众生未种善根、未成熟善根、未亲近诸佛者,不能听闻是微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听受者,一切罪障皆悉除灭,得最清净,常得见佛,不离诸佛及善知识胜行之人,恒闻妙法住不退地,获得如是胜陀罗尼门无尽无减,所谓海印出妙功德陀罗尼无尽无减,通达众生意行言语陀罗尼无尽无减,日圆无垢相光陀罗尼无尽无减,满月相光陀罗尼无尽无减,能伏诸惑演功德流陀罗尼无尽无减,破金刚山陀罗尼无尽无减,说不可说义因缘藏陀罗尼无尽无减,通达实语法则音声陀罗尼无尽无减,虚空无垢心行印陀罗尼无尽无减,无边佛身皆能显现陀罗尼无尽无减。
“善男子,如是等无尽无减诸陀罗尼门得成就故,是菩萨摩诃萨能于十方一切佛土化作佛身,演说无上种种正法,于法真如不动不住、不来不去;善能成熟一切众生善根,亦不见一众生可成熟者;虽说种种诸法,于言辞中不动不住、不去不来,能于生灭证无生灭。以何因缘说诸行法无有去来?由一切法体无异故。”
说是法时,三万亿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无量诸菩萨不退菩提心,无量无边?刍、?刍尼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萨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胜法能逆生死流, 甚深微妙难得见,
有情盲冥贪欲覆, 由不见故受众苦。”
尔时,大众俱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所在处,讲宣读诵此《金光明最胜王经》,我等大众皆悉往彼为作听众。是说法师,令得利益安乐无障,身意泰然。我等皆当尽心供养,亦令听众安隐快乐。所住国土,无诸怨贼、恐怖厄难、饥馑之苦,人民炽盛。此说法处,道场之地,一切诸天、人非人等一切众生,不应履践及以污秽。何以故?说法之处即是制底,当以香华、缯彩、幡盖而为供养,我等常为守护令离衰损。”
佛告大众:“善男子,汝等应当精勤修习此妙经典,是则正法久住于世。”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
莲华喻赞品第七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应知,妙幢夜梦,见妙金鼓出大音声,赞佛功德并忏悔法。此之因缘,我为汝等广说其事,应当谛听,善思念之!过去有王,名金龙主,常以莲华喻赞,称叹十方三世诸佛。”即为大众说其赞曰:
“‘过去未来现在佛, 安住十方世界中,
我今至诚稽首礼, 一心赞叹诸最胜。
无上清净牟尼尊, 身光照耀如金色,
一切声中最为上, 如大梵响震雷音,
发彩喻若黑蜂王, 宛转旋文绀青色,
齿白齐密如珂雪, 平正显现有光明,
目净无垢妙端严, 犹如广大青莲叶,
舌相广长极柔软, 譬如红莲出水中,
眉间常有白毫光, 右旋宛转颇梨色,
眉细纤长类初月, 其色晃耀比蜂王,
鼻高修直如金?, 净妙光润相无亏,
一切世间殊妙香, 闻时悉知其所在。
世尊最胜身金色, 一一毛端相不殊,
绀青柔软右旋文, 微妙光彩难为喻,
初诞身有妙光明, 普照一切十方界,
能灭三有众生苦, 令彼悉蒙安隐乐。
地狱傍生鬼道中, 阿苏罗天及人趣,
令彼除灭于众苦, 常受自然安隐乐。
身色光明常普照, 譬如?金妙无比,
面貌圆明如满月, 唇色赤好喻频婆。
行步威仪类师子, 身光朗耀同初日,
臂肘纤长立过膝, 状等垂下娑罗枝。
圆光一寻照无边, 赫奕犹如百千日,
悉能遍至诸佛刹, 随缘所在觉群迷。
净光明网无伦比, 流耀遍满百千界,
普照十方无障碍, 一切冥?悉皆除。
善逝慈光能与乐, 妙色映彻等金山,
流光悉至百千土, 众生遇者皆出离。
佛身成就无量福, 一切功德共庄严,
超过三界独称尊, 世间殊胜无与等。
所有过去一切佛, 数同大地诸微尘,
未来现在十方尊, 亦如大地微尘众。
我以至诚身语意, 稽首归依三世佛,
赞叹无边功德海, 种种香华皆供养。
设我口中有千舌, 经无量劫赞如来,
世尊功德不思议, 最胜甚深难可说!
假令我舌有百千, 赞叹一佛一功德,
于中少分尚难知, 况诸佛德无边际!
假使大地及诸天, 乃至有顶为海水,
可以毛端滴知数, 佛一功德甚难量!
我以至诚身语意, 礼赞诸佛德无边,
所有胜福果难思, 回施众生速成佛。’
“彼王赞叹如来已, 倍复深心发弘愿:
‘愿我当于未来世, 生在无量无数劫,
梦中常见大金鼓, 得闻显说忏悔音,
赞佛功德喻莲华, 愿证无生成正觉。
诸佛出世时一现, 于百千劫甚难逢,
夜梦常闻妙鼓音, 昼则随应而忏悔。
我当圆满修六度, 拔济众生出苦海,
然后得成无上觉, 佛土清净不思议。
以妙金鼓奉如来, 并赞诸佛实功德,
因斯当见释迦佛, 记我当绍人中尊。
金龙金光是我子, 过去曾为善知识,
世世愿生于我家, 共授无上菩提记。
若有众生无救护, 长夜轮回受众苦,
我于来世作归依, 令彼常得安隐乐。
三有众苦愿除灭, 悉得随心安乐处,
于未来世修菩提, 皆如过去成佛者。
愿此金光忏悔福, 永竭苦海罪消除,
业障烦恼悉皆亡, 令我速招清净果,
福智大海量无边, 清净离垢深无底。
愿我获斯功德海, 速成无上大菩提,
以此金光忏悔力, 当获福德净光明,
既得清净妙光明, 常以智光照一切。
愿我身光等诸佛, 福德智慧亦复然,
一切世界独称尊, 威力自在无伦匹。
有漏苦海愿超越, 无为乐海愿常游,
现在福海愿恒盈, 当来智海愿圆满。
愿我刹土超三界, 殊胜功德量无边,
诸有缘者悉同生, 皆得速成清净智。’
“妙幢汝当知, 国王金龙主,
曾发如是愿, 彼即是汝身。
往时有二子, 金龙及金光,
即银相银光, 当授我所记。
大众闻是说, 皆发菩提心,
愿现在未来, 常依此忏悔。”
金胜陀罗尼品第八
尔时,世尊复于众中,告善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有陀罗尼名曰金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亲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恭敬供养者,应当受持此陀罗尼。何以故?此陀罗尼乃是过现未来诸佛之母。是故当知持此陀罗尼者,具大福德,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诸善本,今得受持,于戒清净不毁不缺无有障碍,决定能入甚深法门。”
世尊即为说持咒法,先称诸佛及菩萨名,至心礼敬,然后诵咒:
“南谟十方一切诸佛,南谟诸大菩萨摩诃萨,南谟声闻、缘觉一切贤圣。
“南谟释迦牟尼佛,南谟东方不动佛,南谟南方宝幢佛,南谟西方阿弥陀佛,南谟北方天鼓音王佛,南谟上方广众德佛,南谟下方明德佛,南谟宝藏佛,南谟普光佛,南谟普明佛,南谟香积王佛,南谟莲华胜佛,南谟平等见佛,南谟宝髻佛,南谟宝上佛,南谟宝光佛,南谟无垢光明佛,南谟辩才庄严思惟佛,南谟净月光称相王佛,南谟华严光佛,南谟光明王佛,南谟善光无垢称王佛,南谟观察无畏自在王佛,南谟无畏名称佛,南谟最胜王佛,南谟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南谟地藏菩萨摩诃萨,南谟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南谟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南谟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南谟普贤菩萨摩诃萨,南谟无尽意菩萨摩诃萨,南谟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南谟慈氏菩萨摩诃萨,南谟善慧菩萨摩诃萨。
“陀罗尼曰:
“南谟曷喇怛娜怛喇夜也 怛?┧?【??【??【卣?丫卣?选∫贾狭?壑狭ā∩??!?/p>
佛告善住菩萨:“此陀罗尼,是三世佛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咒者,能生无量无边福德之聚,即是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无数诸佛。如是诸佛,皆与此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善住,若有人能持此咒者,随其所欲,衣食财宝、多闻聪慧、无病长寿,获福甚多,随所愿求无不遂意。善住,持是咒者,乃至未证无上菩提,常与金城山菩萨、慈氏菩萨、大海菩萨、观自在菩萨、妙吉祥菩萨、大冰伽罗菩萨等而共居止,为诸菩萨之所摄护。
“善住当知,持此咒时,作如是法,先应诵持满一万八遍,为前方便。次于?室,庄严道场。黑月一日,清净洗浴,著鲜洁衣,烧香散华,种种供养并诸饮食;入道场中,先当称礼如前所说诸佛菩萨;至心殷重,悔先罪已,右膝著地,可诵前咒满一千八遍,端坐思惟,念其所愿。日未出时,于道场中,食净黑食,日唯一食,至十五日方出道场,能令此人福德威力不可思议,随所愿求无不圆满。若不遂意,重入道场;既称心已,常持莫忘。”
重显空性品第九
尔时,世尊说此咒已,为欲利益菩萨摩诃萨、人天大众,令得悟解甚深真实第一义故,重明空性而说颂曰:
“我已于余甚深经, 广说真空微妙法,
今复于此经王内, 略说空法不思议。
于诸广大甚深法, 有情无智不能解,
故我于斯重敷演, 令于空法得开悟。
大悲哀愍有情故, 以善方便胜因缘,
我今于此大众中, 演说令彼明空义。
当知此身如空聚, 六贼依止不相知,
六尘诸贼别依根, 各不相知亦如是。
眼根常观于色处, 耳根听声不断绝,
鼻根恒嗅于香境, 舌根镇尝于美味,
身根受于轻软触, 意根了法不知厌,
此等六根随事起, 各于自境生分别。
识如幻化非真实, 依止根处妄贪求,
如人奔走空聚中, 六识依根亦如是。
心遍驰求随处转, 托根缘境了诸事,
常爱色声香味触, 于法寻思无暂停。
随缘遍行于六根, 如鸟飞空无障碍,
藉此诸根作依处, 方能了别于外境。
此身无知无作者, 体不坚固托缘成,
皆从虚妄分别生, 譬如机关由业转。
地水火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
同在一处相违害, 如四毒蛇居一箧。
此四大蛇性各异, 虽居一处有升沉,
或上或下遍于身, 斯等终归于灭法。
于此四种毒蛇中, 地水二蛇多沉下,
风火二蛇性轻举, 由此乖违众病生。
心识依止于此身, 造作种种善恶业,
当往人天三恶趣, 随其业力受身形。
遭诸疾病身死后, 大小便利悉盈流,
脓烂虫蛆不可乐, 弃在尸林如朽木。
汝等当观法如是, 云何执有我众生?
一切诸法尽无常, 悉从无明缘力起。
彼诸大种咸虚妄, 本非实有体无生,
故说大种性皆空, 知此浮虚非实有。
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
于一切时失正慧, 故我说彼为无明。
行识为缘有名色, 六处及触受随生,
爱取有缘生老死, 忧悲苦恼恒随逐。
众苦恶业常缠迫, 生死轮回无息时,
本来非有体是空, 由不如理生分别。
我断一切诸烦恼, 常以正智现前行,
了五蕴宅悉皆空, 求证菩提真实处。
我开甘露大城门, 示现甘露微妙器,
既得甘露真实味, 常以甘露施群生。
我击最胜大法鼓, 我吹最胜大法螺,
我然最胜大明灯, 我降最胜大法雨。
降伏烦恼诸怨结, 建立无上大法幢,
于生死海济群迷, 我当关闭三恶趣。
烦恼炽火烧众生, 无有救护无依止,
清凉甘露充足彼, 身心热恼并皆除。
由是我于无量劫, 恭敬供养诸如来,
坚持禁戒趣菩提, 求证法身安乐处。
施他眼耳及手足, 妻子僮仆心无吝,
财宝七珍庄严具, 随来求者咸供给。
忍等诸度皆遍修, 十地圆满成正觉,
故我得称一切智, 无有众生度量者。
假使三千大千界, 尽此土地生长物,
所有丛林诸树木, 稻麻竹苇及枝条,
此等诸物皆伐取, 并悉细末作微尘,
随处积集量难知, 乃至充满虚空界;
一切十方诸刹土, 所有三千大千界,
地土皆悉末为尘, 此微尘量不可数。
假使一切众生智, 以此智慧与一人,
如是智者量无边, 容可知彼微尘数。
牟尼世尊一念智, 令彼智人共度量,
于多俱胝劫数中, 不能算知其少分!”
时诸大众闻佛说此甚深空性,有无量众生悉能了达四大五蕴体性俱空,六根六境妄生系缚,愿舍轮回,正修出离,深心庆喜,如说奉持。
依空满愿品第十
尔时,如意宝光耀天女,于大众中闻说深法,欢喜踊跃,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于甚深理修行之法。”而说颂言:
“我问照世界, 两足最胜尊,
菩萨正行法? 唯愿慈听许!”
佛言:“善女天, 若有疑惑者,
随汝意所问, 吾当分别说!”
是时,天女请世尊曰:
“云何诸菩萨, 行菩提正行,
离生死涅??, 饶益自他故?”
佛告善女天:“依于法界,行菩提法,修平等行。云何依于法界,行菩提法,修平等行?谓于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五蕴不可说,非五蕴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法界是五蕴,即是断见;若离五蕴,即是常见。离于二相,不著二边,不可见、过所见,无名无相,是则名为说于法界。
“善女天,云何五蕴能现法界?如是五蕴不从因缘生。何以故?若从因缘生者,为已生故生,为未生故生?若已生生者,何用因缘?若未生生者,不可得生。何以故?未生诸法即是非有,无名无相,非校量譬喻之所能及,非是因缘之所生故。善女天,譬如鼓声,依木、依皮及桴手等故得出声。如是鼓声过去亦空,未来亦空,现在亦空。何以故?是鼓音声不从木生,不从皮生及桴手生,不于三世生,是则不生。若不可生则不可灭,若不可灭无所从来,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所去则非常非断,若非常非断则不一不异。何以故?此若是一则不异法界,若如是者,凡夫之人应见真谛,得于无上安乐涅??;既不如是,故知不一。若言异者,一切诸佛菩萨行相即是执著,未得解脱烦恼系缚,即不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圣人于行非行,同真实性,是故不异。故知五蕴非有非无,不从因缘生,非无因缘生,是圣所知非余境故,亦非言说之所能及,无名无相,无因无缘,亦无譬喻,始终寂静,本来自空,是故五蕴能现法界。
“善女天,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异真异俗难可思量,于凡圣境体非一异,不舍于俗,不离于真,依于法界,行菩提行。”
尔时,世尊作是语已,时善女天踊跃欢喜,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顶礼而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菩提正行,我今当学。”
是时,索诃世界主大梵天王,于大众中,问如意宝光耀善女天曰:“此菩提行难可修行,汝今云何于菩提行而得自在?”
尔时,善女天答梵王曰:“大梵王,如佛所说实是甚深,一切异生不解其义,是圣境界微妙难知!若使我今依于此法得安乐住,是实语者,愿令一切五浊恶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皆得金色三十二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乐,雨天妙华,诸天音乐不鼓自鸣,一切供养皆悉具足。”
时善女天说是语已,一切五浊恶世所有众生,皆悉金色,具大人相,非男非女,坐宝莲华受无量乐犹如他化自在天宫,无诸恶道,宝树行列,七宝莲华遍满世界。又雨七宝上妙天华,作天伎乐。如意宝光耀善女天,即转女身作梵天身。
时,大梵王问如意宝光耀菩萨言:“仁者,如何行菩提行?”
答言:“梵王,若水中月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梦中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阳焰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若谷响行菩提行,我亦行菩提行。”
时,大梵王闻此说已,白菩萨言:“仁依何义而说此语?”
答言:“梵王,无有一法是实相者,但由因缘而得成故。”
梵王言:“若如是者,诸凡夫人,皆悉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言:“仁以何意而作是说?愚痴人异、智慧人异?菩提异、非菩提异?解脱异、非解脱异?梵王,如是诸法平等无异。于此法界、真如,不一不异,无有中间而可执著,无增无减。梵王,譬如幻师及幻弟子,善解幻术,于四衢道取诸沙土草木叶等,聚在一处作诸幻术,使人睹见象众、马众、车兵等众,七宝之聚种种仓库。若有众生愚痴无智,不能思惟,不知幻本,若见若闻作是思惟:‘我所见闻象马等众,此是实有,余皆虚妄。’于后更不审察思惟。有智之人则不如是,了于幻本,若见若闻作如是念:‘如我所见象马等众,非是真实,唯有幻事惑人眼目,妄谓象等及诸仓库,有名无实。如我见闻,不执为实。’后时思惟知其虚妄。是故智者了一切法皆无实体,但随世俗如见如闻表宣其事,思惟谛理则不如是,复由假说显实义故。
“梵王,愚痴异生,未得出世圣慧之眼,未知一切诸法真如不可说故。是诸凡愚若见若闻行非行法,如是思惟,便生执著谓以为实,于第一义不能了知诸法真如是不可说。是诸圣人若见若闻行非行法,随其力能不生执著以为实有,了知一切无实行法,无实非行法,但妄思量,行非行相唯有名字,无有实体。是诸圣人随世俗说,为欲令他知真实义。如是,梵王,是诸圣人以圣智见,了法真如不可说故,行非行法亦复如是,令他证知故,说种种世俗名言。”
时,大梵王问如意宝光耀菩萨言:“有几众生,能解如是甚深正法?”
答言:“梵王,有众幻人心心数法,能解如是甚深正法。”
梵王曰:“此幻化人,体是非有,此之心数从何而生?”
答曰:“若知法界不有不无,如是众生能解深义。”
尔时,梵王白佛言:“世尊,是如意宝光耀菩萨不可思议,通达如是甚深之义。”
佛言:“如是,如是,梵王,如汝所言。此如意宝光耀,已教汝等发心修学无生忍法。”
是时,大梵天王与诸梵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顶礼如意宝光耀菩萨足,作如是言:“希有!希有!我等今日幸遇大士,得闻正法。”
尔时,世尊告梵王言:“是如意宝光耀,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号宝焰吉祥藏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说是品时,有三千亿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八千亿天子,无量无数国王臣民,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会中有五十亿?刍行菩萨行,欲退菩提心,闻如意宝光耀菩萨说是法时,皆得坚固不可思议,满足上愿,更复发起菩提之心。各自脱衣,供养菩萨,重发无上胜进之心,作如是愿:“愿令我等功德善根悉皆不退,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王,是诸?刍依此功德,如说修行,过九十大劫,当得解悟出离生死。”尔时,世尊即为授记:“汝诸?刍,过三十阿僧?劫,当得作佛,劫名难胜光王,国名无垢光,同时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愿庄严间饰王,十号具足。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经典,若正闻持有大威力。假使有人于百千大劫,行六波罗蜜无有方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写如是《金光明经》,半月半月专心读诵,是功德聚于前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梵王,是故我今令汝修学,忆念受持,为他广说。何以故?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犹如勇士入于战阵不惜身命,流通如是微妙经王,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梵王,譬如转轮圣王,若王在世,七宝不灭;王若命终,所有七宝自然灭尽。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经王,若现在世,无上法宝悉皆不灭;若无是经,随处隐没。是故应当于此经王,专心听闻,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劝令书写,行精进波罗蜜,不惜身命,不惮疲劳,功德中胜。我诸弟子,应当如是精勤修学。”
尔时,大梵天王与无量梵众,帝释、四王及诸药叉,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皆愿守护流通是《金光明》微妙经典!及说法师若有诸难,我当除遣令具众善,色力充足,辩才无碍,身意泰然,时会听者皆受安乐。所在国土,若有饥馑、怨贼、非人为恼害者,我等天众皆为拥护,使其人民安隐丰乐,无诸枉横,皆是我等天众之力。若有供养是经典者,我等亦当恭敬供养如佛不异。”
尔时,佛告大梵天王及诸梵众,乃至四王、诸药叉等:“善哉!善哉!汝等得闻甚深妙法,复能于此微妙经王,发心拥护,及持经者,当获无边殊胜之福,速成无上正等菩提。”
时梵王等,闻佛语已,欢喜顶受。
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第十一
尔时,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礼佛足已白言:“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一切诸佛常念观察,一切菩萨之所恭敬,一切天龙常所供养,及诸天众常生欢喜,一切护世称扬赞叹,声闻、独觉皆共受持,悉能明照诸天宫殿,能与一切众生殊胜安乐,止息地狱、饿鬼、傍生诸趣苦恼,一切怖畏悉能除殄,所有怨敌寻即退散,饥馑恶时能令丰稔,疾疫病苦皆令蠲愈,一切灾变百千苦恼咸悉消灭。
“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能为如是安隐利乐,饶益我等。唯愿世尊,于大众中广为宣说。我等四王并诸眷属,闻此甘露无上法味,气力充实,增益威光,精进勇猛,神通倍胜。世尊,我等四王修行正法,常说正法,以法化世。我等令彼天、龙、药叉、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荼、俱??荼、紧那罗、莫呼罗伽及诸人王,常以正法而化于世,遮去诸恶;所有鬼神吸人精气无慈悲者,悉令远去。世尊,我等四王,与二十八部药叉大将,并与无量百千药叉,以净天眼过于世人,观察拥护此赡部洲。世尊,以此因缘,我等诸王名护世者。
“又复于此洲中,若有国王,被他怨贼常来侵扰,及多饥馑疾疫流行,无量百千灾厄之事。世尊,我等四王,于此《金光明最胜王经》,恭敬供养。若有?刍法师受持读诵,我等四王,共往觉悟劝请其人。时彼法师,由我神通觉悟力故,往彼国界,广宣流布是《金光明》微妙经典。由经力故,令彼无量百千衰恼灾厄之事悉皆除遣。世尊,若诸人王,于其国内,有持是经?刍法师,至彼国时,当知此经亦至其国。世尊,时彼国王应往法师处,听其所说,闻已欢喜,于彼法师恭敬供养,深心拥护令无忧恼,演说此经利益一切。世尊,以是经故,我等四王,皆共一心护是人王及国人民,令离灾患常得安隐。世尊,若有?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持是经者,时彼人王随其所须,供给供养令无乏少。我等四王令彼国主及以国人,悉皆安隐远离灾患。世尊,若有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人王于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我等当令彼王于诸王中,恭敬尊重最为第一,诸余国王共所称叹。”
大众闻已,欢喜受持。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六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植诸善根,修行正法,常说正法,以法化世。汝等长夜于诸众生,常思利益,起大慈心,愿与安乐,以是因缘能令汝等现受胜报。若有人王,恭敬供养此《金光明》最胜经典,汝等应当勤加守护令得安隐。汝诸四王,及余眷属无量无数百千药叉,护是经者,即是护持去来现在诸佛正法。汝等四王及余天众,并诸药叉与阿苏罗,共斗战时常得胜利。汝等若能护持是经,由经力故,能除众苦、怨贼饥馑及诸疾疫。是故汝等,若见四众受持读诵此经王者,亦应勤心共加守护,为除衰恼,施与安乐。”
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经王》,于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于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叹供养,并复供给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深心拥护令离衰恼;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众,皆令安隐远离忧苦,增益寿命,威德具足。世尊,若彼国王,见于四众受持经者,恭敬守护犹如父母,一切所须悉皆供给;我等四王常为守护,令诸有情无不尊敬。是故我等并与无量药叉诸神,随此经王所流布处,潜身拥护令无留难,亦当护念听是经人诸国王等,除其衰患,悉令安隐,他方怨贼皆使退散。若有人王听是经时,邻国怨敌兴如是念:‘当具四兵坏彼国土。’世尊,以是经王威神力故,是时邻敌更有异怨而来侵扰,于其境界,多诸灾变疫病流行。时王见已,即严四兵发向彼国欲为讨罚。我等尔时,当与眷属无量无边药叉诸神,各自隐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降伏,尚不敢来至其国界,岂复得有兵戈相罚?”
尔时,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汝等四王,乃能拥护如是经典。我于过去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修诸苦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一切智,今说是法。若有人王,受持是经恭敬供养者,为消衰患令其安隐,亦复拥护城邑聚落,乃至怨贼悉令退散,亦令一切赡部洲内所有诸王,永无衰恼斗诤之事。四王当知,此赡部洲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各于其国,受诸快乐皆得自在,所有财宝丰足受用不相侵夺,随彼宿因而受其报,不起恶念贪求他国,咸生少欲利乐之心,无有斗战系缚等苦。其土人民自生爱乐,上下和穆犹如水乳,情相爱重欢喜游戏,慈悲谦让增长善根,以是因缘,此赡部洲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寒暑调和,时不乖序,日月星宿常度无亏,风雨随时离诸灾横,资产财宝皆悉丰盈,心无悭鄙,常行慧施,具十善业;若人命终,多生天上增益天众。
“大王,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受是经,恭敬供养并受持是经,四部之众尊重称赞。复欲安乐饶益汝等,及诸眷属无量百千诸药叉众,是故彼王常当听受是妙经王。由得闻此正法之水,甘露上味,增益汝等身心势力,精进勇猛,福德威光悉令充满。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经,则为广大希有供养,供养于我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以是因缘,汝等应当拥护彼王、后妃眷属令无衰恼,及宫宅神,常受安乐,功德难思。是诸国土所有人民,亦受种种五欲之乐,一切恶事皆令消殄。”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于未来世,若有人王乐听如是《金光明经》,为欲拥护自身后妃王子,乃至内宫诸?榕?龋?且毓?睿?缘玫谝徊豢伤家樽钌匣断布啪舶怖帧S谙质乐校?跷蛔鸶撸?栽诓?⒊5迷龀ぃ?从?闶芪蘖课薇吣阉几>郏?谧怨?亮钗拊沟屑爸钣悄赵侄蚴抡摺J雷穑?缡侨送酰?挥Ψ乓萘钚纳⒙遥?鄙?Ь粗脸弦笾兀??苋缡亲钍ぞ?酢S???保?鹊弊?献钌瞎?遥?跛??叵猿ㄖ?Γ?闼?鞯兀?⒅诿???仓檬ψ邮馐しㄗ??灾钫浔Χ??J危?攀┲种直Ω谴贬Γ?瘴藜巯悖?嘀钜衾帧F渫醵?钡本辉柙。?韵阃可恚??戮灰录爸铊?螅??”白?簧?呔伲?嶙栽谖焕胫?x慢,端心正念听是经王。于法师所,起大师想。复于宫内后妃、王子、?榕?焓羯?软?模?苍孟嗍樱?脱杖碛铩S谧陨硇拇笙渤浔椋?魅缡悄睿骸?医窕竦媚阉际馐す愦罄?妗!?诖司?跏⑿斯┭??确笊枰眩??ㄊχ粒?逼痱?纯恃鲋?摹!?br>
尔时,佛告四天王:“不应如是不迎法师!时彼人王,应著纯净鲜洁之衣,种种璎珞以为严饰,自持白盖及以香华,备整军仪,盛陈音乐,步出城阙迎彼法师,运想虔恭为吉祥事。四王,以何因缘,令彼人王亲作如是恭敬供养?由彼人王举足下足,步步即是恭敬供养承事尊重百千万亿那庾多诸佛世尊,复得超越如是劫数生死之苦,复于来世如是劫数当受轮王殊胜尊位。随其步步,亦于现世福德增长,自在为王,感应难思,众所钦重。当于无量百千亿劫人天受用七宝宫殿,所在生处常得为王,增益寿命,言词辩了人天信受,无所畏惧有大名称,咸共瞻仰,天上人中受胜妙乐,获大力势,有大威德,身相奇妙端严无比,值天人师,遇善知识,成就具足无量福聚。
“四王当知,彼诸人王,见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利益故,应自往奉迎法师若一?缮那乃至百千?缮那,于说法师应生佛想,还至城已作如是念:‘今日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入我宫中,受我供养,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即是值遇百千万亿那庾多诸佛世尊。我于今日,即是种种广大殊胜上妙乐具,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我于今日,即是永拔琰摩王界、地狱、饿鬼、傍生之苦,便为已种无量百千万亿转轮圣王、释、梵天主善根种子;当令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出生死苦,得涅??乐,积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后宫眷属及诸人民皆蒙安隐,国土清泰无诸灾厄;毒害恶人他方怨敌,不来侵扰,远离忧患。’四王当知,时彼人王,应作如是尊重正法;亦于受持是妙经典,?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所获善根,先以胜福,施与汝等及诸眷属。彼之人王,有大福德善业因缘,于现世中,得大自在,增益威光,吉祥妙相皆悉庄严,一切怨敌能以正法而摧伏之。”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王,能作如是恭敬正法听此经王,并于四众持经之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时彼人王,欲为我等生欢喜故,当在一边近于法座,香水洒地,散众名华,安置处所设四王座,我与彼王共听正法。其王所有自利善根,亦以福分施及我等。世尊,时彼人王,请说法者升座之时,便为我等烧众名香,供养是经。世尊,时彼香烟于一念顷上升虚空,即至我等诸天宫殿,于虚空中变成香盖。我等天众闻彼妙香,香有金光,照曜我等所居宫殿,乃至梵宫及以帝释、大辩才天、大吉祥天、坚牢地神、正了知大将、二十八部诸药叉神、大自在天、金刚密主、宝贤大将、诃利底母五百眷属、无热恼池龙王、大海龙王所居之处。世尊,如是等众,于自宫殿见彼香烟,一刹那顷变成香盖,闻香芬馥,睹色光明,遍至一切诸天神宫。”
佛告四天王:“是香光明,非但至此宫殿变成香盖,放大光明。由彼人王手擎香炉,烧众名香供养经时,其香烟气于一念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妙高山王、百亿四洲,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天、龙、药叉、健闼婆、阿苏罗、揭路荼、紧那罗、莫呼洛伽宫殿之所,于虚空中充满而住。种种香烟变成云盖,其盖金色普照天宫。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是诸人王,手持香炉供养经时,种种香气,非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于一念顷,亦遍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百千万亿诸佛国土,于诸佛上虚空之中,变成香盖,金色普照,亦复如是。时彼诸佛闻此妙香,睹斯云盖及以金色。于十方界恒河沙等诸佛世尊现神变已,彼诸世尊,悉共观察,异口同音赞法师曰:‘善哉!善哉!汝大丈夫,能广流布如是甚深微妙经典,则为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之聚。若有听闻如是经者,所获功德其量甚多,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敷演,如说修行!何以故?善男子,若有众生,闻此《金光明最胜王经》者,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
“尔时,十方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无量无数恒河沙等诸佛刹土,彼诸刹土,一切如来异口同音,于法座上,赞彼法师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来世,以精勤力,当修无量百千苦行,具足资粮超诸圣众,出过三界为最胜尊,当坐菩提树王之下殊胜庄严,能救三千大千世界有缘众生,善能摧伏可畏形仪诸魔军众,觉了诸法最胜清净甚深无上正等菩提。善男子,汝当坐于金刚之座,转于无上诸佛所赞十二妙行甚深法轮,能击无上最大法鼓,能吹无上极妙法螺,能建无上殊胜法幢,能燃无上极明法炬,能降无上甘露法雨,能断无量烦恼怨结,能令无量百千万亿那庾多有情,渡于无涯可畏大海,解脱生死无际轮回,值遇无量百千万亿那庾多佛。’”
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能于未来、现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是故人王,若得闻是微妙经典,即是已于百千万亿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于彼人王我当护念。复见无量福德利故,我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万亿诸神,于自宫殿,见是种种香烟云盖神变之时,我当隐蔽不现其身,为听法故,当至是王清净严饰所止宫殿讲法之处。如是乃至梵宫帝释、大辩才天、大吉祥天、坚牢地神、正了知神大将、二十八部诸药叉神、大自在天、金刚密主、宝贤大将、诃利底母五百眷属、无热恼池龙王、大海龙王无量百千万亿那庾多诸天药叉,如是等众为听法故皆不现身,至彼人王殊胜宫殿庄严高座说法之所。世尊,我等四王及余眷属药叉诸神,皆当一心共彼人王为善知识,因是无上大法施主,以甘露味充足于我。是故我等拥护是王,除其衰患,令得安隐,及其宫殿城邑国土,诸恶灾变悉令消灭。”
尔时,四天王俱共合掌,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王于其国土,虽有此经未常流布,心生舍离不乐听闻,亦不供养尊重赞叹,见四部众持经之人亦复不能尊重供养,遂令我等及余眷属无量诸天,不得闻此甚深妙法,背甘露味,失正法流,无有威光及以势力,增长恶趣,损减人天,坠生死河,乖涅??路。世尊,我等四王并诸眷属,及药叉等见如斯事,舍其国土无拥护心。非但我等舍弃是王,亦有无量守护国土诸大善神悉皆舍去;既舍离已,其国当有种种灾祸,丧失国位,一切人众皆无善心,惟有系缚、杀害?诤、互相谗谄、枉及无辜,疾疫流行,彗星数出,两日并现,薄蚀无恒,黑白二虹表不祥相,星流地动,井内发声,暴雨恶风不依时节,常遭饥馑,苗实不成,多有他方怨贼侵掠,国内人民受诸苦恼,土地无有可乐之处。世尊,我等四王,及与无量百千天神,并护国土诸旧善神,远离去时,生如是等无量百千灾怪恶事。
“世尊,若有人王,欲护国土常受快乐,欲令众生咸蒙安隐,欲得摧伏一切外敌,于自国境永得昌盛,欲令正教流布世间,苦恼恶法皆除灭者。世尊,是诸国主必当听受是妙经王,亦应恭敬供养读诵受持经者。我等及余无量天众,以是听法善根威力,得服无上甘露法味,增益我等所有眷属,并余天神皆得胜利。何以故?以是人王至心听受是经典故。世尊,如大梵天,于诸有情常为宣说世出世论,帝释复说种种诸论,五通神仙亦说诸论。世尊,梵天、帝释、五通仙人,虽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无量诸论;然佛世尊慈悲哀愍,为人天众说《金光明》微妙经典,比前所说,胜彼百千俱胝那庾多倍不可为喻!何以故?由此能令诸赡部洲所有王等正法化世,能与众生安乐之事,为护自身及诸眷属令无苦恼,又无他方怨贼侵害,所有诸恶悉皆远去,亦令国土灾厄屏除,化以正法无有诤讼。是故人王各于国土,当燃法炬明照无边,增益天众并诸眷属。
“世尊,我等四王、无量天神、药叉之众,赡部洲内所有天神,以是因缘,得服无上甘露法味,获大威德,势力光明无不具足,一切众生皆得安隐,复于来世无量百千不可思议那庾多劫常受快乐,复得值遇无量诸佛种诸善根,然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无量无边胜利,皆是如来应正等觉,以大慈悲过诸梵众,以大智慧逾于帝释,修诸苦行胜五通仙,百千万亿那庾多倍不可称计,为诸众生演说如是微妙经典,令赡部洲一切国主及诸人众,明了世间所有法式、治国化人劝导之事。由此经王流通力故,普得安乐。此等福利,皆是释迦大师,于此经典广为流通,慈悲力故。世尊,以是因缘,诸人王等皆应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此妙经王。何以故?以如是等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利益一切,是故名曰最胜经王。”
尔时,世尊复告四天王:“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诸天大众,见彼人王,若能至心听是经典,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者,应当拥护除其衰患,能令汝等亦受安乐。若四部众,能广流布是经王者,于人天中广作佛事,普能利益无量众生。如是之人,汝等四王,常当拥护。如是四众,勿使他缘共相侵扰,令彼身心寂静安乐,于此经王,广宣流布令不断绝,利益有情尽未来际。”
尔时,多闻天王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有如意宝珠陀罗尼法。若有众生乐受持者,功德无量。我常拥护,令彼众生离苦得乐,能成福智二种资粮。欲受持者,先当诵此护身之咒。”即说咒曰:
“南谟薜室????也莫诃曷??^也(但是也上之字皆须引声) 怛?┧?????【嘏?嘏?∏??????怒??怒 飒?鹅?丁◆????∧???衫?础∧???衫?础∧????珀?口+洛]叉曷[口+洛]叉 睹漫(自称己名) 萨婆萨?誓颜摺∩??此之二字皆长引声)。
“世尊,诵此咒者,当以白线咒之七遍,一遍一结系之肘后,其事必成。应取诸香,所谓安息、?钐础⒘?浴⑺蘸隙嘟衣蕖⑥孤剑?孕氲确趾秃弦淮Γ?种聪懵?障愎┭??寰辉柙≈?式嘁拢?谝痪彩铱伤猩裰洌?胛肄凳????天王。即说咒曰:
“南谟薜室????(引)也 南谟檀那[?+犬]也 檀泥说??引)也 阿揭?荨“⒉?o弭哆 檀泥说??〔??础″攘裟徨取∪?湃??涠哒穸摺∶疵?已名)檀那 末奴钵喇拽?菟檠帜??荨∩???/p>
“此咒诵满一七遍已,次诵本咒。欲诵咒时,先当称名敬礼三宝及薜室罗末??天王,能施财物,令诸众生所求愿满,悉能成就与其安乐。如是礼已,次诵薜室罗末??天王,如意末尼宝心神咒,能施众生随意安乐。”
尔时,多闻天王即于佛前,说如意末尼宝心咒曰:
“南谟曷喇怛娜 怛喇夜(引)也 南谟薜室????(引)也 莫诃??^(引)也 怛?┧?∷腻羲腻簟∷漳杆漳浮?钶?钶薄≌????∪????◆????¤琢ㄨ琢ā【剜嗑剜唷∧膏嗄膏唷≈鬣嘀鬣唷℃洞笠差O贪 我名某甲 昵店?他 达达睹莎诃 南谟薜室????也 莎诃 檀那[?+犬]也 莎诃 曼奴喇他钵?o脯喇迦(引)也 莎诃。
“受持咒时,先诵千遍,然后于净室中,瞿摩涂地作小坛场,随时饮食一心供养,常燃妙香令烟不绝,诵前心咒昼夜系心,唯自耳闻,勿令他解。时有薜室????王子,名禅腻师,现童子形来至其所,问言:‘何故须唤我父?’即可报言:‘我为供养三宝,事须财物,愿当施与。’时禅腻师,闻是语已即还父所,白其父言:‘今有善人,发至诚心供养三宝,少乏财物,为斯请召。’其父报曰:‘汝可速去,日日与彼一百迦利沙波??(此是根本梵音惟目贝齿而随方不定,或是贝齿,或是金银铜铁等钱,然摩揭陀现今通用一迦利沙波??,有一千六百贝齿总数,可以准知若准物直随处不定,若人持咒得成就者获物之时自知其数。有本云,每日与一百陈那罗即金钱也,乃至尽形日日常得西方求者多有神验,除不至心也)。’
“其持咒者见是相已,知事得成,当须独处净室,烧香而卧。可于床边置一香箧,每至天晓,观其箧中获所求物。每得物时,当日即须供养三宝,香华饮食兼施贫乏,皆令罄尽不得停留。于诸有情起慈悲念,勿生?诳谄害之心。若起?者即失神验,常可护心勿令?恚。又持此咒者,于每日中忆我多闻天王,及男女眷属称扬赞叹,恒以十善共相资助,令彼天等福力增明,众善普臻,证菩提处。彼诸天众见是事已,皆大欢喜,共来拥卫持咒之人。又持咒者,寿命长远,经无量岁,永离三?T,常无灾厄,亦令获得如意宝珠及以伏藏,神通自在,所愿皆成。若求官荣,无不称意,亦解一切禽兽之语。
“世尊,若持咒时,欲得见我自身现者,可于月八日或十五日,于白叠上画佛形像,当用木胶杂彩庄饰。其画像人为受八戒。于佛左边,作吉祥天女像。于佛右边,作我多闻天像。并画男女眷属之类,安置座处咸令如法,布列华彩,烧众名香,然灯续明昼夜无歇,上妙饮食种种珍奇,发殷重心随时供养,受持神咒不得轻心。请召我时,应诵此咒:
“南谟室利健那(引)也 勃陀(引)也 南谟薜室????也 药叉??^(引下同)也 莫诃??^ 阿地??^也 南么室?o耶? 莫诃提弊(引)? 怛?┧?♀????∵袜噙袜唷∧????「@率吐?率吐 汉娜汉娜 末尼羯诺迦 跋折??惮?璃也 目底迦楞讫[口+栗]哆 设?o??崞?引) 萨婆萨??涠咤?引)摩 薜室???? 室?o夜提鼻跋[口+?]婆(引)也 医?湟?洹∧ヅ?镀拧■?口+栗]??瞿[口+栗]?? [袖-由+未](麻八反) 喇娑[袖-由+未]喇娑 达[?+犬]?涿疵础“⒛垮饶悄┬?自称己名) 达哩设那迦末写 达哩设南 么么末那 钵?o曷??笠病∩???/p>
“世尊,我若见此诵咒之人,复见如是盛兴供养,即生慈爱欢喜之心。我即变身,作小儿形,或作老人?刍之像,手持如意末尼宝珠,并持金囊入道场内,身现恭敬,口称佛名,语持咒者曰:‘随汝所求,皆令如愿。’或隐林薮,或造宝珠,或欲众人爱宠,或求金银等物,欲持诸咒,皆令有验;或欲神通寿命长远,及胜妙乐,无不称心。我今且说如是之事,若更求余,皆随所愿悉得成就。宝藏无尽,功德无穷。假使日月坠堕于地,或可大地有时移转,我此实语终不虚然,常得安隐随心快乐。世尊,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是经王者,诵此咒时,不假疲劳,法速成就。
“世尊,我今为彼贫穷困厄苦恼众生,说此神咒令获大利,皆得富乐自在无患。乃至尽形,我当拥护,随逐是人为除灾厄。亦复令此持《金光明最胜王经》流通之者,及持咒人,于百步内光明照烛。我之所有千药叉神亦常侍卫,随欲驱使,无不遂心。我说实言无有虚诳,唯佛证知。”
时,多闻天王说此咒已,佛言:“善哉!天王,汝能破裂一切众生贫穷苦网,令得富乐。说是神咒,复令此经广行于世。”
时,四天王俱从座起,偏袒一肩,顶礼双足,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妙伽他赞佛功德: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目净修广若青莲, 齿白齐密犹珂雪。
佛德无边如大海, 无限妙宝积其中,
智慧德水镇恒盈, 百千胜定咸充满。
足下轮相皆严饰, 毂辋千辐悉齐平,
手足鞔网遍庄严, 犹如鹅王相具足。
佛身光曜等金山, 清净殊特无伦匹,
亦如妙高功德满, 故我稽首佛山王。
相好如空不可测, 逾于千月放光明,
皆如焰幻不思议, 故我稽首心无著。”
尔时,四天王赞叹佛已,世尊亦以伽他而答之曰:
“此金光明最胜经, 无上十力之所说,
汝等四王常拥护, 应生勇猛不退心。
此妙经宝极甚深, 能与一切有情乐,
由彼有情安乐故, 常得流通赡部洲。
于此大千世界中, 所有一切有情类,
饿鬼傍生及地狱, 如是苦趣悉皆除。
住此南洲诸国王, 及余一切有情类,
由经威力常欢喜, 皆蒙拥护得安宁。
亦使此中诸有情, 除众病苦无贼盗,
赖此国土弘经故, 安隐丰乐无违恼。
若人听受此经王, 欲求尊贵及财利,
国土丰乐无违诤, 随心所愿悉皆从。
能令他方贼退散, 于自国界常安隐,
由此最胜经王力, 离诸苦恼无忧怖。
如宝树王在宅内, 能生一切诸乐具,
最胜经王亦复然, 能与人王胜功德。
譬如澄洁清冷水, 能除饥渴诸热恼,
最胜经王亦复然, 令乐福者心满足。
如人室有妙宝箧, 随所受用悉从心,
最胜经王亦复然, 福德随心无所乏。
汝等天主及天众, 应当供养此经王,
若能依教奉持经, 智慧威神皆具足。
现法十方一切佛, 咸共护念此经王,
见有读诵及受持, 称叹善哉甚希有。
若有人能听此经, 身心踊跃生欢喜,
常有百千药叉众, 随所住处护斯人。
于此世界诸天众, 其数无量不思议,
悉共听受此经王, 欢喜护持无退转。
若人听受此经王, 威德勇猛常自在,
增益一切人天众, 令离衰恼益光明。”
尔时,四天王闻是颂已,欢喜踊跃,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未曾得闻如是甚深微妙之法,心生悲喜,涕泪交流,举身战动,证不思议希有之事。”以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而散佛上,作是殊胜供养佛已,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各有五百药叉眷属,常当处处拥护是经及说法师,以智光明而为助卫。若于此经所有句义忘失之处,我皆令彼忆念不忘,并与陀罗尼殊胜法门令得具足。复欲令此最胜经王所在之处,为诸众生,广宣流布,不速隐没。”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说是法时,无量众生皆得大智聪睿辩才,摄受无量福德之聚,离诸忧恼发喜乐心,善明众论,登出离道,不复退转,速证菩提。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七
无染著陀罗尼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今有法门,名无染著陀罗尼,是诸菩萨所修行法,过去菩萨之所受持,是菩萨母。”
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陀罗尼者,是何句义?世尊,陀罗尼者,非方处非非方处。”
作是语已,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舍利子,汝于大乘已能发起,信解大乘,尊重大乘。如汝所说,陀罗尼者,非方处非非方处,非法非非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事非非事,非缘非非缘,非行非非行,无有法生亦无法灭。然为利益诸菩萨故,作如是说,于此陀罗尼功用正道理趣势力安立,即是诸佛功德、诸佛禁戒、诸佛所学、诸佛秘意、诸佛生处,故名无染著陀罗尼最妙法门。”
作是语已,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唯愿善逝,为我说此陀罗尼法。若诸菩萨能安住者,于无上菩提不复退转成就正愿,得无所依自性辩才,获希有事安住圣道,皆由得此陀罗尼故。”
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有菩萨得此陀罗尼者,应知是人与佛无异。若有供养尊重承事供给此菩萨者,应知即是供养于佛。舍利子,若有余人闻此陀罗尼,受持读诵生信解者,亦应如是恭敬供养,与佛无异,以是因缘获无上果。”
尔时,世尊即为演说陀罗尼曰:
“怛?┧?∩就永?恪?於嗬?恪∷杖???咨?芏摺∷漳敲础∷詹Ю?咨?芏弑鞘乓舶下蕖∪?滓膊Ю?咨魅簟∷瞻ⅰ?蹿?∩魅裟悄┑住?觳ǖ?恪“⒎ツ悄┑住“⑴?Φ?恪“㈨@毗耶诃??∈淦欧サ住∷漳崾?o多(引) 薄虎郡社(引) 阿毗婆[?+犬](引) 莎诃。”
佛告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句,若有菩萨能善安住能正受持者,当知是人若于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所发正愿无有穷尽,身亦不被刀杖、毒药、水火、猛兽之所损害。何以故?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是过去诸佛母、未来诸佛母、现在诸佛母。舍利子,若复有人以十阿僧企耶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奉施诸佛,及以上妙衣服饮食,种种供养经无数劫;若复有人,于此陀罗尼,乃至一句能受持者,所生之福,倍多于彼!何以故?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甚深法门,是诸佛母故。”
时,具寿舍利子及诸大众,闻是法已,皆大欢喜,咸愿受持。
如意宝珠品第十四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阿难陀曰:“汝等当知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远离一切灾厄,亦能遮止诸恶雷电,过去如来应正等觉所共宣说。我于今时,于此经中,亦为汝等大众宣说,能于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令得安乐。”
时诸大众及阿难陀,闻佛语已,各各至诚,瞻仰世尊,听受神咒。
佛言:“汝等谛听!于此东方有光明电王名阿揭多,南方有光明电王名设羝噜,西方有光明电王名主多光,北方有光明电王名苏多末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电王名字,及知方处者,此人即便远离一切怖畏之事,及诸灾横悉皆消殄。若于住处书此四方电王名者,于所住处无雷电怖,亦无灾厄及诸障恼,非时枉死悉皆远离。”
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怛?┧?∧沐裟沐裟沐簟∧崦翊锪ā≈狭??嚷?赡恪≈狭ㄊ?{波你 曷[口+洛]叉 曷[口+洛]叉。
“我某甲及此住处一切恐怖、所有苦恼、雷电霹雳乃至枉死,悉皆远离 莎诃。”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于佛前,略说如意宝珠神咒,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令得安乐,有大威力,所求如意。”即说咒曰:
“怛?┧?『鹊叟?鹊勰愫鹊邸〔Ю?咸寮Α〔Ю??丁里切) 蜜窒?选∈?崮眶婆?├觥〔Ю?派?苏活切)丽 安荼(入声)?寻爿?阉?平声) 帝 般荼??潘滥恪『?阳奢?引)?呀俦侠觥”?衣薅耒病〈锏啬科蟆£?口+洛]叉曷[口+洛]叉。
“我某甲,及此住处,一切恐怖所有苦恼,乃至枉死,悉皆远离。愿我莫见罪恶之事,常蒙圣观自在菩萨大悲威光之所护念 莎诃。”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菩萨,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说陀罗尼咒,名曰无胜,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有大威力,所求如愿。”即说咒曰:
“怛?┧?∧改隳改恪∧改崂瞿┑啄┑住∷漳┑啄??┑住≮???テ乓阅窍さ椎?引)波跛 跋折?{波你 恶蚶(火含切)??口+栗]荼(上)莎诃。
“世尊,我此神咒,名曰无胜拥护。若有男女一心受持,书写读诵,忆念不忘,我于昼夜常护是人,于一切恐怖乃至枉死,悉皆远离。”
尔时,索诃世界主梵天王,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亦有陀罗尼微妙法门,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有大威力,所求如愿。”即说咒曰:
“怛?┧?□道镥衾锏乩锷??“??滥Р祭觥“??烂茨┠岚??烂唇翼@ 补涩跛僧悉怛?选∩???/p>
“世尊,我此神咒,名曰梵治,悉能拥护持是咒者,令离忧恼及诸罪业,乃至枉死悉皆远离。”
尔时,帝释天主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亦有陀罗尼,名跋折罗扇你,是大明咒,能除一切恐怖厄难,乃至枉死悉皆远离,拔苦与乐利益人天。”即说咒曰:
“怛?┧?∨?闫爬?恪∨翔弈サ?汀∧ツ迥?打-丁+致][打-丁+致]你瞿哩 ?b陀哩?钶绷ā∧Φ顷?上)卜羯死 萨??侠?@(去)?淠饶┳〈鹈?於嗬?恪∧?舸棠愦锎棠慵祈紧???n 舍伐哩奢伐哩 莎诃。”
尔时,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有神咒,名施一切众生无畏,于诸苦恼常为拥护,令得安乐,增益寿命,无诸患苦,乃至枉死,悉皆远离。”即说咒曰:
“怛?┧?〔股?铡∷詹股?铡《让床?o呵丽 阿离耶钵喇设悉帝 扇帝涅目帝忙揭例?睹帝 悉哆鼻帝 莎诃。”
尔时,复有诸大龙王,所谓末那斯龙王、电光龙王、无热池龙王、电舌龙王、妙光龙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亦有如意宝珠陀罗尼,能遮恶电,除诸恐怖,能于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有大威力所求如愿,乃至枉死悉皆远离,一切毒药皆令止息,一切造作蛊道咒术不吉祥事悉令除灭。我今以此神咒奉献世尊,唯愿哀愍慈悲纳受,当令我等离此龙趣,永舍悭贪。何以故?由此悭贪,于生死中受诸苦恼。我等愿断悭贪种子!”即说咒曰:
“怛?┧?“⒄?选“⒛?寻⒚?口+栗]帝 恶叉裔阿弊裔 奔尼钵?o耶法帝 萨婆波跛 钵喇苫摩尼裔 莎诃 阿离裔般豆苏波尼裔 莎诃。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口中说此陀罗尼明咒,或书经卷,受持读诵,恭敬供养者,终无雷电霹雳及诸恐怖苦恼忧患,乃至枉死悉皆远离,所有毒药蛊魅厌祷,害人虎狼师子毒蛇之类,乃至蚊虻悉不为害。”
尔时,世尊普告大众:“善哉!善哉!此等神咒皆有大力,能随众生心所求事,悉令圆满,为大利益,除不至心。汝等勿疑!”
时,诸大众闻佛语已,欢喜信受。
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一
尔时,大辩才天女于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有法师,说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者,我当益其智慧,具足庄严言说之辩。若彼法师,于此经中文字句义所有忘失,皆令忆持能善开悟,复与陀罗尼总持无碍。又此《金光明最胜王经》,为彼有情已于百千佛所种诸善根常受持者,于赡部洲,广行流布,不速隐没。复令无量有情闻是经典,皆得不可思议捷利辩才无尽大慧,善解众论及诸伎术,能出生死,速趣无上正等菩提,于现世中增益寿命,资身之具悉令圆满。
“世尊,我当为彼持经法师及余有情,于此经典乐听闻者,说其咒药洗浴之法。彼人所有恶星灾变,与初生时星属相违、疫病之苦、斗诤战阵、恶梦鬼神、蛊毒厌魅、咒术起尸,如是诸恶为障难者,悉令除灭。诸有智者,应作如是洗浴之法,当取香药三十二味,所谓:
“菖蒲(跋者) 牛黄(瞿卢折娜) 苜蓿香(塞毕力迦) 麝香(莫诃婆伽) 雄黄(末[木+奈]眵罗) 合昏树(尸利洒) 白及(因达??认ざ? 芎?(?莫迦) 苟杞根(苫弭) 松脂(室利薜瑟得迦) 桂皮(咄者) 香附子(目?哆) 沉香(恶揭噜) ?钐??钐茨? 零凌香(多揭罗) 丁子(索瞿者) 郁金(茶矩么) 婆律膏(揭罗娑) 苇香(捺剌柁) 竹黄([勿+?]路战娜) 细豆蔻(苏泣迷罗) 甘松(弭苫哆) 藿香(钵怛罗) 茅根香(?焓?? 叱脂(萨洛计) 艾纳(世黎也) 安息香(窭具?{) 芥子(萨利杀跛) 马芹(叶婆你) 龙华须(那伽鸡萨罗) 白胶(萨折罗婆) 青木(矩瑟?? 皆等分。
“以布洒星日,一处捣筛,取其香末,当以此咒咒一百八遍,咒曰:
“怛?┧?∷掌?醯邸∑?醯燮?跫啤〗倌︹蚶铩∩膳??口+?]滞 郝羯喇滞 因达??^利腻 铄羯[口+?]滞 钵设侄?选“⒎サ佐上浮〖颇染囟镁囟谩〗佩缺抢觥〗俦?呀俦?选〗倥??┑?丁里切) 尸罗末底删底度??┑桌铩〔ǚワ襞现?选∈?咽?选∪?紫ぬ弭啤∩???/p>
“若乐如法洗浴时, 应作坛场方八肘,
可于寂静安隐处, 念所求事不离心。
应涂牛粪作其坛, 于上普散诸华彩,
当以净洁金银器, 盛满美味并乳蜜。
于彼坛场四门所, 四人守护法如常,
令四童子好严身, 各于一角持瓶水。
于此常烧安息香, 五音之乐声不绝,
幡盖庄严悬缯彩, 安在坛场之四边。
复于场内置明镜, 利刀兼箭各四枚,
于坛中心埋大盆, 应以漏版安其上。
用前香末以和汤, 亦复安在于坛内,
既作如斯布置已, 然后诵咒结其坛。
“结界咒曰:
“怛?┧?☆O喇计 娜也泥(去) ??选″?训o?哑笃?选∩???/p>
“如是结界已, 方入于坛内,
咒水三七遍, 散洒于四方。
次可咒香汤, 满一百八遍,
四边安幔障, 然后洗浴身。
“咒水咒汤咒曰:
“怛?┧?一) 索揭智(二) 毗揭智(三) 毗揭荼伐底(四) 莎诃(五)。
“若洗浴讫,其洗浴汤及坛场中供养饮食,弃河池内,余皆收摄。如是浴已,方著净衣。既出坛场,入净室内,咒师教其发弘誓愿:永断众恶,常修诸善,于诸有情兴大悲心。以是因缘,当获无量随心福报。复说颂曰:
“若有病苦诸众生, 种种方药治不差,
若依如是洗浴法, 并复读诵斯经典,
常于日夜念不散, 专想殷勤生信心,
所有患苦尽消除, 解脱贫穷足财宝,
四方星辰及日月, 威神拥护得延年,
吉祥安隐福德增, 灾变厄难皆除遣。
“次诵护身咒三七遍,咒曰:
“怛?┧?∪?铡∨??铡∩??∷鹘抑团?抑汀∩??∨?逸?亭耶切) 伐底 莎诃 娑揭??∪?蕉嘁病∩??∪?ㄍ印∧Χ嘁病∩??∧?{建?饕病∩??“⒉??卸摺∨?口+梨]耶也 莎诃 ?淠??哆 三步多也 莎诃 阿你蜜?{ 薄怛??病∩??∧馅颖≠しザ肌“??滥π础∩??∧馅尤???苏活切)底 莫诃提鼻裔 莎诃 悉甸睹漫(此云成就我某甲)曼怛??ц蕖∩??♀蚶?秘蛑抖摺“??滥ε?旅病∩??!?/p>
尔时,大辩才天女,说洗浴法坛场咒已,前礼佛足,白佛言:“世尊,若有?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书写流布是妙经王,如说行者,若在城邑聚落、旷野山林、僧尼住处,我为是人将诸眷属,作天伎乐来诣其所而为拥护,除诸病苦、流星变怪、疫疾斗诤、王法所拘、恶梦恶神为障碍者,蛊道厌术悉皆除殄,饶益是等持经之人。?刍等众及诸听者,皆令速渡生死大海,不退菩提。”
尔时,世尊闻是说已,赞辩才天女言:“善哉!善哉!天女,汝能安乐利益无量无边有情,说此神咒及以香水坛场法式,果报难思!汝当拥护最胜经王,勿令隐没,常得流通。”
尔时,大辩才天女礼佛足已,还复本座。
尔时,法师授记?x陈如婆罗门,承佛威力于大众前,赞请辩才天女曰:
“聪明勇进辩才天, 人天供养悉应受,
名闻世间遍充满, 能与一切众生愿。
依高山顶胜住处, 葺茅为室在中居,
恒结软草以为衣, 在处常翘于一足。
诸天大众皆来集, 咸同一心申赞请,
唯愿智慧辩才天, 以妙言词施一切。”
尔时,辩才天女即便受请,为说咒曰:
“怛?┧?∧?阎?选“⒎サ邸“⒎ミ阜サ住≤坝??-木+上]名具[?-木+上] 名具罗伐底 鸯具师末?o只三末底 毗三末底恶近(入)?o莫近?o 怛??弧♀??叻サ住≈手柿ㄊ依锩劾铩∧┠训仃?去声)末?o只 八???毕?o裔 卢迦逝瑟?(丑世切) 卢迦失?焉??÷?缺?o裔 悉[?+犬]跋?o帝 毗么目企(轻利切) 输只折?o 阿钵?o底喝帝 阿钵喇底喝哆勃地 南母只南母只 莫诃提鼻 钵喇底近(入)?o昏(火恨切)?? 南摩塞迦??∥夷臣撞?卮锪ㄉ?洹〔?匕⒉Ю?缀榷摺∑?上)跋睹 市婆谜毗输?┒谩∩嵯も??渎峰取÷???系缅取″孺疽?厥?♀?┧?∧??Ю?疟恰?淅锩劾?涿劾铩∨?劾?妹詹?亍∥夷臣撞?厥涮帷”≠しサ闾崤?妗∪?匏?苏活切)点(丁焰切) 羯??鲁家)滞鸡由?选〖τ??┑住?淅锩劾?淅锩劾铩“⑵炮??簟∧??岜恰〔?尤?勰取〈锬θ?勰取∩?と?勰取∫虼???勰取“相??萨帝娜 裔芦鸡萨底婆地娜 羝钐(引)萨帝娜 萨底伐者泥娜 阿婆诃耶弭 莫诃提鼻 ?淞?哿?淞?哿ā∨?劾?谩∥夷臣撞?亍∧馅颖≠しサ?丁利切) 莫诃提鼻萨??岬住∠さ槎谩÷????用帧∩??!?/p>
尔时,辩才天女说是咒已,告婆罗门言:“善哉!大士,能为众生,求妙辩才及诸珍宝、神通智慧,广利一切,速证菩提。如是应知,受持法式。”即说颂曰:
“先可诵此陀罗尼, 令使纯熟无谬失,
归敬三宝诸天众, 请求加护愿随心。
敬礼诸佛及法宝, 菩萨独觉声闻众,
次礼梵王并帝释, 及护世者四天王,
一切常修梵行人, 悉可至诚殷重敬。
可于寂静兰若处, 大声诵前咒赞法,
应在佛像天龙前, 随其所有修供养。
于彼一切众生类, 发起慈悲哀愍心,
世尊妙相紫金身, 系想正念心无乱。
世尊护念说教法, 随彼根机令习定,
于其句义善思惟, 复依空性而修习。
应在世尊形像前, 一心正念而安坐,
即得妙智三摩地, 并获最胜陀罗尼。
如来金口演说法, 妙响调伏诸人天,
舌相随缘现希有, 广长能覆三千界,
如是诸佛妙音声, 至诚忆念心无畏。
诸佛皆由发弘愿, 得此舌相不思议,
宣说诸法皆非有, 譬如虚空无所著,
诸佛音声及舌相, 系念思量愿圆满。
若见供养辩才天, 或见弟子随师教,
授此秘法令修学, 尊重随心皆得成。
若人欲得最上智, 应当一心持此法,
增长福智诸功德, 必定成就勿生疑。
若求财者得多财, 求名称者获名称,
求出离者得解脱, 必定成就勿生疑。
无量无边诸功德, 随其内心之所愿,
若能如是依行者, 必得成就勿生疑。
当于净处著净衣, 应作坛场随大小,
以四净瓶盛美味, 香华供养可随时。
悬诸缯彩并幡盖, 涂香末香遍严饰,
供养佛及辩才天, 求见天身皆遂愿。
应三七日诵前咒, 可对大辩天神前,
若其不见此天神, 应更用心经九日。
于后夜中犹不见, 更求清净胜妙处,
如法应画辩才天, 供养诵持心无舍。
昼夜不生于懈怠, 自利利他无穷尽,
所获果报施群生, 于所求愿皆成就。
若不遂意经三月, 六月九月或一年,
殷勤求请心不移, 天眼他心皆悉得。”
尔时,?x陈如婆罗门闻是说已,欢喜踊跃叹未曾有,告诸大众作如是言:“汝等人天一切大众,如是当知,皆一心听。我今更欲依世谛法,赞彼胜妙辩才天女。”即说颂曰:
“敬礼天女那罗延, 于世界中得自在,
我今赞叹彼尊者, 皆如往昔仙人说。
吉祥成就心安隐, 聪明惭愧有名闻,
为母能生于世间, 勇猛常行大精进。
于军阵处战恒胜, 长养调伏心慈忍,
现为阎罗之长姊, 常著青色野蚕衣。
好丑容仪皆具有, 眼目能令见者怖,
无量胜行超世间, 归信之人咸摄受。
或在山岩深险处, 或居坎窟及河边,
或在大树诸丛林, 天女多依此中住。
假使山林野人辈, 亦常供养于天女,
以孔雀羽作幡旗, 于一切时常护世。
师子虎狼恒围绕, 牛羊鸡等亦相依,
振大铃铎出音声, 频陀山众皆闻响。
或执三戟头圆髻, 左右恒持日月旗,
黑月九日十一日, 于此时中当供养。
或现婆苏大天女, 见有斗战心常愍,
观察一切有情中, 天女最胜无过者。
权现牧牛欢喜女, 与天战时常得胜,
能久安住于世间, 亦为和忍及暴恶。
大婆罗门四明法, 幻化咒等悉皆通,
于天仙中得自在, 能为种子及大地。
诸天女等集会时, 如大海潮必来应,
于诸龙神药叉众, 咸为上首能调伏。
于诸女中最梵行, 出言犹如世间主,
于王住处如莲华, 若在河津喻桥筏。
面貌犹如盛满月, 具足多闻作依处,
辩才胜出若高峰, 念者皆与为洲渚。
阿苏罗等诸天众, 咸共称赞其功德,
乃至千眼帝释主, 以殷重心而观察。
众生若有希求事, 悉能令彼速得成,
亦令聪辩具闻持, 于大地中为第一。
于此十方世界中, 如大灯明常普照,
乃至神鬼诸禽兽, 咸皆遂彼所求心。
于诸女中若山峰, 同昔仙人久住世,
如少女天常离欲, 实语犹如大世主。
普见世间差别类, 乃至欲界诸天宫,
唯有天女独称尊, 不见有情能胜者。
若于战阵恐怖处, 或见堕在火坑中,
河津险难贼盗时, 悉能令彼除怖畏。
或被王法所枷缚, 或为怨仇行杀害,
若能专注心不移, 决定解脱诸忧苦。
于善恶人皆拥护, 慈悲愍念常现前,
是故我以至诚心, 稽首归依大天女。”
尔时,婆罗门复以咒赞天女曰:
“敬礼敬礼世间尊, 于诸母中最为胜,
三种世间咸供养, 面貌容仪人乐观。
种种妙德以严身, 目如修广青莲叶,
福智光明名称满, 譬如无价末尼珠。
我今赞叹最胜者, 悉能成办所求心,
真实功德妙吉祥, 譬如莲华极清净。
身色端严皆乐见, 众相希有不思议,
能放无垢智光明, 于诸念中为最胜。
犹如师子兽中上, 常以八臂自庄严,
各持弓箭刀槊斧, 长杵铁轮并?索。
端正乐见如满月, 言词无滞出和音,
若有众生心愿求, 善事随念令圆满。
帝释诸天咸供养, 皆共称赞可归依,
众德能生不思议, 一切时中起恭敬。
“莎诃(此上咒诵是咒亦是赞。若持咒时必先诵之)。
“若欲祈请辩才天, 依此咒赞言词句,
晨朝清净至诚诵, 于所求事悉随心。”
尔时,佛告婆罗门:“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众生施与安乐,赞彼天女请求加护,获福无边(此品咒法有略有广,或开或合,前后不同。梵本既多,但依一译,后勘者知之)。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八
大辩才天女品第十五之二
尔时,?x陈如婆罗门,说上赞叹及咒赞法,赞辩才天女已,告诸大众:“仁等,若欲请辩才天女哀愍加护,于现世中得无碍辩,聪明大智巧妙言词,博综奇才论议文饰,随意成就无疑滞者,应当如是至诚殷重而请召言:
“南谟佛陀也!南谟达摩也!南谟僧伽也!南谟诸菩萨众、独觉、声闻、一切贤圣!过去、现在十方诸佛,悉皆已习真实之语,能随顺说,当机实语,无虚诳语,已于无量俱胝大劫常说实语,有实语者悉皆随喜,以不妄语故,出广长舌能覆于面,覆赡部洲及四天下,能覆一千、二千、三千世界,普覆十方世界圆满周遍不可思议,能除一切烦恼炎热。敬礼敬礼一切诸佛如是舌相!愿我某甲,皆得成就微妙辩才,至心归命。
“敬礼诸佛妙辩才, 诸大菩萨妙辩才,
独觉圣者妙辩才, 四向四果妙辩才,
四圣谛语妙辩才, 正行正见妙辩才,
梵众诸仙妙辩才, 大天乌摩妙辩才,
塞建陀天妙辩才, 摩那斯王妙辩才,
聪明夜天妙辩才, 四大天王妙辩才,
善住天子妙辩才, 金刚密主妙辩才,
吠率怒天妙辩才, 毗摩天女妙辩才,
侍数天神妙辩才, 室?o天女妙辩才,
室?o末多妙辩才, 醯哩言词妙辩才,
诸母大母妙辩才, 诃哩底母妙辩才,
诸药叉神妙辩才, 十方诸王妙辩才,
所有胜业资助我, 令得无穷妙辩才!
敬礼无欺诳, 敬礼解脱者,
敬礼离欲人, 敬礼舍缠盖,
敬礼心清净, 敬礼光明者,
敬礼真实语, 敬礼无尘习,
敬礼住胜义, 敬礼大众生,
敬礼辩才天, 令我词无碍!
愿我所求事, 皆悉速成就,
无病常安隐, 寿命得延长,
善解诸明咒, 勤修菩提道,
广饶益群生, 求心愿早遂!
我说真实语, 我说无诳语,
天女妙辩才, 令我得成就!
唯愿天女来, 令我语无滞,
速入身口内, 聪明足辩才!
愿令我舌根, 当得如来辩,
由彼语威力, 调伏诸众生!
我所出语时, 随事皆成就,
闻者生恭敬, 所作不唐捐!
若我求辩才, 事不成就者,
天女之实语, 皆悉成虚妄!
有作无间罪, 佛语令调伏,
及以阿罗汉, 所有报恩语,
舍利子目连, 世尊众第一,
斯等真实语, 愿我皆成就!
我今皆召请, 佛之声闻众,
皆愿速来至, 成就我求心!
所求真实语, 皆愿无虚诳,
上从色究竟, 及以净居天,
大梵及梵辅, 一切梵王众,
乃至遍三千, 索诃世界主,
并及诸眷属, 我今皆请召,
唯愿降慈悲, 哀怜同摄受!
他化自在天, 及以乐变化,
睹史多天众, 慈氏当成佛,
夜摩诸天众, 及三十三天,
四大王众天, 一切诸天众,
地水火风神, 依妙高山住,
七海山神众, 所有诸眷属,
满财及五顶, 日月诸星辰。
如是诸天众, 令世间安隐,
斯等诸天神, 不乐作罪业。
敬礼鬼子母, 及最小爱儿,
天龙药叉众, 乾闼阿苏罗,
及以紧那罗, 莫呼洛伽等。
我以世尊力, 悉皆申请召,
愿降慈悲心, 与我无碍辩!
一切人天众, 能了他心者,
皆愿加神力, 与我妙辩才!
乃至尽虚空, 周遍于法界,
所有含生类, 与我妙辩才!”
尔时,辩才天女闻是请已,告婆罗门言:“善哉!大士,若有男子、女人,能依如是咒及咒赞,如前所说受持法式,归敬三宝,虔心正念,于所求事皆不唐捐。兼复受持读诵此《金光明》微妙经典,所愿求者,无不果遂,速得成就,除不至心。”
时,婆罗门深心欢喜,合掌顶受。
尔时,佛告辩才天女:“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流布是妙经王,拥护所有受持经者,及能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说如是法,施与辩才不可思议,得福无量,诸发心者速趣菩提。”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尔时,大吉祥天女即从座起,前礼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若见有?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者,我当专心恭敬供养此等法师,所谓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一切所须资具,皆令圆满无有乏少。若昼若夜,于此经王所有句义,观察思量,安乐而住,令此经典于赡部洲广行流布。为彼有情已于无量百千佛所种善根者,常使得闻不速隐没。复于无量百千亿劫,当受人天种种胜乐,常得丰稔,永除饥馑,一切有情恒受安乐,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未来世速证无上大菩提果,永绝三?T轮回苦难。
“世尊,我念过去有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具足,我于彼所种诸善根。由彼如来慈悲愍念威神力故,令我今日,随所念处、随所视方、随所至国,能令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快乐,乃至所须衣服、饮食、资生之具,金银、琉璃、?磲、玛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悉令充足。若复有人,至心读诵是《金光明最胜王经》,亦当日日烧众名香及诸妙华,为我供养彼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应正等觉;复当每日于三时中称念我名,别以香华及诸美食供养于我,亦常听受此妙经王,得如是福。”而说颂曰:
“由能如是持经故, 自身眷属离诸衰,
所须衣食无乏时, 威光寿命难穷尽。
能令地味常增长, 诸天降雨随时节,
令诸天众咸欢悦, 及以园林谷果神,
丛林果树并滋荣, 所有苗稼咸成就,
欲求珍财皆满愿, 随所念者遂其心!”
佛告大吉祥天女:“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忆念昔因,报恩供养,利益安乐无边众生,流布是经,功德无尽。”
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第十七
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薜室罗末??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华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若复有人,欲求五谷日日增多,仓库盈溢者,应当发起敬信之心,净治一室,瞿摩涂地,应画我像,种种璎珞周匝庄严;当洗浴身,著净衣服,涂以名香,入净室内,发心为我每日三时,称彼佛名及此经名号,而申礼敬:南谟琉璃金山宝华光照吉祥功德海如来!持诸香华及以种种甘美饮食,至心奉献;亦以香华及诸饮食,供养我像;复持饮食,散掷余方,施诸神等,实言邀请大吉祥天,发所求愿:若如所言是不虚者,于我所请勿令空尔。于时吉祥天女,知是事已便生愍念,令其宅中财谷增长。即当诵咒请召于我,先称佛名及菩萨名字,一心敬礼:
“南谟一切十方三世诸佛 南谟宝髻佛 南谟无垢光明宝幢佛 南谟金幢光佛 南谟百金光藏佛 南谟金盖宝积佛 南谟金华光幢佛 南谟大灯光佛 南谟大宝幢佛 南谟东方不动佛 南谟南方宝幢佛 南谟西方无量寿佛 南谟北方天鼓音王佛 南谟妙幢菩萨 南谟金光菩萨 南谟金藏菩萨 南谟常啼菩萨 南谟法上菩萨 南谟善安菩萨。
“敬礼如是佛菩萨已,次当诵咒请召我大吉祥天女。由此咒力,所求之事皆得成就。”即说咒曰:
“南谟室?o莫诃天女 怛?┧?〔?o脯[口+律]??折?选∪??多+?] 达?o设泥(去声下皆同) 莫诃毗诃??亿小∪??吲?寄┠唷∧??壤镆病〔Ю?咨?鞑?唷∪?蓬O他婆弹泥 苏钵喇底晡?选’z耶娜达摩多 莫诃毗俱比帝 莫诃迷咄噜 邬波僧?漪啤∧???o使 苏僧近(入声)里 ?漪迫??囝O他 阿奴波刺泥 莎诃。
“世尊,若人诵持如是神咒请召我时,我闻请已即至其所,令愿得遂。世尊,是灌顶法句,定成就句,真实之句,无虚诳句,是平等行,于诸众生是正善根。若有受持读诵咒者,应七日七夜受八支戒,于晨朝时,先嚼齿木净澡漱已;及于晡后,香华供养一切诸佛,自陈其罪,当为己身及诸含识回向发愿,令所希求速得成就。净治一室,或在空闲阿兰若处,瞿摩为坛,烧?钐聪悖???┭?V靡皇ぷ??Ω亲?希?灾蠲??剂刑衬冢?Φ敝列乃谐智爸湎M?抑痢N矣诙?保?幢慊つ罟鄄焓侨耍?慈肫涫遥?妥????芷涔┭?4邮且院螅?绷畋巳擞谒?沃校?眉?谖遥?嫠?笫乱允蹈嬷?H艟勐淇赵蠹吧?〈Γ?嫠?笳撸?粤钤猜?=稹⒁?⒉票Α⑴Q蚬嚷蟆⒁?骋路??缘盟嫘氖苤羁炖帧<鹊萌缡鞘っ罟?ǎ?币陨戏止┭??Γ?笆┯谖遥?阈薹ɑ幔?柚钜?巢剂邢慊?<裙┭?眩??泄┭??踔?≈备次?┭??业敝丈沓W∮诖耍?祷な侨肆钗捭诜Γ?嫠?G笙そ猿埔狻R嗟笔笔备?闷斗Γ?挥︺ハФ牢?荷恚?6潦蔷?┭?痪??币源烁F帐┮磺谢叵蚱刑幔?赋錾?溃?俚媒馔选!?br>
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吉祥天女,汝能如是流布此经,不可思议,自他俱益。”
坚牢地神品第十八
尔时,坚牢地神即于众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最胜王经》,若现在世、若未来世,若在城邑聚落、王宫楼观,及阿兰若山泽空林,有此经王流布之处。世尊,我当往诣其所,供养恭敬,拥护流通。若有方处,为说法师敷置高座,演说经者,我以神力不现本身,在于座所顶戴其足。我得闻法,深心欢喜,得餐法味,增益威光,庆悦无量;自身既得如是利益,亦令大地深十六万八千?缮那,至金刚轮际,令其地味悉皆增益;乃至四海所有土地亦使肥浓,田畴沃壤倍胜常日;亦复令此赡部洲中江河池沼,所有诸树药草丛林,种种华果根茎枝叶,及诸苗稼,形相可爱,众所乐观,色香具足,皆堪受用。若诸有情,受用如是胜饮食已,长命色力诸根安隐,增益光辉,无诸痛恼,心慧勇健,无不堪能。又此大地凡有所须,百千事业悉皆周备。
“世尊,以是因缘,诸赡部洲安隐丰乐,人民炽盛无诸衰恼,所有众生皆受安乐;既受如是身心快乐,于此经王深加爱敬,所在之处,皆愿受持、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又复于彼说法大师法座之处,悉皆往彼,为诸众生劝请说是最胜经王。何以故?世尊,由说此经,我之自身并诸眷属咸蒙利益,光辉气力、勇猛威势、颜容端正,倍胜于常。世尊,我坚牢地神蒙法味已,令赡部洲纵广七千?缮那地,皆悉沃壤,乃至如前,所有众生皆受安乐。是故,世尊,时彼众生为报我恩,应作是念:‘我当必定听受是经,恭敬供养,尊重赞叹。’作是念已,即从住处城邑聚落舍宅空地,诣法会所,顶礼法师,听受是经;既听受已,各还本处,心生庆喜,共作是言:‘我等今者得闻甚深无上妙法,即是摄受不可思议功德之聚。由经力故,我等当值无量无边百千俱胝那庾多佛,承事供养,永离三?T极苦之处。复于来世百千生中常生天上,及在人间受诸胜乐。’时彼诸人各还本处,为诸人众说是经王,若一喻、一品、一昔因缘、一如来名、一菩萨名、一四句颂、或复一句,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乃至首题名字。世尊,随诸众生所住之处,其地悉皆沃壤肥浓过于余处。凡是土地所生之物,悉得增长滋茂广大,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多饶珍财,好行惠施,心常坚固深信三宝。”
作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坚牢地神曰:“若有众生,闻是《金光明最胜经王》乃至一句,命终之后,当得往生三十三天及余天处。若有众生,为欲供养是经王故,庄严宅宇,乃至张一伞盖,悬一缯幡,由是因缘,六天之上如念受生,七宝妙宫随意受用,各各自然有七千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受不可思议殊胜之乐。”
作是语已,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以是因缘,若有四众升于法座说是法时,我当昼夜拥护是人,自隐其身,在于座所顶戴其足。世尊,如是经典为彼众生已于百千佛所种善根者,于赡部洲流布不灭。是诸众生听斯经者,于未来世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天上人中常受胜乐,得遇诸佛,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历三?T生死之苦。”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能利人天安乐一切。若有男子、女人及诸四众,欲得亲见我真身者,应当至心持此陀罗尼,随其所愿皆悉遂心,所谓资财珍宝伏藏,及求神通长年妙药,并疗众病,降伏怨敌制诸异论。当于净室安置道场,洗浴身已,著鲜洁衣,踞草座上,于有舍利尊像之前,或有舍利制底之所,烧香散华,饮食供养,于白月八日布洒星合,即可诵此请召之咒:
“怛?┧?≈焕镏焕铩≈鬣嘀鬣唷【溧嗑溧唷【兄?兄?《弥?弥?「口?上)缚诃 伐舍伐舍 莎诃。
“世尊,此之神咒,若有四众诵一百八遍,请召于我,我为是人即来赴请。又复世尊,若有众生,欲得见我现身共语者,亦应如前安置法式诵此神咒:
“怛?┧?☆O折泥(去) 颉力刹泥室尼达哩诃诃??洹∏?唷》?选∩???/p>
“世尊,若人持此咒时,应诵一百八遍并诵前咒,我必现身,随其所愿悉得成就,终不虚然。若欲诵此咒时,先诵护身咒曰:
“怛?┧?∧闶依铩∧┥狒?打-丁+致]捺[打-丁+致]矩[打-丁+致] 勃地(上)勃地丽 底[打-丁+致]婢[打-丁+致]矩句[打-丁+致] ?移?上)只哩 莎诃。
“世尊,诵此咒时取五色线,诵咒二十一遍,作二十一结,系在左臂肘后,即便护身无有所惧。若有至心诵此咒者,所求必遂。我不妄语,我以佛法僧宝而为要契,证知是实。”
尔时,世尊告地神曰:“善哉!善哉!汝能以是实语神咒,护此经王及说法者。以是因缘,令汝获得无量福报。”
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第十九
尔时,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并与二十八部药叉诸神,于大众中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经》王,若现在世及未来世,所在宣扬流布之处,若于城邑聚落山泽空林,或王宫殿,或僧住处。世尊,我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并与二十八部药叉诸神俱诣其所,各自隐形,随处拥护彼说法师,令离衰恼,常受安乐。及听法者,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于此经中乃至受持一四句颂,或持一句,或此经王首题名号,及此经中一如来名、一菩萨名,发心称念恭敬供养者,我当救护摄受,令无灾横,离苦得乐。
“世尊,何故我名正了知?此之因缘,是佛亲证。我知诸法,我晓一切法,随所有一切法,如所有一切法,诸法种类体性差别。世尊,如是诸法我能了知。我有难思智光,我有难思智炬,我有难思智行,我有难思智聚,我于难思智境,而能通达。世尊,如我于一切法,正知正晓正觉,能正观察。世尊,以是因缘,我药叉大将名正了知。以是义故,我能令彼说法之师,言词辩了具足庄严,亦令精气从毛孔入,身力充足,威神勇健,难思智光皆得成就,得正忆念无有退屈,增益彼身令无衰减,诸根安乐常生欢喜。以是因缘,为彼有情已于百千佛所植诸善根修福业者,于赡部洲广宣流布不速隐没。彼诸有情闻是经已,得不可思议大智光明,及以无量福智之聚,于未来世当受无量俱胝那庾多劫不可思量人天胜乐,常与诸佛共相值遇,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阎罗之界、三?T极苦不复经过。”
尔时,正了知药叉大将白佛言:“世尊,我有陀罗尼,今对佛前亲自陈说,为欲饶益怜愍诸有情故。”即说咒曰:
“南谟佛陀(引)耶 南谟达摩(引)耶 南谟僧伽(引)耶 南谟跋???火含切)摩耶 南谟因达???∧馅诱圻袜?∧???^喃 怛?┧??淞?淞ā″袅ㄥ袅?牧ā∧??牧ā〗⊥恿ā∧??⊥恿ā〈锫掊麸簟∧??锫掊麸簟〉ポ鼻?暗?去音) 诃诃诃诃诃 ?????洹『艉艉艉艉簟『郝酬济睁年济铡≌哒哒哒摺≈恢恢恢弧≈髦髦髦鳌?钶鄙?之涉切)钵?{ 尸揭??上音) 尸揭???斓咨??洹”≠よ笊?鞫?????/p>
“若复有人于此明咒能受持者,我当给与资生乐具、饮食衣服、华果珍异。或求男女、童男童女,金银珍宝诸璎珞具,我皆供给,随所愿求令无阙乏。此之明咒有大威力,若诵咒时,我当速至其所,令无障碍随意成就。若持此咒时,应知其法,先画一铺,僧慎尔耶药叉形像高四五尺,手执?镩。于此像前作四方坛,安四满瓶蜜水,或沙糖水,涂香、?香、烧香及诸华?。又于坛前作地火炉,中安炭火,以苏摩芥子,烧于炉中。口诵前咒,一百八遍,一遍一烧。乃至我药叉大将,自来现身,问咒人曰:‘尔何所须意所求者?’即以事答,我即随言:‘于所求事皆令满足。’或须金银及诸伏藏,或欲神仙乘空而去,或求天眼通,或知他心事,于一切有情随意自在,令断烦恼,速得解脱,皆得成就。”
尔时,世尊告正了知药叉大将曰:“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利益一切众生,说此神咒,拥护正法,福利无边。”
王法正论品第二十
尔时,此大地神女,名曰坚牢,于大众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于诸国中为人王者,若无正法,不能治国安养众生,及以自身长居胜位。唯愿世尊,慈悲哀愍,当为我说王法正论治国之要,令诸人王得闻法已,如说修行,正化于世,能令胜位永保安宁,国内人民咸蒙利益。”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坚牢地神曰:“汝当谛听!过去有王,名力尊幢。其王有子,名曰妙幢,受灌顶位。未久之顷,尔时父王告妙幢言:‘有王法正论,名天主教法。我于昔时,受灌顶位而为国主,我之父王名智力尊幢,为我说是王法正论。我依此论,于二万岁善治国土,我不曾忆起一念心行于非法。汝于今日亦应如是,勿以非法而治于国。云何名为王法正论?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尔时,力尊幢王即为其子,以妙伽他说正论曰:
“我说王法论, 利安诸有情,
为断世间疑, 灭除众过失。
一切诸天主, 及以人中王,
当生欢喜心, 合掌听我说。
往昔诸天众, 集在金刚山,
四王从座起, 请问于大梵:
‘梵主最胜尊, 天中大自在,
愿哀愍我等, 为断诸疑惑。
云何处人世, 而得名为天?
复以何因缘, 号名曰天子?
云何生人间, 独得为人主?
云何在天上, 复得作天王?’
如是护世间, 问彼梵王已,
尔时梵天主, 即便为彼说:
‘护世汝当知, 为利有情故,
问我治国法, 我说应善听。
由先善业力, 生天得作王,
若在于人中, 统领为人主。
诸天共加护, 然后入母胎,
既至母胎中, 诸天复守护。
虽生在人世, 尊胜故名天,
由诸天护持, 亦得名天子。
三十三天主, 分力助人王,
及一切诸天, 亦资自在力,
除灭诸非法, 恶业令不生,
教有情修善, 使得生天上。
人及苏罗众, 并?b闼婆等,
罗刹?畈杪蓿?∠そ宰拾肓Γ?br>
父母资半力, 令舍恶修善,
诸天共护持, 示其诸善报。
若造诸恶业, 令于现世中,
诸天不护持, 示其诸恶报。
国人造恶业, 王舍不禁制,
斯非顺正理, 治摈当如法。
若见恶不遮, 非法便滋长,
遂令王国内, 奸诈日增多。
王见国中人, 造恶不遮止,
三十三天众, 咸生忿怒心。
因此损国政, 谄伪行世间,
被他怨敌侵, 破坏其国土。
居家及资具, 积财皆散失,
种种谄诳生, 更互相侵夺。
由正法得王, 而不行其法,
国人皆破散, 如象踏莲池。
恶风起无恒, 暴雨非时下,
妖星多变怪, 日月蚀无光,
五谷众华果, 果实皆不成,
国土遭饥馑, 由王舍正法。
若王舍正法, 以恶法化人,
诸天处本宫, 见已生忧恼。
彼诸天王众, 共作如是言:
此王作非法, 恶党相亲附,
王位不久安! 诸天皆忿恨,
由彼怀忿故, 其国当败亡。
以非法教人, 流行于国内,
斗诤多奸伪, 疾疫生众苦。
天主不护念, 余天咸舍弃,
国土当灭亡, 王身受苦厄。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姊妹,
俱遭爱别离, 乃至身亡殁。
变怪流星堕, 二日俱时出,
他方怨贼来, 国人遭丧乱。
国所重大臣, 枉横而身死,
所爱象马等, 亦复皆散失。
处处有兵戈, 人多非法死,
恶鬼来入国, 疾疫遍流行。
国中最大臣, 及以诸辅相,
其心怀谄佞, 并悉行非法。
见行非法者, 而生于爱敬,
于行善法人, 苦楚而治罚。
由爱敬恶人, 治罚善人故,
星宿及风雨, 皆不以时行。
有三种过生, 正法当隐没,
众生无光色, 地肥皆下沉。
由敬恶轻善, 复有三种过,
非时降霜雹, 饥疫苦流行,
谷稼诸果实, 滋味皆损减,
于其国土中, 众生多疾病。
国中诸树木, 先生甘美果,
由斯皆损减, 苦涩无滋味。
先有妙园林, 可爱游戏处,
忽然皆枯悴, 见者生忧恼。
稻麦诸果实, 美味渐消亡,
食时心不喜, 何能长诸大?
众生光色减, 势力尽衰微,
食啖虽复多, 不能令饱足。
于其国界中, 所有众生类,
少力无勇势, 所作不堪能。
国人多疾患, 众苦逼其身,
鬼魅遍流行, 随处生罗刹。
若王作非法, 亲近于恶人,
令三种世间, 因斯受衰损。
如是无边过, 出在于国中,
皆由见恶人, 弃舍不治摈。
由诸天加护, 得作于国王,
而不以正法, 守护于国界。
若人修善行, 当得生天上;
若造恶业者, 死必堕三?T。
若王见国人, 纵其造过失,
三十三天众, 皆生热恼心。
不顺诸天教, 及以父母言,
此是非法人, 非王非孝子。
若于自国中, 见行非法者,
如法当治罚, 不应生舍弃。
是故诸天众, 皆护持此王,
以灭诸恶法, 能修善根故。
王于此世中, 必招于现报,
由于善恶业, 行舍劝众生。
为示善恶报, 故得作人王,
诸天共护持, 一切咸随喜。
由自利利他, 治国以正法,
见有谄佞者, 应当如法治。
假使失王位, 及以害命缘,
终不行恶法, 见恶而舍弃。
害中极重者, 无过失国位,
皆因谄佞人, 为此当治罚。
若有谄诳人, 当失于国位,
由斯损王政, 如象入华园。
天主皆?恨, 阿苏罗亦然,
以彼为人王, 不以法治国。
是故应如法, 治罚于恶人,
以善化众生, 不顺于非法。
宁舍于身命, 不随非法友,
于亲及非亲, 平等观一切。
若为正法王, 国内无偏党,
法王有名称, 普闻三界中。’
三十三天众, 欢喜作是言:
‘赡部洲法王, 彼即是我子,
以善化众生, 正法治于国,
劝行于正法, 当令生我宫。
天及诸天子, 及以苏罗众,
因王正法化, 常得心欢喜。
天众皆欢喜, 共护于人王,
众星依位行, 日月无乖度,
和风常应节, 甘雨顺时行,
苗实皆善成, 人无饥馑者。
一切诸天众, 充满于自宫,
是故汝人王, 七身弘正法。
应尊重法宝, 由斯众安乐,
常当亲正法, 功德自庄严。
眷属常欢喜, 能远离诸恶,
以法化众生, 恒令得安隐。
令彼一切人, 修行于十善,
率土常丰乐, 国土得安宁。
王以法化人, 善调于恶行,
常得好名称, 安乐诸众生。’”
尔时,大地一切人王及诸大众,闻佛说此古昔人王治国要法,得未曾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王法正论已,复告大众:“汝等应听,我今为汝,说其往昔奉法因缘。”即于是时,说伽他曰:
“我昔曾为转轮王, 舍此大地并大海,
四洲珍宝皆充满, 持以供养诸如来。
我于往昔无量劫, 为求清净真法身,
所爱之物皆悉舍, 乃至身命心无吝。
又于过去难思劫, 有正遍知名宝髻,
于彼如来涅??后, 有王出世名善生,
为转轮王化四洲, 尽大海际咸归伏。
有城名曰妙音声, 时彼轮王于此住,
夜梦闻说佛福智, 见有法师名宝积,
处座端严如日轮, 演说金光微妙典。
尔时彼王从梦觉, 生大欢喜充遍身,
至天晓已出王宫, 往诣?刍僧伽处,
恭敬供养圣众已, 即便问彼诸大众:
‘颇有法师名宝积, 功德成就化众生?’
尔时宝积大法师, 在一室中而住止,
正念诵斯微妙典, 端然不动身心乐。
时有?刍引导王, 至彼宝积所居处,
见在室中端身坐, 光明妙相遍其身。
白王此即是宝积, 能持甚深佛行处,
所谓微妙金光明, 诸经中王最第一。
时王即便礼宝积, 恭敬合掌而致请:
‘唯愿满月面端严, 为说金光微妙法。’
宝积法师受王请, 许为说此金光明,
周遍三千世界中, 诸天大众咸欢喜。
王于广博清净处, 奇妙珍宝而严饰,
上妙香水洒游尘, 种种杂华皆散布。
即于胜处敷高座, 悬缯幡盖以庄严,
种种?香及涂香, 香气芬馥皆周遍。
天龙修罗紧那罗, 莫呼洛伽及药叉,
诸天悉雨曼陀华, 咸来供养彼高座。
复有千万亿诸天, 乐闻正法俱来集,
法师初从本座起, 咸悉供养以天华。
是时宝积大法师, 净洗浴已著鲜服,
诣彼大众法座所, 合掌虔心而礼敬。
天主天众及天女, 悉皆共散曼陀华,
百千天乐难思议, 住在空中出妙响。
尔时宝积大法师, 即升高座跏趺坐,
念彼十方诸刹土, 百千万亿大慈尊,
遍及一切苦众生, 皆起平等慈悲念,
为彼请主善生故, 演说微妙金光明。
王既得闻如是法, 合掌一心唱随喜,
闻法希有泪交流, 身心大喜皆充遍。
于时国主善生王, 为欲供养此经故,
手持如意末尼宝, 发愿咸为诸众生,
今可于斯赡部洲, 普雨七宝璎珞具,
所有匮乏资财者, 皆得随心受安乐。
即便遍雨于七宝, 悉皆充足四洲中,
璎珞严身随所须, 衣服饮食皆无乏。
尔时国主善生王, 见此四洲雨珍宝,
咸持供养宝髻佛, 所有遗教?刍僧。
应知过去善生王, 即我释迦牟尼是!
为于昔时舍大地, 及诸珍宝满四洲。
昔时宝积大法师, 为彼善生说妙法,
因彼开演经王故, 东方现成不动佛!
以我曾听此经王, 合掌一言称随喜,
及施七宝诸功德, 获此最胜金刚身,
金光百福相庄严, 所有见者皆欢喜,
一切有情无不爱, 俱胝天众亦同然。
过去曾经九十九, 俱胝亿劫作轮王,
亦于小国为人王; 复经无量百千劫,
于无量劫为帝释, 亦复曾为大梵王,
供养十力大慈尊, 彼之数量难穷尽。
我昔闻经随喜善, 所有福聚量难知,
由斯福故证菩提, 获得法身真妙智。”
尔时,大众闻是说已,叹未曾有,皆愿奉持《金光明经》流通不绝。
诸天药叉护持品第二十二
尔时,世尊告大吉祥天女曰:“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欲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不可思议广大微妙供养之具而为奉献,及欲解了三世诸佛甚深行处。是人应当决定至心,随是经王所在之处,城邑聚落或山泽中,广为众生敷演流布。其听法者,应除乱想
,摄耳用心。”
于时世尊,即为彼天及诸大众,说伽他曰:
“若欲于诸佛, 不思议供养,
复了诸如来, 甚深境界者。
若见演说此, 最胜金光明,
应亲诣彼方, 至其所住处。
此经难思议, 能生诸功德,
无边大苦海, 解脱诸有情。
我观此经王, 初中后皆善,
甚深不可测, 譬喻无能比。
假使恒河沙, 大地尘海水,
虚空诸山石, 无能喻少分。
欲入深法界, 应先听是经,
法性之制底, 甚深善安住。
于斯制底内, 见我牟尼尊,
悦意妙音声, 演说斯经典。
由此俱胝劫, 数量难思议,
生在人天中, 常受胜妙乐。
若听是经者, 应作如是心:
我得不思议, 无边功德蕴。
假使大火聚, 满百?缮那,
为听此经王, 直过无辞苦。
既至彼住处, 得闻如是经,
能灭于罪业, 及除诸恶梦。
恶星诸变怪, 蛊道邪魅等,
得闻是经时, 诸恶皆舍离。
应严胜高座, 净妙若莲华,
法师处其上, 犹如大龙坐。
于斯安坐已, 说此甚深经,
书写及诵持, 并为解其义。
法师舍此座, 往诣余方所,
于此高座中, 神通非一相。
或见法师像, 犹在高座上,
或时见世尊, 及以诸菩萨,
或作普贤像, 或如妙吉祥,
或见慈氏尊, 身处于高座。
或见希奇相, 及以诸天像,
暂得睹容仪, 忽然还不现。
成就诸吉祥, 所作皆随意,
功德悉圆满, 世尊如是说。
最胜有名称, 能灭诸烦恼,
他国贼皆除, 战时常得胜。
恶梦悉皆无, 及消诸毒害,
所作三业罪, 经力能除灭。
于此赡部洲, 名称咸充满,
所有诸怨结, 悉皆相舍离。
设有怨敌至, 闻名便退散,
不假动兵戈, 两阵生欢喜。
梵王帝释主, 护世四天王,
及金刚药叉, 正了知大将,
无热池龙王, 及以娑揭罗,
紧那罗乐神, 苏罗金翅主,
大辩才天女, 并大吉祥天,
斯等上首天, 各领诸天众,
常供养诸佛, 法宝不思议。
恒生欢喜心, 于经起恭敬,
斯等诸天众, 皆悉共思惟,
遍观修福者, 共作如是说:
‘应观此有情, 咸是大福德,
善根精进力, 当来生我天。’
为听甚深经, 敬心来至此,
供养法制底, 尊重正法故,
怜愍于众生, 而作大饶益,
于此深经典, 能为法宝器。
入此法门者, 能入于法性,
于此金光明, 至心应听受。
是人曾供养, 无量百千佛,
由彼诸善根, 得闻此经典。
如是诸天主, 天女大辩才,
并彼吉祥天, 及以四王众,
无数药叉众, 勇猛有神通,
各于其四方, 常来相拥护。
日月天帝释, 风水火诸神,
吠率怒大肩, 阎罗辩才等,
一切诸护世, 勇猛具威神,
拥护持经者, 昼夜常不离。
大力药叉王, 那罗延自在,
正了知为首, 二十八药叉,
余药叉百千, 神通有大力,
恒于恐怖处, 常来护此人。
金刚药叉王, 并五百眷属,
诸大菩萨众, 常来护此人。
宝王药叉王, 及以满贤王,
旷野金毗罗, 宾度罗黄色,
此等药叉王, 各五百眷属,
见听此经者, 皆来共拥护。
彩军?b闼婆, 苇王常战胜,
珠颈及青颈, 并勃里沙王,
大最胜大黑, 苏跋??鸡舍,
半之迦羊足, 及以大婆伽,
小渠并护法, 及以猕猴王,
针毛及日支, 宝发皆来护。
大渠诺拘罗, ?钐从?惺ぃ?br>
舍罗及雪山, 及以娑多山,
皆有大神通, 雄猛具大力,
见持此经者, 皆来相拥护。
阿那婆答多, 及以娑揭罗,
目真[?-酉+言]罗叶, 难陀小难陀,
于百千龙中, 神通具威德,
共护持经人, 昼夜常不离。
婆稚罗?罗, 毗摩质多罗,
母旨苫跋罗, 大肩及欢喜,
及余苏罗王, 并无数天众,
大力有勇健, 皆来护是人。
诃利底母神, 五百药叉众,
于彼人睡觉, 常来相拥护。
旃荼旃荼利, 药叉旃稚女,
昆帝拘吒齿, 吸众生精气,
如是诸神众, 大力有神通,
常护持经者, 昼夜恒不离。
上首辩才天, 无量诸天女,
吉祥天为首, 并余诸眷属,
此大地神女, 果实园林神,
树神江河神, 制底诸神等,
如是诸天神, 心生大欢喜,
彼皆来拥护, 读诵此经人。
见有持经者, 增寿命色力,
威光及福德, 妙相以庄严。
星宿现灾变, 困厄当此人,
梦见恶征祥, 皆悉令除灭。
此大地神女, 坚固有威势,
由此经力故, 法味常充足。
地肥若流下, 过百?缮那,
地神令味上, 滋润于大地。
此地厚六十, 八亿?缮那,
乃至金刚际, 地味皆令上。
由听此经王, 获大功德蕴,
能使诸天众, 悉蒙其利益。
复令诸天众, 威力有光明,
欢喜常安乐, 舍离于衰相。
于此南洲内, 林果苗稼神,
由此经威力, 心常得欢喜,
苗实皆成就, 处处有妙华,
果实并滋繁, 充满于大地。
所有诸果树, 及以众园林,
悉皆生妙华, 香气常芬馥。
众草诸树木, 咸出微妙华,
及生甘美果, 随处皆充遍。
于此赡部洲, 无量诸龙女,
心生大欢喜, 皆共入池中。
种植钵头摩, 及以分陀利,
青白二莲华, 池中皆遍满。
由此经威力, 虚空净无翳,
云雾皆除遣, 暝?悉光明。
日出放千光, 无垢焰清净,
由此经王力, 流晖绕四天。
此经威德力, 资助于天子,
皆用赡部金, 而作于宫殿。
日天子初出, 见此洲欢喜,
常以大光明, 周遍皆照曜。
于斯大地内, 所有莲华池,
日光照及时, 无不尽开发。
于此赡部洲, 田畴诸果药,
悉皆令善熟, 充满于大地。
由此经威力, 日月所照处,
星辰不失度, 风雨皆顺时。
遍此赡部洲, 国土咸丰乐,
随有此经处, 殊胜倍余方。
若此金光明, 经典流布处,
有能讲诵者, 悉得如上福。”
尔时,大吉祥天女及诸天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于此经王及受持者一心拥护,令无忧恼常得安乐。
授记品第二十三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已,欲为妙幢菩萨,及其二子银幢、银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时有十千天子,最胜光明而为上首,俱从三十三天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听佛说法。
尔时,佛告妙幢菩萨言:“汝于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已,于金光明世界,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金宝山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时此如来般涅??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时彼长子名曰银幢,即于此界次补佛处,世界尔时转名净幢,当得作佛,名曰金幢光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此如来般涅??后,所有教法亦皆灭尽。次子银光即补佛处,还于此界当得作佛,号曰金光明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是时,十千天子闻三大士得授记已,复闻如是最胜王经心生欢喜,清净无垢犹如虚空。尔时,如来知是十千天子善根成熟,即便与授大菩提记:“汝等天子,于当来世过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劫,于最胜因陀罗高幢世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一种姓又同一名,号曰面目清净优钵罗香山,十号具足,如是次第十千诸佛出现于世。”
尔时,菩提树神白佛言:“世尊,是十千天子从三十三天,为听法故来诣佛所,云何如来便与授记当得成佛?世尊,我未曾闻是诸天子,具足修习六波罗蜜多难行苦行,舍于手足、头目髓脑、眷属妻子、象马车乘、奴婢仆使、宫殿园林、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虎珀、璧玉、珂贝、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如余无量百千菩萨,以诸供具供养过去无数百千万亿那庾多佛。如是菩萨,各经无量无边劫数,然后方得受菩提记。世尊,是诸天子,以何因缘,修何胜行,种何善根,从彼天来暂时闻法便得授记?唯愿世尊,为我解说,断除疑网。”
佛告地神:“善女天,如汝所说,皆从胜妙善根因缘,勤苦修已方得授记。此诸天子,于妙天宫,舍五欲乐故来听是《金光明经》,既闻法已,于是经中心生殷重,如净琉璃无诸瑕秽。复得闻此三大菩萨授记之事,亦由过去久修正行誓愿因缘,是故我今皆与授记,于未来世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彼树神,闻佛说已,欢喜信受。
除病品第二十四
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是十千天子本愿因缘,今为汝说。善女天,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企耶劫,尔时有佛出现于世,名曰宝髻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善女天,时彼世尊般涅??后
,正法灭已,于像法中,有王名曰天自在光,常以正法化于人民犹如父母。是王国中,有一长者名曰持水,善解医明妙通八术,众生病苦四大不调咸能救疗。善女天,尔时持水长者,唯有一子名曰流水,颜容端正
,人所乐观,受性聪敏,妙闲诸论,书画算印无不通达。时王国内有无量百千诸众生类,皆遇疫疾,众苦所逼,乃至无有欢乐之心。
“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见是无量百千众生受诸病苦,起大悲心作如是念:‘无量众生为诸极苦之所逼迫!我父长者,虽善医方,妙通八术,能疗众病四大增损,然已衰迈老耄虚嬴,要假扶策方能进步,不复能往城邑聚落救诸病苦。今有无量百千众生,皆遇重病无能救者。我今当至大医父所,咨问治病医方秘法。若得解已,当往城邑聚落之所,救诸众生种种疾病,令于长夜得受安乐。’时长者子作是念已,即诣父所,稽首礼足,合掌恭敬,却住一面,即以伽他
,请其父曰:
“‘慈父当哀愍, 我欲救众生,
今请诸医方, 幸愿为我说!
云何身衰坏, 诸大有增损?
复在何时中, 能生诸疾病?
云何啖饮食, 得受于安乐,
能使内身中, 火热不衰损?
众生有四病, 风黄热痰?,
及以总集病, 云何而疗治?
何时风病起? 何时热病发?
何时动痰?? 何时总集生?’
“时彼长者闻子请已,复以伽他而答之曰:
“‘我今依古仙, 所有疗病法,
次第为汝说, 善听救众生。
三月是春时, 三月名为夏,
三月名秋分, 三月谓冬时,
此据一年中, 三三而别说。
二二为一节, 便成岁六时:
初二是华时, 三四名热际,
五六名雨际, 七八谓秋时,
九十是寒时, 后二名冰雪。
既知如是别, 授药勿令差,
当随此时中, 调息于饮食,
入腹令消散, 众病则不生。
节气若变改, 四大有推移,
此时无药资, 必生于病苦。
医人解四时, 复知其六节,
明闲身七界, 食药使无差。
谓味界血肉, 膏骨及髓脑,
病入此中时, 知其可疗不。
病有四种别, 谓风热痰?,
及以总集病, 应知发动时。
春中痰?动, 夏内风病生,
秋时黄热增, 冬节三俱起。
春食涩热辛, 夏腻热碱醋,
秋时冷甜腻, 冬酸涩腻甜。
于此四时中, 服药及饮食,
若依如是味, 众病无由生。
食后病由?, 食消时由热,
消后起由风, 准时须识病。
既识病源已, 随病而设药,
假令患状殊, 先须疗其本。
风病服油腻, 患热利为良,
?病应变吐, 总集须三药。
风热?俱有, 是名为总集,
虽知病起时, 应观其本性。
如是观知已, 顺时而授药,
饮食药无差, 斯名善医者。
复应知八术, 总摄诸医方,
于此若明闲, 可疗众生病。
谓针刺伤破, 身疾并鬼神,
恶毒及孩童, 延年增气力。
先观彼形色, 语言及性行,
然后问其梦, 知风热?殊。
干瘦少头发, 其心无定住,
多语梦飞行, 斯人是风性。
少年生白发, 多汗及多?,
聪明梦见火, 斯人是热性。
心定身平整, 虑审头津腻,
梦见水白物, 是?性应知。
总集性俱有, 或二或具三,
随有一偏增, 应知是其性。
既知本性已, 准病而授药,
验其无死相, 方名可救人。
诸根倒取境, 尊医人起慢,
亲友生?恚, 是死相应知,
左眼白色变, 舌黑鼻梁??,
耳轮与旧殊, 下唇垂向下。
诃梨勒一种, 具足有六味,
能除一切病, 无忌药中王。
又三果三辛, 诸药中易得,
沙糖蜜苏乳, 此能疗众病。
自余诸药物, 随病可增加,
先起慈愍心, 莫规于财利。
我已为汝说, 疗疾中要事,
以此救众生, 当获无边果。’
“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亲问其父八术之要,四大增损时节不同饵药方法;既善了知,自忖堪能救疗众病,即便遍至城邑聚落所在之处,随有百千万亿病苦众生,皆至其所善言慰喻,作如是语:‘我是医人!我是医人!善知方药。今为汝等,疗治众病,悉令除愈。’善女天,尔时众人闻长者子善言慰喻许为治病,时有无量百千众生遇极重病,闻是语已身心踊跃,得未曾有,以此因缘,所有病苦悉得蠲除,气力充实平复如本。善女天,尔时复有无量百千众生,病苦深重难疗治者,即共往诣长者子所,重请医疗。时长者子,即以妙药令服皆蒙除差。善女天,是长者子,于此国内,治百千万亿众生病苦,悉得除差。”
长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于往昔时在天自在光王国内,疗诸众生所有病苦,令得平复受安隐乐。时诸众生以病除故,多修福业,广行惠施,以自欢娱,即共往诣长者子所,咸生尊敬,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大长者子善能滋长福德之事,增益我等安隐寿命。仁今实是大力医王,慈悲菩萨,妙闲医药,善疗众生无量病苦。’如是称叹周遍城邑。
“善女天,时长者子妻名水肩藏,有其二子:一名水满,二名水藏。是时流水,将其二子,渐次游行城邑聚落,过空泽中深险之处,见诸禽兽豺狼、狐?
、雕、鹫之属食血肉者,皆悉奔飞一向而去。时长者子作如是念:‘此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飞走?我当随后,暂往观之。’即便随去,见有大池名曰野生,其水将尽,于此池中多有众鱼。流水见已生大悲心,时有树神示现半身,作如是语:‘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有实义名流水者,可愍此鱼应与其水。有二因缘,名为流水:一能流水,二能与水。汝今应当随名而作。’是时流水问树神言:‘此鱼头数为有几何?’树神答曰:‘数满十千。’
“善女天,时长者子闻是数已,倍益悲心。时此大池为日所曝,余水无几。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旋身婉转,见是长者心有所希,随逐瞻视,目未曾舍。时长者子,见是事已驰趣四方,欲觅于水竟不能得。复望一边
,见有大树,即便升上,折取枝叶为作荫凉。复更推求:‘是池中水从何处来?’寻觅不已,见一大河名曰水生。时此河边有诸渔人为取鱼故,于河上流悬险之处,决弃其水不令下过。于所决处卒难修补,便作是念:‘此崖深峻,设百千人时经三月亦未能断,况我一身而堪济办?’时长者子,速还本城至大王所,头面礼足
,却住一面,合掌恭敬,作如是言:‘我为大王国土人民,治种种病悉令安隐,渐次游行至其空泽,见有一池,名曰野生。其水欲涸,有十千鱼为日所曝,将死不久。唯愿大王,慈悲愍念,与二十大象暂往负水,济彼鱼命;如我与诸病人寿命。’尔时,大王即敕大臣:‘速疾与此医王大象。’时彼大臣,奉王敕已,白长者子:‘善哉!大士,仁今自可至象厩中,随意选取二十大象,利益众生令得安乐。’是时,流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又从酒家多借皮囊,往决水处。以囊盛水,象负至池,泻置池中,水即弥满,还复如故。
“善女天,时长者子于池四边,周旋而视。时彼众鱼,亦复随逐循岸而行。时长者子,复作是念:‘众鱼何故随我而行?必为饥火之所恼逼,复欲从我求索于食,我今当与。’尔时,长者子流水,告其子言:‘汝取一象最大力者,速至家中,启父长者:家中所有可食之物,乃至父母食啖之分,及以妻子奴婢之分,悉皆收取即可持来。’尔时,二子受父教已,乘最大象速往家中,至祖父所
,说如上事,收取家中可食之物置于象上,疾还父所,至彼池边。是时,流水见其子来,身心喜跃,遂取饼食遍散池中,鱼得食已悉皆饱足,便作是念:‘我今施食令鱼得命,愿于来世
,当施法食充济无边。’复更思惟:‘我先曾于空闲林处,见一?刍读大乘经,说十二缘生甚深法要。又经中说:若有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宝髻如来名者,即生天上。我今当为是十千鱼,演说甚深十二缘起,亦当称说宝髻佛名。然赡部洲有二种人:一者、深信大乘,二者、不信毁?瑁?嗟蔽?嗽龀ば判摹!?背ふ咦幼魅缡悄睿骸?胰氤刂锌晌?谟闼瞪蠲罘ā!?魇悄钜眩?幢闳胨??裕骸?馅庸?ケ?偃缋础⒂Α⒄?橹?⒚餍凶恪⑸剖拧⑹兰浣狻⑽奚鲜俊⒌饔?煞颉⑻烊耸Α⒎鹗雷稹4朔鹜?粜奁腥?惺保?魇鞘脑福河谑?浇缢?兄谏??倜?帐蔽盼颐?撸??罩?螅?蒙????臁!??绷魉?次?赜悖?菟等缡巧跎蠲罘ǎ?擞泄时擞校?松?时松???轿廾髟敌校?性凳叮?对得?????盗?Γ??υ荡ィ?ピ凳埽?茉蛋???等。?≡涤校?性瞪???道纤烙潜?嗄眨淮嗣鸸时嗣穑??轿廾髅鹪蛐忻穑?忻鹪蚴睹穑?睹鹪蛎??穑???鹪蛄?γ穑??γ鹪虼ッ穑?ッ鹪蚴苊穑?苊鹪虬?穑??鹪蛉∶穑?∶鹪蛴忻穑?忻鹪蛏?穑??鹪蚶纤烂穑?纤烂鹪蛴潜?嗄彰穑?缡谴考?嘣蹋?そ猿?稹K凳欠ㄒ眩?次??凳??灯鹣嘤ν勇弈嵩唬?/p>
“怛?┧?∨?勰闩?勰闩?勰恪∩??啄闵??啄闵??啄恪∨??恪∨??恪∨??恪∩??♀?┧?∧清裟隳清裟隳清裟恪∩憋裟恪∩憋裟恪∩憋裟恪§?Яㄉ枘恪§?Яㄉ枘恪§?Яㄉ枘恪∩??♀?┧?⊙Υ锬阊Υ锬阊Υ锬恪≈侠锷?隳恪≈侠锷?隳恪≈侠锷?隳恪≮?ǖ啬恪≮?ǖ啬恪≮?ǖ啬恪∩??♀?┧?∑排?恪∑排?恪∑排?恪£^底(下里切下同)你 ?底你 ?底你 ?摩你你 ?摩你你 ?摩你你 莎诃。”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长者子昔缘之时,诸人天众叹未曾有。时四大天王,各于其处,异口同音作如是说:
“善哉释迦尊, 说妙法明咒,
生福除众恶, 十二支相应。
我等亦说咒, 拥护如是法!
若有生违逆, 不善随顺者,
头破作七分, 犹如兰香梢。
我等于佛前, 共说其咒曰:
“怛?┧??淅锩铡〗翼?⊥恿ā§馆绷ǖ?选∩Х?选∈?浞?选〔???丫啬┑住∑??┑状锏啬科酢●类嗥拍膏嗥拧【咻蹦膏嘟√帷《培喽培嗯?选◆枘嘞ぁ∧囗?徒洽切下同)媲 达沓媲邬悉怛哩 乌率吒??サ住☆O剌娑伐底 钵杜摩伐底 俱苏摩伐底 莎诃。”
佛告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及其二子,为彼池鱼施水施食,并说法已,俱共还家。是长者子流水,复于后时因有聚会,设众伎乐,醉酒而卧。时十千鱼,同时命过生三十三天,起如是念:‘我等以何善业因缘,生此天中?’便相谓曰:‘我等先于赡部洲内,堕傍生中,共受鱼身。长者子流水,施我等水及以饼食,复为我等说甚深法十二缘起及陀罗尼,复称宝髻如来名号。以是因缘,能令我等得生此天。是故我今咸应诣彼长者子所,报恩供养。’尔时,十千天子即于天没,至赡部洲大医王所。时长者子,在高楼上安隐而睡。时十千天子,共以十千真珠璎珞置其面边,复以十千置其足处,复以十千置于右胁,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光明普照,种种天乐出妙音声,令赡部洲有睡眠者皆悉觉悟,长者子流水亦从睡寤。是时,十千天子为供养已,即于空中飞腾而去,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中
,雨众天华,便于此没还天宫殿,随意自在受五欲乐。
“天自在光王至天晓已,问诸大臣:‘昨夜何缘忽现如是希有瑞相,放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有诸天众于长者子流水家中,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天曼陀罗华,积至于膝。’王告臣曰:‘诣长者家
,唤取其子。’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奉宣王命,唤长者子。时长者子即至王所,王曰:‘何缘昨夜示现如是希有瑞相?’长者子言:‘如我思惟,定应是彼池内众鱼,如经所说,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
。彼来报恩故,现如是希奇之相。’王曰:‘何以得知?’流水答言:‘王可遣使,并我二子,往彼池所验其虚实,彼十千鱼为死为活?’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华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
,为王广说。王闻是已,心生欢喜,叹未曾有。”
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持水长者,即妙幢是。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咒,又为称彼宝髻佛名,因此善根得生天上
。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今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
。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
尔时,大众闻说是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发深心,信受欢喜。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十
舍身品第二十六
尔时,世尊已为大众,说此十千天子往昔因缘,复告菩提树神及诸大众:“我于过去行菩萨道,非但施水及食济彼鱼命,乃至亦舍所爱之身,如是因缘可共观察。”
尔时,如来应正等觉,天上天下最胜最尊,百千光明照十方界,具一切智,功德圆满,将诸?刍及于大众,至般遮罗聚落,诣一林中。其地平正,无诸荆棘,名华软草遍布其处。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可于此树下,为我敷座。”
时,阿难陀受教敷已,白言:“世尊,其座敷讫,唯圣知时。”
尔时,世尊即于座上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告诸?刍:“汝等乐欲见彼往昔苦行菩萨本舍利不?”
诸?刍言:“我等乐见。”
世尊即以百福庄严相好之手而按其地。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即便开裂,七宝制底忽然踊出,众宝罗网庄严其上。大众见已,生希有心。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还就本座,告阿难陀:“汝可开此制底之户。”
时,阿难陀即开其户,见七宝函,奇珍间饰,白言:“世尊,有七宝函,众宝庄校。”
佛言:“汝可开函。”
时,阿难陀奉教开已,见有舍利,白如珂雪拘物头华,即白佛言:“函有舍利,色妙异常。”
佛言:“阿难陀,汝可持此大士骨来。”
时,阿难陀即取其骨,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告诸?刍:“汝等应观苦行菩萨遗身舍利。”而说颂曰:
“菩萨胜德相应慧, 勇猛精勤六度圆,
常修不息为菩提, 不舍坚固心无倦。
“汝等?刍,咸应礼敬菩萨本身。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最上福田,极难逢遇。”
时,诸?刍及诸大众,咸皆至心合掌,恭敬顶礼舍利,叹未曾有。
时,阿难陀前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来大师,出过一切,为诸有情之所恭敬,何因缘故礼此身骨?”
佛告阿难陀:“我因此骨速得无上正等菩提,为报往恩,我今致礼。”复告阿难陀:“吾今为汝及诸大众断除疑惑,说是舍利往昔因缘。汝等善思,当一心听。”
阿难陀曰:“我等乐闻,愿为开阐。”
“阿难陀,过去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巨富多财,库藏盈满,军兵武勇众所钦伏,常以正法施化黔黎,人民炽盛,无有怨敌。国大夫人诞生三子,颜容端正
,人所乐观:太子名曰摩诃波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幼子名曰摩诃萨?省J鞘保?笸跷??喂圩萆蜕搅帧F淙?踝右嘟运娲樱??蠡??岣钢苄??链笾窳钟谥许?ⅰ5谝煌踝幼魅缡茄裕骸?矣诮袢招纳蹙?蹋?诖肆种校??廾褪匏鸷τ谖遥俊?诙?踝痈醋魇茄裕骸?矣谧陨沓跷蘖呦В?钟谒??斜鹄肟唷!?谌?踝影锥?衷唬?/p>
“‘此是神仙所居处, 我无恐怖别离忧,
身心充遍生欢喜, 当获殊胜诸功德。’
“时诸王子,各说本心所念之事。次复前行,见有一虎产生七子,才经七日,诸子围绕,饥渴所逼,身形羸瘦,将死不久。第一王子作如是言:‘哀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无暇求食,饥渴所逼,必还啖子。’萨?释踝游恃裕骸?嘶⒚砍K?澈挝铮俊?谝煌踝哟鹪唬?/p>
“‘虎豹豺师子, 唯啖热血肉,
更无余饮食, 可济此虚羸。’
“第二王子闻此语已,作如是言:‘此虎羸瘦饥渴所逼,余命无几,我等何能为求如是难得饮食?谁复为斯自舍身命,济其饥苦?’第一王子言:‘一切难舍
,无过己身。’萨?释踝友裕骸?业冉裾哂谧约荷砀魃??担?次拗腔鄄荒苡谒??死?妗H挥猩鲜炕炒蟊?模?N???錾砑梦铩!?醋魇悄睿骸?医翊松碛诎偾???槠?没翟?匏?妫?坪谓袢斩?荒苌嵋约眉⒖嗳缇?⑼伲俊?敝钔踝幼魇且橐眩?髌鸫刃模?嗌隧?睿?补圪?ⅲ?坎辉菀疲?腔簿弥??闵岫?ァ6?保??释踝颖阕魇悄睿骸?疑嵘砻??裾?鞘薄:我怨剩?/p>
“‘我从久来持此身, 臭秽脓流不可爱,
供给敷具并衣食, 象马车乘及珍财,
变坏之法体无常, 恒求难满难保守,
虽常供养怀怨害, 终归弃我不知恩。
“‘复次,此身不坚,于我无益,可畏如贼,不净如粪。我于今日,当使此身修广大业,于生死海作大舟航,弃舍轮回令得出离。’复作是念:‘若舍此身,则舍无量痈疽恶疾百千怖畏。是身唯有大小便利,不坚如泡,诸虫所集,血脉筋骨共相连持
,甚可厌患。是故我今应当弃舍,以求无上究竟涅??,永离忧患无常苦恼,生死休息,断诸尘累,以定慧力圆满熏修百福庄严,成一切智诸佛所赞微妙法身,既证得已
,施诸众生无量法乐。’是时,王子兴大勇猛,发弘誓愿,以大悲念增益其心,虑彼二兄情怀怖惧,共为留难不果所祈,即便白言:‘二兄前去,我且于后。’尔时,王子摩诃萨?剩?谷肓种兄疗浠⑺??讶ヒ路?糜谥裆希?魇鞘难裕?/p>
“‘我为法界诸众生, 志求无上菩提处,
起大悲心不倾动, 当舍凡夫所爱身。
菩提无患无热恼, 诸有智者之所乐,
三界苦海诸众生, 我今拔济令安乐。’
“是时,王子作是言已,于饿虎前委身而卧。由此菩萨慈悲威势,虎无能为。菩萨见已,即上高山投身于地。时诸神仙捧接王子,曾无伤损。复作是念:‘虎今羸瘦
,不能食我。’即起求刀竟不能得,即以干竹刺颈出血渐近虎边。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如风激水涌没不安,日无精明如罗?障,诸方?蔽无复光辉,天雨名华及妙香末,缤纷乱坠遍满林中。尔时,虚空有诸天众,见是事已生随喜心,叹未曾有,咸共赞言:‘善哉!大士。’即说颂曰:
“‘大士救护运悲心, 等视众生如一子,
勇猛欢喜情无吝, 舍身济苦福难思,
定至真常胜妙处, 永离生死诸缠缚,
不久当获菩提果, 寂静安乐证无生。’
“是时,饿虎既见菩萨颈下血流,即便舐血啖肉皆尽,唯留余骨。尔时,第一王子见地动已,告其弟曰:
“‘大地山河皆震动, 诸方?蔽日无光,
天华乱坠遍空中, 定是我弟舍身相。’
“第二王子闻兄语已,说伽他曰:
“‘我闻萨?蚀缺?铮?〖?硕龌⑸碣?荩?br>
饥苦所缠恐食子, 我今疑弟舍其身。’
“时二王子,生大愁苦啼泣悲叹,即共相随还至虎所,见弟衣服在竹枝上,骸骨及发在处纵横,血流成泥沾污其地,见已闷绝不能自持,投身骨上久乃得苏,即起举手哀号大哭,俱时叹曰:
“‘我弟貌端严, 父母偏爱念,
云何俱共出, 舍身而不归?
父母若问时, 我等如何答?
宁可同损命, 岂复自存身!’
“时二王子,悲泣懊恼渐舍而去。时小王子所将侍从,互相谓曰:‘王子何在,宜共推求?’
“尔时,国大夫人寝高楼上,便于梦中见不祥相,被割两乳,牙齿堕落,得三鸽?:一为鹰夺,二被惊怖。地动之时,夫人遂觉,心大愁恼,作如是言:
“‘何故今时大地动, 江河林树皆摇震?
日无精光如覆蔽, 目?乳动异常时,
如箭射心忧苦逼, 遍身战掉不安隐,
我之所梦不祥征, 必有非常灾变事。’
“夫人两乳忽然流出,念此必有变怪之事。时有侍女闻外人言,求觅王子今犹未得,心大惊怖即入宫中,白夫人曰:‘大家知不?外闻诸人散觅王子遍求不得。’时彼夫人闻是语已,生大忧恼,悲泪盈目,至大王所,白言:‘大王,我闻外人作如是语,失我最小所爱之子。’王闻语已,惊惶失所悲哽而言:‘苦哉!今日失我爱子。’即便?^泪慰喻夫人,告言:‘贤首,汝勿忧戚,吾今共出求觅爱子。’王与大臣及诸人众,即共出城,各各分散随处求觅。未久之顷,有一大臣前白王曰:‘闻王子在,愿勿忧愁!其最小者今犹未见。’王闻是语悲叹而言:‘苦哉!苦哉!失我爱子。
“‘初有子时欢喜少, 后失子时忧苦多,
若使我儿重寿命, 纵我身亡不为苦!’
“夫人闻已,忧恼缠怀如被箭中,而嗟叹曰:
“‘我之三子并侍从, 俱往林中共游赏,
最小爱子独不还, 定有乖离灾厄事。’
“次第二臣来至王所,王问臣曰:‘爱子何在?’第二大臣懊恼啼泣,喉舌干燥,口不能言,竟无辞答。夫人问曰:
“‘速报小子今何在? 我身热恼遍烧然,
闷乱荒迷失本心, 勿使我胸今破裂。’
“时第二臣,即以王子舍身之事,具白王知。王及夫人闻其事已,不胜悲噎,望舍身处,骤驾前行,诣竹林所,至彼菩萨舍身之地,见其骸骨随处交横,俱时投地
,闷绝将死,犹如猛风吹倒大树,心迷失绪都无所知。时大臣等,以水遍洒王及夫人,良久乃苏,举手而哭,咨嗟叹曰:
“‘祸哉爱子端严相, 因何死苦先来逼,
若我得在汝前亡, 岂见如斯大苦事?’
“尔时,夫人迷闷稍止,头发蓬乱,两手椎胸,宛转于地,如鱼处陆,若牛失子,悲泣而言:
“‘我子谁屠割, 余骨散于地?
失我所爱子, 忧悲不自胜。
苦哉谁杀子, 致斯忧恼事?
我心非金刚, 云何而不破?
我梦中所见, 两乳皆被割,
牙齿悉堕落, 今遭大苦痛。
又梦三鸽?, 一被鹰擒去,
今失所爱子, 恶相表非虚。’
“尔时,大王及于夫人并二王子,尽哀号哭,璎珞不御,与诸人众,共收菩萨遗身舍利,为于供养置?堵波中。阿难陀,汝等应知,此即是彼菩萨舍利。”复告阿难陀:“我于昔时,虽具烦恼贪?痴等,能于地狱、饿鬼、傍生五趣之中,随缘救济令得出离,何况今时烦恼都尽,无复余习,号天人师,具一切智,而不能为一一众生经于多劫在地狱中及于余处,代受众苦,令出生死烦恼轮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或时作国王, 或复为王子,
常行于大施, 及舍所爱身,
愿出离生死, 至妙菩提处。
昔时有大国, 国主名大车,
王子名勇猛, 常施心无吝,
王子有二兄, 号大渠大天,
三人同出游, 渐至山林所。
见虎饥所逼, 便生如是心:
‘此虎饥火烧, 更无余可食。’
大士睹如斯, 恐其将食子,
舍身无所顾, 救子不令伤。
大地及诸山, 一时皆震动,
江海皆腾跃, 惊波水逆流,
天地失光明, 昏冥无所见,
林野诸禽兽, 飞奔丧所依。
二兄怪不还, 忧戚生悲苦,
即与诸侍从, 林薮遍寻求。
兄弟共筹议, 复往深山处,
四顾无所有, 见虎处空林,
其母并七子, 口皆有血污,
残骨并余发, 纵横在地上。
复见有流血, 散在树林所,
二兄既见已, 心生大恐怖,
闷绝俱?地, 荒迷不觉知,
尘土坌其身, 六情皆失念。
王子诸侍从, 啼泣心忧恼,
以水洒令苏, 举手号啕哭。
菩萨舍身时, 慈母在宫内,
五百诸?榕??」彩苡诿罾帧?br>
夫人之两乳, 忽然自流出,
遍体如针刺, 苦痛不能安。
?H生失子想, 忧箭苦伤心,
即白大王知, 陈斯苦恼事。
悲泣不堪忍, 哀声向王说:
‘大王今当知, 我生大苦恼,
两乳忽流出, 禁止不随心,
如针遍刺身, 烦宛胸欲破,
我先梦恶征, 必当失爱子。
愿王济我命, 知儿存与亡,
梦见三鸽?, 小者是爱子,
忽被鹰夺去, 悲愁难具陈。
我今没忧海, 趣死将不久,
恐子命不全, 愿为速求觅。
又闻外人语, 小子求不得,
我今意不安, 愿王哀愍我。’
夫人白王已, 举身而?地,
悲痛心闷绝, 荒迷不觉知。
?榕??蛉耍?∶凭?谟诘兀?br>
举声皆大哭, 忧惶失所依。
王闻如是语, 怀忧不自胜,
因命诸群臣, 寻求所爱子。
皆共出城外, 各随处追觅,
涕泣问诸人:‘王子今何在?
今者为存亡? 谁知所去处?
云何令我见, 解我忧悲心?’
诸人悉共传, 咸言王子死,
闻者皆伤悼, 悲叹苦难裁。
尔时大车王, 悲号从座起,
即就夫人处, 以水洒其身。
夫人蒙水洒, 久乃得醒悟,
悲啼以问王:‘我儿今在不?’
王告夫人曰:‘我已使诸人,
四向求王子, 尚未有消息。’
王又告夫人:‘汝莫生烦恼,
且当自安慰, 可共出追寻。’
王即与夫人, 严驾而前进,
号动声凄感, 忧心若火然。
士庶百千万, 亦随王出城,
各欲求王子, 悲号声不绝。
王求爱子故, 目视于四方,
见有一人来, 被发身涂血,
遍体蒙尘土, 悲哭逆前来。
王见是恶相, 倍复生忧恼,
王便举两手, 哀号不自裁。
初有一大臣, ?蛎χ镣跛??br>
进白大王曰:‘幸愿勿悲哀,
王之所爱子, 今虽求未获,
不久当来至, 以释大王忧。’
王复更前行, 见次大臣至,
其臣诣王所, 流泪白王言:
‘二子今现在, 被忧火所逼,
其第三王子, 已被无常吞。
见饿虎初生, 将欲食其子,
彼萨?释踝樱?〖?似鸨?模?br>
愿求无上道, 当度一切众,
系想妙菩提, 广大深如海,
即上高山顶, 投身饿虎前。
虎羸不能食, 以竹自伤颈,
遂啖王子身, 唯有余骸骨。’
时王及夫人, 闻已俱闷绝,
心没于忧海, 烦恼火烧然。
臣以?钐此??∪魍跫胺蛉耍?br>
俱起大悲号, 举手椎胸臆。
第三大臣来, 白王如是语:
‘我见二王子, 闷绝在林中,
臣以冷水洒, 尔乃暂苏息。
顾视于四方, 如猛火周遍,
暂起而还伏, 悲号不自胜,
举手以哀言, 称叹弟希有。’
王闻如是说, 倍增忧火煎,
夫人大号啕, 高声作是语:
‘我之小子偏重爱, 已为无常罗刹吞,
余有二子今现在, 复被忧火所烧逼,
我今速可之山下, 安慰令其保余命。’
即便驰驾望前路, 一心诣彼舍身崖。
路逢二子行啼泣, 椎胸懊恼失容仪,
父母见已抱忧悲, 俱往山林舍身处。
既至菩萨舍身地, 共聚悲号生大苦,
脱去璎珞尽哀心, 收取菩萨身余骨,
与诸人众同供养, 共造七宝?堵波,
以彼舍利置函中, 整驾怀忧趣城邑。”
复告阿难陀:“往时萨?收撸?br>
即我牟尼是! 勿生于异念,
王是父净饭, 后是母摩耶,
太子谓慈氏, 次曼殊室利,
虎是大世主, 五儿五?刍,
一是大目连, 一是舍利弗。
我为汝等说, 往昔利他缘,
如是菩萨行, 成佛因当学。
菩萨舍身时, 发如是弘誓,
愿我身余骨, 来世益众生。
此是舍身处, 七宝?堵波,
以经无量时, 遂沉于厚地。
由昔本愿力, 随缘兴济渡,
为利于人天, 从地而涌出。”
尔时,世尊说是往昔因缘之时,无量阿僧企耶人天大众,皆大悲喜叹未曾有,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告树神:“我为报恩故致礼敬。”佛摄神力,其?堵波还没于地。
十方菩萨赞叹品第二十七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是经时,于十方世界,有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各从本土,诣鹫峰山至世尊所,五轮著地,礼世尊已,一心合掌,异口同音而赞叹曰:
“佛身微妙真金色, 其光普照等金山,
清净柔软若莲华, 无量妙彩而严饰。
三十二相遍庄严, 八十种好皆圆备,
光明?P著无与等, 离垢犹如净满月。
其声清彻甚微妙, 如师子吼震雷音,
八种微妙应群机, 超胜迦陵频伽等。
百福妙相以严容, 光明具足净无垢,
智慧澄明如大海, 功德广大若虚空。
圆光遍满十方界, 随缘普济诸有情,
烦恼爱染习皆除, 法炬恒然不休息。
哀愍利益诸众生, 现在未来能与乐,
常为宣说第一义, 令证涅??真寂静。
佛说甘露殊胜法, 能与甘露微妙义,
引入甘露涅??城, 令受甘露无为乐。
常于生死大海中, 解脱一切众生苦,
令彼能住安隐路, 恒与难思如意乐。
如来德海甚深广, 非诸譬喻所能知,
于众常起大悲心, 方便精勤恒不息。
如来智海无边际, 一切人天共测量,
假使千万亿劫中, 不能得知其少分。
我今略赞佛功德, 于德海中唯一?v,
回斯福聚施群生, 皆愿速证菩提果。”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善哉!善哉!汝等善能如是赞佛功德,利益有情,广兴佛事,能灭诸罪,生无量福。”
妙幢菩萨赞叹品第二十八
尔时,妙幢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说赞曰:
“牟尼百福相圆满, 无量功德以严身,
广大清净人乐观, 犹如千日光明照。
焰彩无边光炽盛, 如妙宝聚相端严,
如日初出映虚空, 红白分明间金色。
亦如金山光普照, 悉能周遍百千土,
能灭众生无量苦, 皆与无边胜妙乐。
诸相具足悉严净, 众生乐睹无厌足,
头发柔软绀青色, 犹如黑蜂集妙华。
大喜大舍净庄严, 大慈大悲皆具足,
众妙相好为严饰, 菩提分法之所成。
如来能施众福利, 令彼常获大安乐,
种种妙德共庄严, 光明普照千万土。
如来光相极圆满, 犹如赫日遍空中,
佛如须弥功德具, 示现能周于十方。
如来金口妙端严, 齿白齐密如珂雪,
如来面貌无伦匹, 眉间毫相常右旋,
光润鲜白等颇梨, 犹如满月居空界。”
佛告妙幢菩萨:“汝能如是赞佛功德不可思议,利益一切,令未知者随顺修学。”
菩提树神赞叹品第二十九
尔时,菩提树神亦以伽他赞世尊曰:
“敬礼如来清净慧, 敬礼常求正法慧,
敬礼能离非法慧, 敬礼恒无分别慧!
希有世尊无边行, 希有难见比优昙,
希有如海镇山王, 希有善逝光无量,
希有调御弘慈愿, 希有释种明逾日,
能说如是经中宝, 哀愍利益诸群生。
牟尼寂静诸根定, 能入寂静涅??城,
能住寂静等持门, 能知寂静深境界。
两足中尊住空寂, 声闻弟子身亦空,
一切法体性皆无, 一切众生悉空寂。
我常忆念于诸佛, 我常乐见诸世尊,
我常发起殷重心, 常得值遇如来日。
我常顶礼于世尊, 愿常渴仰心不舍,
悲泣流泪情无间, 常得奉事不知厌。
唯愿世尊起悲心, 和颜常得令我见,
佛及声闻众清净, 愿常普济于人天。
佛身本净若虚空, 亦如幻焰及水月,
愿说涅??甘露法, 能生一切功德聚。
世尊所有净境界, 慈悲正行不思议,
声闻独觉非所量, 大仙菩萨不能测。
唯愿如来哀愍我, 常令睹见大悲身,
三业无倦奉慈尊, 速出生死归真际。”
尔时,世尊闻是赞已,以梵音声告树神曰:“善哉!善哉!善女天,汝能于我真实无妄清净法身,自利利他宣扬妙相。以此功德,令汝速证最上菩提,一切有情同所修习,若得闻者皆入甘露无生法门。”
大辩才天女赞叹品第三十
尔时,大辩才天女即从座起,合掌恭敬,以直言词赞世尊曰: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身真金色,咽如螺贝,面如满月,目类青莲,唇口赤好如颇梨色,鼻高修直如截金铤,齿白齐密如拘物头华,身光普照如百千日,光彩映彻如赡部金,其所言说无有错谬,示三解脱门,开三菩提路,心常清净,意乐亦然
。佛所住处及所行境亦常清净,离非威仪,进止无谬,六年苦行,三转法轮,度苦众生,令归彼岸。身相圆满如拘陀树,六度熏修,三业无失,具一切智,自他利满
。所有宣说常为众生,言不虚设,于释种中为大师子,坚固勇猛具八解脱。我今随力称赞如来少分功德,犹如蚊子饮大海水,愿以此福广及有情,永离生死成无上道。”
尔时,世尊告大辩才天曰:“善哉!善哉!汝久修习,具大辩才。今复于我广陈赞叹,令汝速证无上法门,相好圆明,普利一切。”
付嘱品第三十一
尔时,世尊普告无量菩萨,及诸人天一切大众:“汝等当知,我于无量无数大劫,勤修苦行,获甚深法菩提正因,已为汝说。汝等谁能发勇猛心恭敬守护,我涅??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能令正法久住世间?”
尔时,众中有六十俱胝诸大菩萨,六十俱胝诸天大众,异口同音作如是语:“世尊,我等咸有欣乐之心,于佛世尊,无量大劫勤修苦行,所获甚深微妙之法菩提正因,恭敬护持不惜身命。佛涅??后,于此法门广宣流布,当令正法久住世间。”
尔时,诸大菩萨即于佛前,说伽他曰:
“世尊真实语, 安住于实法,
由彼真实故, 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 安住于大慈,
由彼慈悲力, 护持于此经。
福资粮圆满, 生起智资粮,
由资粮满故, 护持于此经。
降伏一切魔, 破灭诸邪论,
断除恶见故, 护持于此经。
护世并释梵, 乃至阿苏罗,
龙神药叉等, 护持于此经。
地上及虚空, 久住于斯者,
奉持佛教故, 护持于此经。
四梵住相应, 四圣谛严饰,
降伏四魔故, 护持于此经。
虚空成质碍, 质碍成虚空,
诸佛所护持, 无能倾动者。”
尔时,四大天王闻佛说此护持妙法,各生随喜护正法心,一时同声说伽他曰:
“我今于此经, 及男女眷属,
皆一心拥护, 令得广流通。
若有持经者, 能作菩提因,
我常于四方, 拥护而承事。”
尔时,天帝释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诸佛证此法, 为欲报恩故,
饶益菩萨众, 出世演斯经。
我于彼诸佛, 报恩常供养,
护持如是经, 及以持经者。”
尔时,睹史多天子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佛说如是经, 若有能持者,
当住菩提位, 来生睹史天。
世尊我庆悦, 舍天殊胜报,
住放赡部洲, 宣扬是经典。”
尔时,索诃世界主梵天王,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诸静虑无量, 诸乘及解脱,
皆从此经出, 是故演斯经。
若说是经处, 我舍梵天乐,
为听如是经, 亦常为拥护。”
尔时,魔王子名曰商主,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有受持此, 正义相应经,
不随魔所行, 净除魔恶业。
我等于此经, 亦当勤守护,
发大精进意, 随处广流通。”
尔时,魔王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有持此经, 能伏诸烦恼,
如是众生类, 拥护令安乐。
若有说是经, 诸魔不得便,
由佛威神故, 我当拥护彼。”
尔时,妙吉祥天子,亦于佛前说伽他曰:
“诸佛妙菩提, 于此经中说,
若持此经者, 是供养如来。
我当持此经, 为俱胝天说,
恭敬听闻者, 劝至菩提处。”
尔时,慈氏菩萨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若见住菩提, 与为不请友,
乃至舍身命, 为护此经王。
我闻如是法, 当往睹史天,
由世尊加护, 广为人天说。”
尔时,上座大迦?波合掌恭敬,说伽他曰:
“佛于声闻乘, 说我鲜智慧,
我今随自力, 护持如是经。
若有持此经, 我当摄受彼,
授其词辩力, 常随赞善哉。”
尔时,具寿阿难陀合掌向佛,说伽他曰:
“我亲从佛闻, 无量众经典,
未曾闻如是, 深妙法中王。
我今闻是经, 亲于佛前受,
诸乐菩提者, 当为广宣通。”
尔时,世尊见诸菩萨人天大众,各各发心,于此经典流通拥护,劝进菩萨广利众生,赞言:“善哉!善哉!汝等能于如是微妙经王,虔诚流布,乃至于我般涅??后,不令散灭,即是无上菩提正因,所获功德于恒沙劫说不能尽。若有?刍、?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恭敬,书写流通,为人解说,所获功德亦复如是,是故汝等应勤修习。”
尔时,无量无边恒沙大众,闻佛说已,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