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发布时间:2025-03-28 20:59:48

为什么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的人光鲜亮丽,说话做事却咄咄逼人。  有的人其貌不扬,待人却温和有礼,如沐春风。  第一种人,只顾自己高兴,对于别人不管不顾。  第二种人,处处与人方便,让别人舒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让别人舒服,才能让自己高兴,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1、少说是非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菜根谭》  嘴是心之口,说的多,暴露的就多,很容易给自己惹麻烦。  古人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一个人以为自己只是说几句闲话,殊不知,对于当事人来讲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当今世界,键盘侠大行其道,隔着屏幕随意骂人,这都是个人造下的业障,早晚都是要还的。  让别人舒服的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闲话。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2、少究人过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菜根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  人之初,性本善。  初生之际,人和人并无差别,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时移事迁,是不同的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  若不是大过,就不要咄咄逼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待人宽厚一分,是在别人心里洒下甘霖,为自己积下福祉。  虽然未存利己之心,但在日后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孔子的弟子子夏对孔子的评价中有一句:“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圣贤总是温和宽厚,他们总有一种令人舒服,忍不住亲近的气质。  3、多念人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菜根谭》  我对别人有恩,不能记在心上,但是过错要牢记。  别人对我有恩不能忘记,但是怨怼不要记在心上。  《左传》中有个故事:  秦将杜回外出打仗,与晋将魏颗狭路相逢。  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魏颗因此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军,立下战功。  后来才知道,魏颗曾经救过老人的女儿祖姬。  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魏武子病重时要求让她殉葬。  但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杀了祖姬陪葬,而是让她改嫁。  老人为了报答魏颗对女儿的活命之恩,就用结草绊倒杜回来报答他。  人有恩于我,我必感念于心,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才能立足于天地,无愧于心。  4、将心比心  径步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时,须留三分与人尝。  ——《菜根谭》  走在窄小的路径上,会体贴别人,让一步给人走,这是给人方便。  吃到美味的食物,不舍得独食,想到留一些与人分享,这是给人欢喜。  朱熹说:“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别人待我不好,我心里不舒服,所以我便不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与人相处时,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  将心比心,才得真心。  你若善良待人,别人自然也会以善良回报你;  你若对别人温柔,别人也会以温柔回应你。  儒风君说:  少说是非,不该说的不要说;  少念人过,能放过就放过;  多念人恩,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为人处世,懂得让别人舒服,便是顶级的人生智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的人光鲜亮丽,说话做事却咄咄逼人。
  有的人其貌不扬,待人却温和有礼,如沐春风。
  第一种人,只顾自己高兴,对于别人不管不顾。
  第二种人,处处与人方便,让别人舒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让别人舒服,才能让自己高兴,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

  1、少说是非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菜根谭》
  嘴是心之口,说的多,暴露的就多,很容易给自己惹麻烦。
  古人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一个人以为自己只是说几句闲话,殊不知,对于当事人来讲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当今世界,键盘侠大行其道,隔着屏幕随意骂人,这都是个人造下的业障,早晚都是要还的。
  让别人舒服的人,都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闲话。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2、少究人过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菜根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
  人之初,性本善。
  初生之际,人和人并无差别,都有一颗赤子之心。
  时移事迁,是不同的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
  若不是大过,就不要咄咄逼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待人宽厚一分,是在别人心里洒下甘霖,为自己积下福祉。
  虽然未存利己之心,但在日后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孔子的弟子子夏对孔子的评价中有一句:“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圣贤总是温和宽厚,他们总有一种令人舒服,忍不住亲近的气质。
  3、多念人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菜根谭》
  我对别人有恩,不能记在心上,但是过错要牢记。
  别人对我有恩不能忘记,但是怨怼不要记在心上。
  《左传》中有个故事:
  秦将杜回外出打仗,与晋将魏颗狭路相逢。
  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魏颗因此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军,立下战功。
  后来才知道,魏颗曾经救过老人的女儿祖姬。
  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魏武子病重时要求让她殉葬。
  但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杀了祖姬陪葬,而是让她改嫁。
  老人为了报答魏颗对女儿的活命之恩,就用结草绊倒杜回来报答他。
  人有恩于我,我必感念于心,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才能立足于天地,无愧于心。
  4、将心比心
  径步窄处,须让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时,须留三分与人尝。
  ——《菜根谭》
  走在窄小的路径上,会体贴别人,让一步给人走,这是给人方便。
  吃到美味的食物,不舍得独食,想到留一些与人分享,这是给人欢喜。
  朱熹说:“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别人待我不好,我心里不舒服,所以我便不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与人相处时,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感受。
  将心比心,才得真心。
  你若善良待人,别人自然也会以善良回报你;
  你若对别人温柔,别人也会以温柔回应你。
  儒风君说:
  少说是非,不该说的不要说;
  少念人过,能放过就放过;
  多念人恩,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为人处世,懂得让别人舒服,便是顶级的人生智慧。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