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7 13:02:31
人间天:揭秘如何获得佛菩萨回应的方法
一位同修读《地藏经》中遇到疑惑,请教老师。 同修甲:【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 老师,为什么这里这么严格,为临终人做的这些难获得利益?前面说“广造众善”,可以“得升人天”;“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看着这些好像很容易做,但是到了后面说“了不得力”。老师,我想明白了,这些也都是有门槛的。后面说到的是修营斋这个具体的事情,需要怎么做才能拿到利益? 人间天:有什么不清晰的?只是觉得,为什么这样难? 同修甲:是的,老师。但是这个具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做了就不得利益了呢?其实读到这,一直有疑问。 人间天:首先,各位要注意敬斋得福的前提:“如是罪业众生”,换而言之,这个时候不是你有福报,再做一点,得了一些,来个锦上添花。 现在的情况是雪中送炭的问题: 这个亡人的情况本来应该很惨,全指望敬斋转变这个局面呢! 人们在过程里不恭敬、不精勤、不珍惜点滴福报,你是做了,走了一个过场,但那个亡人就惨了。 此亡人得利的来源是什么? 依然是福报回向,虽然没说回向的话,但就是为他做的,那就是回向给他的。 在这个过程里,亡人是有罪在前的。 理论上我们应该针对他的罪业消除,这才是正路,才能正确地使他免离地狱之苦。 不问其罪,只用福报填大坑,这是什么路数? 这就要靠佛菩萨慈悲了。 帮你可以,不帮你也没什么不对,因为你做的事情并不对路,所以不是百分百必须获得效果的。 既然这个方法有如此问题,为什么经文里又给出了这个方法? 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想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已经很难了,如光目的母亲知道自己吃鱼鳖之属是罪吗?光目知道毁骂是罪吗? 如果再告诉你,你要仔细地分别犯了什么错,然后针对解决,这路线就太长。 如果一个人去世了,另外的人怎么可能知道他一生都犯了什么错呢?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根本没有操作性可言的。 对一个没有操作性可言的事情,但大众又有利益亲人亡者的意愿,怎么办? 最容易做,也就是拿福报回向,来对冲,来填大坑了。 我们来理清楚这个局面—— 本来你做的事情就不是百分百获得这个效果的,虽然可以这样做,但也要足够虔诚、努力,促动佛菩萨的慈悲,得些许利益,从而利益亡人。 如果在做的过程里,还有不合适的声音、不珍惜福报的现象、不重视的情况,没有效果、毫无利益,又有什么不对呢? 为什么婆罗门女可以感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回应他?因为她忆母之情,超越了正常众生的水平。 换而言之,如果只是正常地表达一下忆念的情绪、痛苦悲伤的情绪,佛会应声吗? 她不能感得佛做出回应。 你没办法感得佛菩萨做出回应,你的效果哪里来? 所以,这个敬斋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感得佛菩萨出手的方法。 如果这里面各种地方、各个环节有打折的情况,做得拖泥带水的,最后的效果从哪里来? 同修乙:老师,临命终人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这相比修营斋得利益大些? 人间天:其中,有一个条件是“闻在本识”啊! 你听是听了,但是没入耳,没进心里面,也灭无量罪吗? 只是这个“闻在本识”,在前面有强调,后面就不怎么强调了,是为简洁而省略的内容。 但我们读经那么多,还按原文省略了的来解读,就不合适了。 想帮他灭罪,外力的所有努力只占1/7 ,他自己不配合、不跟随、不被促动,外在所有的努力就是1/7,有效果,但不产生绝对性影响。 你想让他灭罪,他自己不参与,你老大贵姓啊? 如果他自己不参与,你一努力就把他的罪灭了,你就比佛还厉害了?! 佛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可能做得出来吗? 做了,也是妄想! 所以,有同修问:领众念佛要不要带发愿? 我说:这个情况下是机缘不成熟的众生为主,要解决他得更多利益的事情,此时带发愿,并不合适。 做,行不行? 可以试试。 但理论上不可能是百分百获得效果的事情。 那个不是百分百获得效果的方法,靠什么更大机会获得? 就是靠虔诚、靠精进、靠非常人的努力。
一位同修读《地藏经》中遇到疑惑,请教老师。
同修甲:【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
老师,为什么这里这么严格,为临终人做的这些难获得利益?前面说“广造众善”,可以“得升人天”;“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看着这些好像很容易做,但是到了后面说“了不得力”。老师,我想明白了,这些也都是有门槛的。后面说到的是修营斋这个具体的事情,需要怎么做才能拿到利益?
人间天:有什么不清晰的?只是觉得,为什么这样难?
同修甲:是的,老师。但是这个具体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做了就不得利益了呢?其实读到这,一直有疑问。
人间天:首先,各位要注意敬斋得福的前提:“如是罪业众生”,换而言之,这个时候不是你有福报,再做一点,得了一些,来个锦上添花。
现在的情况是雪中送炭的问题:
这个亡人的情况本来应该很惨,全指望敬斋转变这个局面呢!
人们在过程里不恭敬、不精勤、不珍惜点滴福报,你是做了,走了一个过场,但那个亡人就惨了。
此亡人得利的来源是什么?
依然是福报回向,虽然没说回向的话,但就是为他做的,那就是回向给他的。
在这个过程里,亡人是有罪在前的。
理论上我们应该针对他的罪业消除,这才是正路,才能正确地使他免离地狱之苦。
不问其罪,只用福报填大坑,这是什么路数?
这就要靠佛菩萨慈悲了。
帮你可以,不帮你也没什么不对,因为你做的事情并不对路,所以不是百分百必须获得效果的。
既然这个方法有如此问题,为什么经文里又给出了这个方法?
因为对普罗大众来说,想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已经很难了,如光目的母亲知道自己吃鱼鳖之属是罪吗?光目知道毁骂是罪吗?
如果再告诉你,你要仔细地分别犯了什么错,然后针对解决,这路线就太长。
如果一个人去世了,另外的人怎么可能知道他一生都犯了什么错呢?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根本没有操作性可言的。
对一个没有操作性可言的事情,但大众又有利益亲人亡者的意愿,怎么办?
最容易做,也就是拿福报回向,来对冲,来填大坑了。
我们来理清楚这个局面——
本来你做的事情就不是百分百获得这个效果的,虽然可以这样做,但也要足够虔诚、努力,促动佛菩萨的慈悲,得些许利益,从而利益亡人。
如果在做的过程里,还有不合适的声音、不珍惜福报的现象、不重视的情况,没有效果、毫无利益,又有什么不对呢?
为什么婆罗门女可以感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回应他?因为她忆母之情,超越了正常众生的水平。
换而言之,如果只是正常地表达一下忆念的情绪、痛苦悲伤的情绪,佛会应声吗?
她不能感得佛做出回应。
你没办法感得佛菩萨做出回应,你的效果哪里来?
所以,这个敬斋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感得佛菩萨出手的方法。
如果这里面各种地方、各个环节有打折的情况,做得拖泥带水的,最后的效果从哪里来?
同修乙:老师,临命终人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这相比修营斋得利益大些?
人间天:其中,有一个条件是“闻在本识”啊!
你听是听了,但是没入耳,没进心里面,也灭无量罪吗?
只是这个“闻在本识”,在前面有强调,后面就不怎么强调了,是为简洁而省略的内容。
但我们读经那么多,还按原文省略了的来解读,就不合适了。
想帮他灭罪,外力的所有努力只占1/7 ,他自己不配合、不跟随、不被促动,外在所有的努力就是1/7,有效果,但不产生绝对性影响。
你想让他灭罪,他自己不参与,你老大贵姓啊?
如果他自己不参与,你一努力就把他的罪灭了,你就比佛还厉害了?!
佛都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可能做得出来吗?
做了,也是妄想!
所以,有同修问:领众念佛要不要带发愿?
我说:这个情况下是机缘不成熟的众生为主,要解决他得更多利益的事情,此时带发愿,并不合适。
做,行不行?
可以试试。
但理论上不可能是百分百获得效果的事情。
那个不是百分百获得效果的方法,靠什么更大机会获得?
就是靠虔诚、靠精进、靠非常人的努力。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