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发布时间:2025-03-26 21:30:21

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  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  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  “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  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  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  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  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  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  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  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  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  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  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达多太子(前生是净幢菩萨)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  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  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  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  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  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  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  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智慧从哪里得来?从德行当中得来的、从功德当中得来的。我们佛门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果报。  譬如我们持戒有功,心安清净就是德;清净心安,这又是功夫,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心愈安稳,智慧开了,智慧就是德。  诸位要晓得,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不能给人。譬如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我可以送房子给人,我可以送汽车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唯独功德没有办法。  功德是戒定慧,你们想想,你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德能给人吗?没有办法。  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是自己修的,  是个人自己修养的境界,别人没有办法分享。  换句话说,智慧、清净心没有办法给人共享,一定要自己去修。  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还要修什么行?  不要修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  一定要知道,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  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  佛教圣地 : 普陀山  千年观世音菩萨道场  千百年来香火最旺盛  海天佛国普陀山~慈悲观世音菩萨  一声佛号一声心~此生必看《观世音》  心念“{观世音}”~一起“{观自在}”  弘扬观音文化~引导正信正行  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  海天佛国~慈悲观音  传播正见~缔结正缘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缘请来~有愿再来  今生~我们相遇娑婆  来世~一起共生极乐  感恩一切善知识?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大海众诸佛菩萨?  感恩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的十种自在 恭迎明日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心经》开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民间俗称“观音菩萨”。
  顾名思义,无论“观世音菩萨”还是“观自在菩萨”,都有其特殊之蕴意。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
  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
  “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
  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种烦恼的系缚,内心没有执着。不但如此,大乘经论里举出菩萨有十种自在:
  (一)寿自在:
  三明六通的阿罗汉在入灭前,能够随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萨的寿命要长可长,要短可短,不但随自己安排,而且是随机示现的,已无生死寿夭之相。
  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这就是寿自在。
  释迦牟尼佛也是寿自在,只要众生请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间一劫来度化众生。
  (二)财自在:
  菩萨所要一切所须之物,不用经营,自然可得到,这并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过去世所修的果报殊胜,所须之物应有尽有,这就是财自在。
  天人心想要进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现前,这也是财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业自在:
  众生随业力所转,随业力去投胎,随烦恼业习去造业,但佛和菩萨摩诃萨就不被业力所转,他们能够知道过去世的某些业因缘,跟某地区的众生有缘,可应机设化,利济自如。
  这与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称为无生,这一生了结了生死,就进入涅,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
  菩萨能随愿入胎,在六道中随愿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缘的众生。
  他的受生并不像众生愚痴般的入胎。
  有些菩萨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
  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
  只有不退转菩萨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达多太子(前生是净幢菩萨)就是如此受生自在,从兜率天观机缘,再决定到净饭王家中受生。
  (五)愿自在:
  凡夫有愿,难得自在做到,就成虚愿;
  而菩萨要做的事,必得圆满完成,随心想而做,随愿而成,没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
  凡夫通常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心随境转,没有办法给予切实的控制;
  菩萨则不一样,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转,不被贪、嗔、痴等烦恼所迷惑,于任何境界,内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
  也叫做神力自在。
  菩萨具大神通,威力难量,要变化什么都能,要到哪里都可到,无障无碍。
  (八)法自在:
  菩萨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说一切法,普令众生,受法圆满。
  (九)胜解自在:
  菩萨于佛法中自得胜解,了彻胜义;
  亦为他说,令他普得胜解,了彻胜义。
  (十)智自在:
  菩萨具大智慧,善说法要,辩才无碍;众生爱乐,欢喜受化。
  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这主要是指菩萨以慧眼观察世间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经文来解释,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观察真理获得痛苦解脱者,都叫观自在菩萨。
  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智慧从哪里得来?从德行当中得来的、从功德当中得来的。我们佛门讲功德,“功”是功夫,“德”是果报。
  譬如我们持戒有功,心安清净就是德;清净心安,这又是功夫,你的心愈清净,你的身心愈安稳,智慧开了,智慧就是德。
  诸位要晓得,福德可以与人共享,功德不能给人。譬如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分一半给人,我可以送房子给人,我可以送汽车给人,人家可以得到享受,唯独功德没有办法。
  功德是戒定慧,你们想想,你持戒的功德能给人吗?你念佛的功德能给人吗?你修定的功德能给人吗?没有办法。
  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是自己修的,
  是个人自己修养的境界,别人没有办法分享。
  换句话说,智慧、清净心没有办法给人共享,一定要自己去修。
  如果功德可以给人,那我们还要修什么行?
  不要修了,到时候佛统统给我们,我们就成佛了。
  一定要知道,修行证果的事情,要靠个人自己努力,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帮不上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
  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
  佛教圣地 : 普陀山
  千年观世音菩萨道场
  千百年来香火最旺盛
  海天佛国普陀山~慈悲观世音菩萨
  一声佛号一声心~此生必看《观世音》
  心念“{观世音}”~一起“{观自在}”
  弘扬观音文化~引导正信正行
  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
  海天佛国~慈悲观音
  传播正见~缔结正缘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缘请来~有愿再来
  今生~我们相遇娑婆
  来世~一起共生极乐
  感恩一切善知识?
  感恩十方三世一切清净大海众诸佛菩萨?
  感恩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广大灵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