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6 21:27:11
修行的目的在开显人的智慧与慈悲 观世音菩萨 慈悲的力量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以上节自法华经普门品)◎以悲智圆成的大觉大解脱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这样的大觉,是为发菩提心。◎‘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但从大悲生,不从余善生’。大慈悲的法身体,是从持戒而得的。戒,即是慈悲的实践。‘法身无体,以悲为体,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灭之涅妙乐。◎‘愿将观音甘露水,涤尽娑婆世上尘。’◎‘细听观音宣法语,已是身心解脱时。’‘观音圣号恒称念,琉璃世界常现前。’‘水若澄清月始现,金容佛面现吾心。’‘一心不退思安养,万善同修念观音。’◎‘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般若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大智度论〉◎菩萨三心─菩提心、大悲心、无所得。菩萨二要─般若与方便。◎菩萨四重戒─嫉妒、悭贪、嗔恨、我慢。◎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咸善通达。◎修行的目的在开显人的智慧与慈悲。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以上节自法华经普门品)
◎以悲智圆成的大觉大解脱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这样的大觉,是为发菩提心。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但从大悲生,不从余善生’。
大慈悲的法身体,是从持戒而得的。戒,即是慈悲的实践。
‘法身无体,以悲为体,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
◎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灭之涅妙乐。
◎‘愿将观音甘露水,涤尽娑婆世上尘。’
◎‘细听观音宣法语,已是身心解脱时。’
‘观音圣号恒称念,琉璃世界常现前。’
‘水若澄清月始现,金容佛面现吾心。’
‘一心不退思安养,万善同修念观音。’
◎‘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
般若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大智度论〉
◎菩萨三心─菩提心、大悲心、无所得。
菩萨二要─般若与方便。
◎菩萨四重戒─嫉妒、悭贪、嗔恨、我慢。
◎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咸善通达。
◎修行的目的在开显人的智慧与慈悲。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