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9 14:20:49

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卧姿的不同。卧姿又称涅像,表示福慧圆满、动静一如。所谓圆满,就是了生脱死、超越时空、泯灭人我对待、自他融和一体之义。所以,涅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死亡,而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人生,是快乐之境、幸福之地。
  根据《涅经》说:‘灭诸烦恼,名为涅。’《大毗婆沙论》说明涅的意义是:‘烦恼灭,三火息,三相寂,离诸趣。’《杂阿含经》说,涅是‘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所以涅就是四圣谛中的灭谛,是灭除贪欲、嗔恨、愚痴、无明、邪见、是非、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也是物我双亡、圆满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
  在佛教各经论中,对‘涅’有种种不同的异名诠释,如《法蕴足论》的‘无为、无边、无漏、无住、无生、无作、无灭、无起、无染、真实、彼岸、微妙、寂静、恒在、安稳、胜义、至善、稀有……等’,以及《四谛论》的‘无坏、无失、无等、无碍、无求、无上、无量、无爱、解脱、超绝、唯一、圆满、清净、最上、真谛、真如……等’,这是分别从否定与肯定来诠释‘涅’的意义。
  此外,《大涅经》说,‘佛性’就是涅;《华严经》说,一切诸法的自性就是涅;《般若经》说,‘理无所知,无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楞严经》说,证实了‘理绝动静’就是涅;《维摩经》说,‘十地不二法门’就是涅;《胜经》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就是涅。涅,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
  鸠摩罗什大师将涅译为‘灭度’,就是灭烦恼障,度生死海的意思。玄奘大师则将涅译为‘圆寂’,‘圆’指圆满,‘寂’指静寂;具足一切功德,泯除一切污染的习气、烦恼等,就是涅的真义。
  涅的诠释,虽然诸经所用名义各异,可是理实无二,都是指‘清净自性,真实本体’,此自性本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因此《方等般泥洹经》卷二说,涅具有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等八种法味。
  此外,涅具有十大特性:一、涅如净莲;二、涅如水、三、涅如解毒药;四、涅如大海;五、涅如食物;六、涅如虚空;七、涅如摩尼宝珠;八、涅如赤旃檀;九、涅如风;十、涅如山峰。
  涅是证悟的境界,它有层次上的区别,各宗派对涅的分类也有不同。天台宗依体、相、用,认为涅可分本自具足的‘性净涅’、透过修行证得的‘圆净涅’、为教化而示现的‘方便净涅’。法相宗将涅分为:自性清净涅、有余依涅、无余依涅、无住处涅等四种。
  涅是止灭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极理想境地,当我们不再受制于贪嗔痴烦恼的束缚时,当下就是一种涅解脱的境界,所以涅乃人人可证,当下可得。
  涅具有常、乐、我、净四德,具体而言,涅是一种无生的境界、无住的境界、无我的境界、无缺的境界。涅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无法透过人生表相的见闻觉知获得,必须自己下真功夫,从修行内证中,渐渐体悟它的存在。从历代证悟涅的圣者教示中,可知欲求证涅,必须:(一)依于戒行;(二)依三法印而修;(三)依三学、四摄、六度而学。
  涅是佛教最高的理想,因此列为三法印之一,称为‘涅寂静’。涅是人生最究竟的归宿,但是涅的境界并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证得,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觉,这种正等正觉就是涅。所以,涅就是我们自己清净的本性,是真实的自我,是宇宙之源、万法之本。求证涅,就是要找回清净的自性,能够证悟涅,就能泯除人我关系的对立,超越时空的障碍,不被烦恼、痛苦、人我、是非、差别等种种无明所束缚而流转生死。所以,涅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证入‘涅’,就是人生的解脱。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