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2 22:03:31
蔡礼旭:形成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的态度
我们常常反思到,这一辈子有一些人生态度,比方说批评别人,比方说骂别人,好像没有学到,也不会。人家大声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静静的听,也不会回嘴,也不知道怎么回嘴。因为没看过父母骂人,也没看过父亲回来的时候批评他哪个同事,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没学到。现在孩子他学了之后,有没有老实去做?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这个态度一定要形成,不然就变成处处看人不对。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他就变成批评别人,这样的心态起来就很麻烦。这样的心态起来了,整个求学问的过程叫颠倒。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有一个孩子,他差不多六岁,《四书》都背了,厉不厉害?不要看表面而已。这个孩子有一天在幼儿园,大家排队洗手,都排好了,结果看到他若无其事就插队到第一个位子。然后后面的同学就说:小朋友,你要排队。结果他不疾不徐的看著他的同学说:你们不知道吗?做人要懂得谦让。你看会不会晕倒!还有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因为都有班长管理他们,他做错了事,班长就批评他,叫他要修正过来。结果老师说:你怎么不听班长的话,人家已经给你纠正了,你要改过来。他说:哪是我不对!是班长不对。他义正严辞说班长不对。接著老师问他:他哪里不对?他说:《弟子规》上说“见人恶,即内省”,他看到我不对了,他要内省,他怎么还说我!所以,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著经教去要求别人。
我们常常反思到,这一辈子有一些人生态度,比方说批评别人,比方说骂别人,好像没有学到,也不会。人家大声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静静的听,也不会回嘴,也不知道怎么回嘴。因为没看过父母骂人,也没看过父亲回来的时候批评他哪个同事,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没学到。现在孩子他学了之后,有没有老实去做?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这个态度一定要形成,不然就变成处处看人不对。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他就变成批评别人,这样的心态起来就很麻烦。这样的心态起来了,整个求学问的过程叫颠倒。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有一个孩子,他差不多六岁,《四书》都背了,厉不厉害?不要看表面而已。这个孩子有一天在幼儿园,大家排队洗手,都排好了,结果看到他若无其事就插队到第一个位子。然后后面的同学就说:小朋友,你要排队。结果他不疾不徐的看著他的同学说:你们不知道吗?做人要懂得谦让。你看会不会晕倒!还有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因为都有班长管理他们,他做错了事,班长就批评他,叫他要修正过来。结果老师说:你怎么不听班长的话,人家已经给你纠正了,你要改过来。他说:哪是我不对!是班长不对。他义正严辞说班长不对。接著老师问他:他哪里不对?他说:《弟子规》上说“见人恶,即内省”,他看到我不对了,他要内省,他怎么还说我!所以,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著经教去要求别人。
我们常常反思到,这一辈子有一些人生态度,比方说批评别人,比方说骂别人,好像没有学到,也不会。人家大声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静静的听,也不会回嘴,也不知道怎么回嘴。因为没看过父母骂人,也没看过父亲回来的时候批评他哪个同事,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没学到。现在孩子他学了之后,有没有老实去做?力行是要求自己先做,这个态度一定要形成,不然就变成处处看人不对。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他就变成批评别人,这样的心态起来就很麻烦。这样的心态起来了,整个求学问的过程叫颠倒。求学问应该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结果不从自己先落实,变成“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有一个孩子,他差不多六岁,《四书》都背了,厉不厉害?不要看表面而已。这个孩子有一天在幼儿园,大家排队洗手,都排好了,结果看到他若无其事就插队到第一个位子。然后后面的同学就说:小朋友,你要排队。结果他不疾不徐的看著他的同学说:你们不知道吗?做人要懂得谦让。你看会不会晕倒!还有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因为都有班长管理他们,他做错了事,班长就批评他,叫他要修正过来。结果老师说:你怎么不听班长的话,人家已经给你纠正了,你要改过来。他说:哪是我不对!是班长不对。他义正严辞说班长不对。接著老师问他:他哪里不对?他说:《弟子规》上说“见人恶,即内省”,他看到我不对了,他要内省,他怎么还说我!所以,每一句经教自己好好做,这个态度假如没起来,真的下一代统统拿著经教去要求别人。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