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拉着三轮车,载母游全国

发布时间:2025-03-22 16:32:32

两兄弟拉着三轮车,载母游全国
视屏:两兄弟拉着三轮车,载母游全国

两兄弟拉着三轮车,载母游全国
视屏:两兄弟拉着三轮车,载母游全国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日期:2009年06月07日

城市晚报6月7日报道 为报母恩,圆年近八旬老母的心愿,黑龙江省兰西县的王凯、王锐兄弟二人自制三轮车,从2007年9月24日开始出发,用三轮车载着母亲开始周游全国,一拉就是8个多月,途经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湖南等15个省市区,并于今年1月23日到达香港,往返路途达9000余公里!6月6日,王凯、王锐兄弟拉母亲游全国的“感恩号”人力三轮车,在返乡途中,来到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感恩号”如车似轿
6日上午,记者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门口见到了刚刚游览完毕的王凯、王锐兄弟和母亲王玉霞老人。今年79岁的王玉霞老人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很轻快。王玉霞老人乘坐的特殊“房车”就停在博物院门口的路边,车内铺着被褥,后部还有两个坐椅,坐椅中间有一个小桌,车内还有一张火车卧铺式的吊床。一路之上,王玉霞老太和两个儿子多数都睡在车上。此外,三轮车还有些像轿子,有类似凉亭的顶棚,檐子做成“飞檐”形状,四角各有一只铁雕龙,上面各挂着一个小红灯笼,四围还挂着很多中国结。
两造三轮车圆老人梦想
哥哥王凯57岁,弟弟王锐55岁,他们家住黑龙江省兰西县城,兄弟俩都当过兵。2006年,同样当过兵、曾做过南下干部的老父亲突然有一个想法,他想回到昆明当年当兵的部队去看看,顺便带老伴儿一起看看祖国的山河,王玉霞老人十分想到香港去看一看。王凯兄弟就做了“第一代”三轮车,但最终因家人反对而没能成行。
2007年,哥俩的父亲突然去世,他们为没能完成父亲的遗愿而懊悔,于是开始做“第二代”三轮车,要圆母亲想到香港看看的愿望。他们花5000多元钱做成了三轮车,并起名“感恩号”。为迎接奥运,他们又在车外写上了“孝心无价、奥运精神永存”。
周密准备 安全上路
临行前,兄弟俩特意带母亲到医院做了身体检查,还买了600多元钱的药,但这些药都没用上。途中兄弟俩只轻微感冒了两次,而王玉霞老太这一路都健健康康的。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他们除了准备很多不同季节的衣物外,还给“感恩号”做了防雨、防寒、防暑等措施。“感恩号”的后面还安着两个反射车灯,以便晚上拉车时,后面的汽车能及时发现他们。
平均一天走70里
在“感恩号”上,记者看到一本磨得卷了边的中国地图册,一路上,兄弟俩就是按照地图册的指示拉车行走,且走的都是国道。兄弟俩拉车平均每天能走70里,最快时每天能走130里,路最难走时,每天只能前行20里。路上大多时候,母子三人都是住在路边,只有在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才会舍得花钱住旅店。一路上,兄弟俩身上带着工资卡,每个月开资时,他们会在途经的城市里划卡取出工资,支付路途上的食宿费用。
王锐说:“‘感恩号’重415斤,再加上母亲和生活用品一共重600多斤,远道没轻载啊!”兄弟俩每天都是一个人在前边拉,另一个在后面推。哥哥王凯负责在前面拉车,所以他被晒得很黑。
游遍全国15省市区
为了留做纪念,他们每到一个城镇都会请求当地邮局给他们盖个戳,加在一起共有600多个邮戳。从老家黑龙江出发后,他们途经吉林、辽宁、河北、北京、河南、湖北、湖南,于今年1月15日到达深圳。本来“感恩号”三轮车进入不了香港,但在深圳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母子三人于1月23日顺利来到了香港。从香港出来后,兄弟俩拉车开始返程,他们另走别路,经过江西、安徽、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后,再次进入辽宁境内,随后来到我省,至此他们跨越了15个省、市、特别行政区。按照地图上的公路里程计算,这一路,他们走了9000余公里。一路上,兄弟俩走坏了十五六双胶鞋,三轮车的车胎也换了10多条。此番从南方归来,王凯已经瘦了10多公斤,王锐也瘦了。
孝心感动全国
一路上,很多人对王凯兄弟的“孝举”感动。在湖北省赤壁市,八位书法家得知了消息,他们在路边等了4个多小时,就为看一看这对兄弟,一位国内知名的书法家给他们写下了“孝道”二字。一路上,兄弟俩拉车载母亲游览了各地的名胜古迹,他们坚定信心,一定要把母亲拉到香港。“尽孝不需要非得钱多,不要说因为没钱就不尽孝了,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的孝心,我们一定能尽到孝道,尽孝不要挂在嘴上,更要去用心。”兄弟俩如是说。
快到家了 思乡心切
到今年6月6日,王凯兄弟俩拉着老母亲已经离家8个月零12天了,王凯说他和弟弟十分想家,哥俩都已经年过半百,有了孙辈,在外的每一天,他们都会与家里电话联系,表达思念之情以外,也在向家人报平安。在采访结束后,王玉霞老人上了“感恩号”三轮车,大儿子王凯在车前面抬起了环形车把儿,用肩膀斜挎着背带向前拉车,小儿子王锐在后面推车,兄弟二人载着老母亲继续前行,他们说要尽快赶回到家中。 (本文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刘士超)
『感恩号』荣归乡里

二百六十八个日日夜夜,王凯、王锐往返十九个省市,行程九千公里,携母游华夏,孝道行天下    兰西县57岁的王凯、55岁的王锐兄弟俩为了实现母亲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自制人力三轮手推车,命名“感恩号”。完全靠步行拉着年近八旬的老母亲王玉霞,踏上了万里感恩之路,谱写着一首感天动地的孝心之歌。自去年9月24日从兰西家乡出发,一路途经北京,并游历到香港,沿途饱览祖国锦绣河山。在2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走过大小城镇600多个,往返17个省、两个直辖市、一个特别行政区,全程达9000公里,于6月16日凯旋,为感恩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感恩号”荣归乡里接受最高礼遇    6月16日上午9时,兰西县亚麻大市场前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高大的彩虹门格外醒目,红旗招展,人群踊动,这是兰西县县委、政府和几大班子领导及各界群众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感恩号”荣归乡里欢迎仪式,场面盛大空前,家乡人用鲜花、锣鼓、彩旗、横幅、掌声,用隆重的礼节欢迎“感恩号”荣归乡里。    9时左右,当“感恩号”一行出现在欢迎人群的视野时,顿时鼓乐齐鸣,人群欢呼。自发赶来的人群里,有拉着横幅的,上面写有“空隆兵战友热烈欢迎感恩号胜利归来”,“孝敬母亲游华夏、徒步万里凯旋归”,还有举有“感恩号”一行的喷绘照片,向他们致意。当拉着“感恩号”房车的王凯、王锐和王玉霞老人同欢迎的人群见面时,立刻被大批欢迎的人群围了起来。人们惊叹、赞叹、感慨、动容,纷纷赞扬王氏兄弟是兰西人的骄傲,他们的孝心感动和教育了我们。    王氏兄弟一路风雨兼程,母子3人从容走过,虽然过程苦点,但孝心感动中国,哥俩觉得值,因为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敬。当县委副书记姚民向王凯和王锐颁发“麻城孝子”光荣称号,向王玉霞母亲颁发“慈爱母亲”荣誉称号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两位大孝子,用最原始的徒步拉车方式,奉献着对母亲的一片孝敬之心的最好奖励。    “感恩号”从兰西出发的那一天起,就在车体的左侧印有黑龙江兰西中国亚麻之乡的字样,一路走来,王氏兄弟宣传兰西县的亚麻、亚麻制品、亚麻坐垫,宣传兰西经济支柱产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兰西,熟知了兰西,认识了兰西。    兰西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一直关注着“感恩号”的行程,因为他们宣传兰西、孝行天下,弘扬了一种民族精神,为家乡赢得了荣光。县委书记杨文波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询问、关注和打电话、发短信鼓励支持他们完成感恩之旅,给王氏兄弟做坚强后盾,使他们深受感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夏永年,对王氏兄弟这种孝敬父母、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大加赞赏,要求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王氏兄弟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形成人人讲道德,个个是模范、处处树形象的良好氛围。    兰西县近期将安排王氏兄弟为县直机关及中小学作专题报告,并将“感恩号”房车暂时收藏在兰西县民族旅游文化村民俗馆里,布置“麻城孝子”和“慈爱母亲”事迹展,供游人参观。    万里感恩路母子情又深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手推房车之所以取名“感恩号”,兄弟二人就是要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当儿子的满足她,完成母亲的一个夙愿,了却儿子的一个心愿。    一路走来,房车成了母子三人流动的家。初建房车时,兄弟俩找人精心设计,花费5000元。主要考虑怎样让老母亲住得舒服,外皮是钢板,内层是泡沫塑料,挡风遮雨又保暖,车内铺着被褥,后边还有两个坐椅,中间一个小桌,可以当餐桌和放水果等物品。房车两边安装推拉玻璃,方便母亲坐在车上看风景,累了还可以躺一会儿。车长2米,宽1.8米,自重300公斤,外观看似一个大花轿,犹如过去古代“皇帝”出游的感觉一样,又别致又新颖。    一路欢声笑语,叙说母子深情,游历锦绣河山,体味人间真情,快乐着母亲,磨炼着自己。    在268天的时间里,哥俩带着老母亲参观了100多个著名旅游景点,让母亲看了北京、洞庭湖、潘阳湖、黄鹤楼、岳阳楼、深圳世界之窗,香港的星光大道、维多利亚海湾、紫荆广场等著名景点,品尝了各地的风味小吃,不仅领略了大好风光,又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当看到老母亲身体挺硬朗,看到老母亲高兴地笑脸,哥俩无怨无悔。几百张照片记录下他们的艰辛,也留下了母亲那开心的瞬间。    一路上,兄弟俩走坏了十五六双胶鞋,三轮车车胎也换了十多条,王凯瘦了10公斤,王锐也瘦了许多。由于长时间拉车行走,哥俩双脚都磨出了血泡,裂开了口子,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痛,即使是翻山越岭,刮风下雨也没有停止脚步。“我是享福了,该看的都看了,该吃的也都吃了,可苦了我两个儿子,他们十分孝顺,没喊过一声累……”王妈妈自豪地说。    “感恩号”一路风雨兼程,一路风餐车宿,以每天35公里的速度行进着,硬是用双脚踏出一条穿越中华大地,长达9000公里的感恩之路,报恩之路。他们是用感恩的心走感恩的路,用感恩的情圆感恩的梦。    一路艰辛收获感动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感恩号”前进,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给予了他们的力量和勇气,是家乡人民的关注和支持。王凯说:“母爱无疆,大孝无痕。”王锐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他们是怀着一颗赤诚的感恩之心来走感恩的路。他们征服了一座座山峰,一个又一个困难。哥俩都当过兵,所以一路受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却从没动摇过。广东境内的南岭山脉,湖南境内的衡山山脉、江西境内的井岗山、庐山,一路的山山岭岭都被他们踩在脚下。冒严寒,顶酷暑,风尘仆仆,经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一路南下到广州、香港,返回经南昌、合肥、济南、天津、北京进入东北……    哥俩用特殊的形式宣传北京奥运,表达着对祖国母亲的一腔忠诚。    为了见证,王氏兄弟在一个块红布上盖满了密密麻麻500多个途经城镇的邮戳,记录了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就是因为爱心、因为孝心才让王氏兄弟走得更远、走得更圆满,也为家乡、为兰西人民争了荣光。    “感恩号”房车,走一路,传递孝心一条线。    “感恩号”房车,停下来,感动人心一大片。    在湖北赤壁市,8位书法家得知了“感恩号”要路过的消息,他们在路过的地方等了4个多小时,就为看一看这对孝子的风采,并给他们写下了书法作品“孝道”二字。途经湖北时,王氏兄弟拉着“感恩号”又回到空降兵部队探了一次亲,受到了军首长的隆重接待。王氏兄弟为干部战士上了一堂“知足、知恩、感恩”的专题报告,使新一代空降兵受了感染和教育。    他们的行动也感动了社会,身体力行的影响了一些人,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一些人,在268天的时间里,绥化日报和绥化晚报自始至终对“感恩号”进行了跟踪报道。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及各省市新闻媒体140多家对“感恩号”进行了围、追、堵、截的采访,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王氏兄弟自制感恩号载母游中华的行为,在网络上同样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在中国网络媒体首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王氏兄弟名列前茅,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6月13日,当“感恩号”从香港返回家乡兰西,途径哈尔滨市时,绥化市委宣传部领导专程赶到哈市看望、慰问“感恩号”一行。当王氏兄弟拉着“感恩号”房车来到防洪纪念塔广场时,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省市电视台、省市报社、生活报、新晚报等十几家新闻媒体闻风而动,对“感恩号”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报道。他们为“麻城孝子”孝行天下的行为所骄傲、所感动。当晚在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节目中播出。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做了专题访谈,近期将播出。第二天,几家报纸的记者采访也都见诸报端,在龙江大地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哈尔滨市顺航江上客运旅游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得知王氏兄弟的感人事迹后,深受教育和感动,李涛经理专门请母子三人免费畅游了松花江,哥俩不断地给母亲介绍松花江两岸的变化和风光,使第一次坐上轮船的王妈妈笑得合不拢嘴。当晚,在哈市的一个社区里,王氏兄弟准备夜宿房车时,一位在远东大厦打工的兰西小伙子史富田得知他们的情况后,硬是将他们拉到远东大厦酒店入住,自己花钱付房费,并买来了一大袋饮料和水果。14日早上,当王氏兄弟拉着“感恩号”房车沿友谊路往江桥方向走时,哈市妇幼保健站焦润芝夫妇看到他们,将他们拉住,说他们的事迹太感人了,硬是请他们吃了一顿早餐才放他们走。人间有情,也有爱,让母子三人格外感动。    多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感恩号”在家乡政府和亲人的关爱下,在全国140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下,感恩号一路顺风、一路绿灯,行驶在平安和谐的万里征程上。对此王氏兄弟说:“我们对母亲尽自己的孝心,能感动别人,感动中国,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发扬光大,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点点贡献。”同时,他们也希望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多做公益事业,回报关爱他们的人和社会。一路上,他们谢绝了好心人给的钱,谢绝了商家的车体广告宣传,谢绝了河南郑州一位老板送给的车辆,谢绝了武汉、佛山等地企业家赠送的大笔钱财,感恩号没有变味,兄弟俩自费近3万元,靠自己的力量,靠顽强的毅力,不停的脚步,走完整个万里行程。当他们来到湖北孝感市古代大孝子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乡,便顺路到孝感市社会福利院,送上1000元,表达对老人们的一点孝心,使全院老人深受感动。罕见的冰雪灾害,让江南数省受灾严重,他们刚刚走过湖南境内,也通过银行汇款向重灾区湖南郴州捐赠500元钱。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兄弟姐妹带来深重灾难,他们走到葫芦岛市时,便通过当地红十字会向灾区捐献了500元钱,虽然钱是有限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期盼,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由于种种原因,王氏兄弟没能为母亲买到奥运会门票,但他们以实际行动走感恩的路,宣传奥运精神,也是对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最好支持,并祝奥运会取得成功。    母亲用乳汁养育我们,我们用孝心回报母亲。王氏兄弟拉着“感恩号”载母游华夏的壮举,孝行天下,感动中国,必将成为人间一段最美好、最动人的孝心故事。


两兄弟用“感恩号”载母从黑龙江徒步福建


兄弟俩拉着母亲走在南后街上一路上他们就这样走来



“感恩号”内最上层备着药品但在兄弟俩的精心照料下老母亲两趟出远门连小感冒都不曾染上


孝行感动福州市民 

海峡都市报2010年2月23日报道 年近六旬的兄弟俩,拉着由板车改造的“房车”,载着81岁的老母,从黑龙江要一路走到台湾旅游。昨日,他们走到福州。
  “房车”取名“感恩号”。“支持我们走下去的,不仅是对母亲的孝心,还有大家的爱心。”弟弟王锐说,他们是靠毅力而不是体力来坚持这艰辛的旅途的。
“感恩号”内有三层还装有保温板
  记者在福州江滨大道上找到这辆“感恩号”时,两名黝黑的汉子正埋头拉车,车上坐着一位老依姆,靠在窗边悠闲地观赏闽江风光。
  他们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兰西县。拉车的,一个是大哥王凯,59岁;一个是弟弟王锐,57岁。去年9月11日,他们从老家出发,一路全靠行走。
  王家兄弟介绍说,“感恩号”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车内有3层,最上层放着一些行李和必备药品;中间一层近半米宽的木板算是“上铺”,晚上,身材相对矮小的弟弟王锐就睡这儿;下层是老母亲和大哥王凯的“床铺”。车底下,还有一层薄薄的木板隔层,放着一家人的换洗衣服,挂着备用的解放鞋。
  兄弟俩说,车子最值钱的地方在于,车厢内安装了“保温板”,这是为途中保暖隔热而考虑。在兄弟俩的精心照料下,老母亲两趟出远门,连小感冒都不曾染上,从未用过药品。
南后街上品肉燕婉拒市民资助
  昨日下午3时许,“感恩号”来到福州南后街,一亮相就引来市民围观,工作人员破例放行,让车子进入街区。
  一家人都是第一次来到福建。老母亲非常喜欢福州花灯,从窗户探出身子张望;兄弟俩也放慢脚步,一边听着路人讲解,一边转述给母亲听。
  经过同利肉燕老铺,在几位市民邀请下,母子三人吃了肉燕,直夸好吃,并说“和北方的馄饨不一样”。老板坚决不肯收钱,算是“我们福州人向孝子表达敬意”。
  沿途有众多市民追着“感恩号”拍摄,并要给王家兄弟经济支持,都被婉拒。兄弟俩说,三人身体都算硬朗,出门旅游已备受各地市民照顾,特别是今年春节,在福建的福鼎度过,年夜饭就是附近居民送来的各种美食和特产,不接受资助是一家人的原则。
上次去过香港这次在等台湾通行证
  兄弟俩说,2007年3月,他们第一次拉着“感恩号”带老妈出门,历经12个省和2个直辖市,行程7000多公里,到香港后返程,2008年6月回到老家。
  途中,一家人就“住”在车内,在加油站和好心市民家中洗漱,兄弟俩不怕跋山涉水,就怕三餐不继,损害母亲健康。这时,兄弟俩就留下一人陪伴母亲游玩,一人就地打工赚钱,愣是让母亲愉快出游平安回家。
  兄弟俩的事迹在网上传播开来,台湾一家民间组织邀请“感恩号”赴台旅游。去年9月,他们第二次启程远行。如今,王家兄弟还在等待台湾方面许可“感恩号”入台,让老母亲前往宝岛一游,“如果能成行,母亲的旅游愿望就圆满了”。
由来:为完成父亲遗愿
  兄弟俩说,在王家,父亲王树堂当了大半辈子的兵,复员后又忙着工作,全靠母亲王玉霞拉扯大4个孩子。王树堂答应带老伴出门旅游,却始终没能成行。
  2006年9月,王树堂弥留之际,一再叮嘱两个儿子要带母亲旅游,弥补自己一生的遗憾,兄弟俩含泪答应了。
  兄弟俩退休金仅千元,加上老母亲又晕车晕船,出门旅游的事让全家人都很发愁。
  “我们商量了很久,决定把家里的板车改造一下,拉母亲出门旅游。”王凯说,父亲当兵时靠大脚板能走遍全国,儿子也能这样带老妈游遍全国。
  操办完父亲后事,兄弟俩一边进行体能训练,一边打造出这辆“感恩号”。
经历:警车开道走过长安街
  两次出远门,王家兄弟俩拉着母亲已走遍祖国的16个省市,他们的孝行感动着周围的人,也被周围的人感动着。
  王凯说,北京天安门前原本不许走“板车”,执勤民警得知他们的情况后,逐级向上汇报,最后警车开道护送他们走过长安街,国旗护卫班的战士还陪着他们搭乘电梯上天安门城楼。
  沿路还有不少人邀请他们到家里洗热水澡或小住,有陌生人留下联系方式让他们有困难就打电话,都让他们铭刻在心。
 




“感恩号”载母游中国,好一面孝心“照妖镜”
来源:红网
年近六旬的兄弟俩,拉着由板车改造的“房车”,载着81岁的老母,从黑龙江要一路走到台湾旅游,难吗?可能吗?
  千里迢迢,风餐露宿,不但难,许多人简直连想都不敢想。
  但这个近似童话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故事的主角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兰西县。哥哥王凯,59岁;弟弟王锐,57岁。去年9月11日,他们从老家出发,用板车拉着母亲一路行走,一路旅游。目前,他们已到达福州。(2月23日《海峡都市报》)
  在王家,父亲王树堂当了大半辈子的兵,全靠母亲王玉霞拉扯大4个孩子。王树堂答应带老伴出门旅游,却始终没能成行。2006年9月,王树堂弥留之际,一再叮嘱两个儿子要带母亲旅游,弥补自己一生的遗憾,兄弟俩含泪答应了。
  可兄弟俩退休金仅千元,老母亲又晕车晕船,怎么办?“我们商量了很久,决定把家里的板车改造一下,拉母亲出门旅游。”于是,一个内设三层、小屋子一样的特殊板车被制成了。为表孝心,他们还给板车取了个专门的名字“感恩号”。
  2007年3月,他们第一次拉着“感恩号”带老妈出门,历经12个省和2个直辖市,行程7000多公里,到香港后返程,2008年6月回到老家。去年9月,受台湾一家民间组织邀请,他们第二次启程远行。如今,王家兄弟还在等待台湾方面许可“感恩号”入台,让老母亲前往宝岛一游,“如果能成行,母亲的旅游愿望就圆满了”。
  读罢这则新闻,我除了感动之外,还有震撼。为这对纯朴兄弟因为淳朴孝心而拥有的强大力量,更为这份力量在当下中国的稀缺和珍贵。
  我在心理训练课程中曾与学员讨论到我们的孝心。许多学员认为,自己的内心其实一直在想着自己的父母,想着多尽点孝道,但由于忙于工作,疲于奔波,原本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最后往往成了被自己最容易疏忽的对象。我说,“那不是因为你们没有时间,而是因为你们的孝心不够。如果有孝心,现在就可以马上打个电话给他们,向他们问好。你们想过吗?你们打过吗?”学员一时答不上话来。
  我想,要是没有发自己内心的真正的孝心,王凯兄弟有无数借口拒绝母亲想远游的念头,有无数理由漠视父亲的“临终遗嘱”,而且这种拒绝和漠视,在外人看来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王凯兄弟的可贵,则在于他们的心念纯净而简单继承父亲遗志,了却母亲心愿,而不是为尽孝而尽孝。因为这份心的力量,他们不但有了“感恩号”的创意,更有了千里跋涉的行为。用王锐的说,他们是靠毅力而不是体力来坚持这艰辛的旅途的。与其说是毅力,不如说是“心力”。
  大思想家詹姆斯曾经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心态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洗心改命”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我始终认为:心态决定命运,心态改变行为,心态创造奇迹。在我看来,王凯兄弟的“感恩号”,就是真正孝心的“奇迹创造”。王凯说,北京天安门前原本不许走“板车”,执勤民警得知他们的情况后,逐级向上汇报,最后警车开道护送他们走过长安街,国旗护卫班的战士还陪着他们搭乘电梯上天安门城楼。这份“奇迹”不仅属于他们,甚至属于每一个被他们的孝心感染的人。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奇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但稀缺,还一再被误读。互联网上,王凯兄弟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但也遭遇到不少的批评。批评者认为,王凯兄弟如果真有孝心,又何必非要拉着板车去尽孝?把板车打上“感恩号”的名字,这哪是真正的感恩,而是一场秀,因为真正的感恩应该在自己的心里。这样的声音不但出现在对王凯兄弟的批评中,也一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子女认为自己对父母只要有孝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拘泥于某种形式表达,定格于某种物质回报。于是,无法“常回家看看”便有了种种堂而皇之的理由;于是,一对兄弟用板车尽孝的事迹成了媒体竟相报道的新闻。
  我当然不主张每个人也要像王凯兄弟一样拉着板车去尽孝心,普天下有多少父母,就可以有多少种子女尽孝心的方式。但我要说的是,真正的孝心可以藏在心底,但绝对不是自己未尽孝行为的借口。真正的孝心,应该是感恩奇迹创造的动力,而不是漠视父母的辩解理由。人家都可以用板车拉着父母去旅游,我们怎么节日连个电话都没有给父母呢?如果是真孝心,自己没有好好地孝敬父母,应该是愧疚式思维,而不是相反。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凯兄弟是普天下所有子女的一面镜子!真心假心,一照便明。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