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七

发布时间:2025-03-22 12:43:51

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七
   问:如何领悟生活中的佛法呢?  答:首先要学习佛法,具备佛法的智慧,才能发现并领悟生活中的佛法。   问: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识?  答:首先,是了解作为善知识的标准;同时,自己也要具备作为弟子的品质。只有当弟子相成熟的时候,善知识才会出现。  问:经常听到一句话,“你不要太认真,一认真就输了。”虽然觉得这话有失偏颇,但事实上,往往是认真的人在受伤,到底该不该认真?  答:要认真,不要较真,不要执著。   问:五戒是佛弟子基本的戒,但有些人受戒之后,明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却因受不了诱惑而犯戒,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知道受持戒律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遵行。万一犯戒,应以惭愧心忏悔,切勿一错再错。   问:当感觉到人生无比迷茫,甚至无法行进时,应该怎么做?  答: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佛,能帮助你看清楚人生的方向。   问: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去除内心的我慢和我执?  答:多问问自己:我是谁?   问:何为天命,难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答:命运发展的确有一定之规,但命运也是可以通过止恶行善来改变的。   问:本质自私的言行却让对方感到善意,和内心善良但对方却不认可你的言行,如何取舍?  答:保持内心的善良,努力寻找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表达你的善意。   问:生活禅的本质是什么?  答:学会智慧地生活,慈悲地待人。   问:怎样才可以不被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伤害?  答:如果你在乎,注定会被伤害。真正伤害你的不是其它,而是这份在乎的心。要爱护,不要在乎。   问:为什么人会健忘?  答:因为生命系统的信息量太多,太乱。   问: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也不想死,怎么办?  答:学佛可以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   问:我刚皈依,没能持戒,五戒可以一戒一戒地来么?  答:可以分受,能做多少就尽量去做。   问: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要求自己存善念、行善举,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伤害你,如何取舍?比如当有人举刀要砍向你时,该怎么办?  答:有人举刀要砍向你,当然要尽力阻止。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对方的慈悲,因为他在伤害你的同时,也在伤害他自己,对谁都没有好处。

 
  问:如何领悟生活中的佛法呢?  答:首先要学习佛法,具备佛法的智慧,才能发现并领悟生活中的佛法。
 
  问:如何才能找到善知识?  答:首先,是了解作为善知识的标准;同时,自己也要具备作为弟子的品质。只有当弟子相成熟的时候,善知识才会出现。
  问:经常听到一句话,“你不要太认真,一认真就输了。”虽然觉得这话有失偏颇,但事实上,往往是认真的人在受伤,到底该不该认真?  答:要认真,不要较真,不要执著。
 
  问:五戒是佛弟子基本的戒,但有些人受戒之后,明明知道不可以做的事,却因受不了诱惑而犯戒,该怎么办?  答:首先要知道受持戒律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遵行。万一犯戒,应以惭愧心忏悔,切勿一错再错。
 
  问:当感觉到人生无比迷茫,甚至无法行进时,应该怎么做?  答: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佛,能帮助你看清楚人生的方向。
 
  问:什么方法能更好地去除内心的我慢和我执?  答:多问问自己:我是谁?
 
  问:何为天命,难道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吗?  答:命运发展的确有一定之规,但命运也是可以通过止恶行善来改变的。
 
  问:本质自私的言行却让对方感到善意,和内心善良但对方却不认可你的言行,如何取舍?  答:保持内心的善良,努力寻找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表达你的善意。
 
  问:生活禅的本质是什么?  答:学会智慧地生活,慈悲地待人。
 
  问:怎样才可以不被自己在乎的人和事伤害?  答:如果你在乎,注定会被伤害。真正伤害你的不是其它,而是这份在乎的心。要爱护,不要在乎。
 
  问:为什么人会健忘?  答:因为生命系统的信息量太多,太乱。
 
  问: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也不想死,怎么办?  答:学佛可以帮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
 
  问:我刚皈依,没能持戒,五戒可以一戒一戒地来么?  答:可以分受,能做多少就尽量去做。
 
  问: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要求自己存善念、行善举,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伤害你,如何取舍?比如当有人举刀要砍向你时,该怎么办?  答:有人举刀要砍向你,当然要尽力阻止。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对方的慈悲,因为他在伤害你的同时,也在伤害他自己,对谁都没有好处。



 

本文有『居士林网』jsl.com.cm提供整理和服务器存储